波士顿的雪落在初阳的肩头时,35721 Chenxi-Chuyang正运行到近地点。他站在MIT射电天文实验室的窗前,指尖触碰着冰冷的玻璃,呵出的白气模糊了查尔斯河对岸的灯火。桌面上,晨曦寄来的最新磁带还在录音机里缓缓旋转,播放着三中天文台昨夜接收到的信号——背景噪声里藏着一段钢琴旋律,是肖邦的《离别》。
初阳的笔记本摊开在频谱仪旁边,最新一页写满了轨道计算公式。在页脚处,他画了两个相交的椭圆,分别标注着"Earth-MIT"和"35721's orbit"。两条轨迹在某一点交汇,旁边写着今天的日期:2027年3月14日。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带着风雪的气息。
"Dr. Lu,您的学生证。"助教递来一张崭新的卡片,照片上的初阳穿着深蓝色毛衣,领口隐约露出银色的π形吊坠。
卡片背面印着实验室的使用权限:24小时开放。初阳摩挲着这行字,想起四年前那个雪夜,他留在三中天文台的接收器钥匙——也有类似的刻痕。
助教离开后,初阳从抽屉取出一个金属盒。盒子里整齐排列着十二卷磁带,每卷都标着日期和"CX"字样。他取出最新的一卷放入录音机,按下录音键。
"这里是MIT Haystack Observatory,"他的声音很轻,像在对待某种易碎的实验品,"北京时间2027年3月14日21时07分,35721 Chenxi-Chuyang过顶。"
录音笔的指示灯稳定地亮着红光。初阳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画着函数图像,直到笔尖突然顿住——监控屏幕上的频谱图出现异常波动,一个熟悉的频率模式正在成形:三短一长,停顿,再三短一长。
初阳的手悬在键盘上方。四年来,他每天都会在这个频率守候,但今天的信号格外清晰,几乎不需要滤波处理就能辨认出旋律轮廓——是《生日快乐歌》,但节奏被刻意放慢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录音机自动停止的"咔嗒"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脆。初阳取出磁带,发现卷轴已经转到尽头。他换上一盘新的,却在标签背面发现一行小字:"Happy π Day"——字迹不是他的。
窗外,波士顿的雪渐渐小了。初阳的钢笔在桌面上滚动,最终停在频谱打印图旁边。图上除了预期的氢线频率,还有一个微弱的二次谐波——相位与主波完全相反,像是来自某个镜像源。
实验室的主机突然发出提示音。初阳调出深空网络的数据流,发现一个异常:位于智利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在昨天同一时刻也接收到了这段旋律,但信号强度比理论值高出37%。
计算在草稿纸上迅速展开。当初阳的笔尖停在最后一个等式时,墨水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圆点——结果明确显示,信号增强只可能发生在一种情况下:存在第二个发射源,且与三中天文台形成干涉。
初阳的呼吸在寒冷的实验室里凝成白雾。他打开抽屉最里层,取出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四年前晨曦给他的临别礼物。信封里是十二张明信片,每张都印着不同的星空照片。他翻到最后一张,背面写着:
"当35721回归时,
记得检查噪声里的礼物。"
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十四分。初阳的改装手表突然震动,表面显示出一条新消息:"信号锁定:1420.406MHz ±0.01"。他迅速调谐接收器,噪声中渐渐浮现出一段全新的频率——不再是录音,而是实时传输的钢琴声,音符间夹杂着轻微的呼吸音。
频谱仪上的波纹开始同步跳动,形成规律的干涉图样。初阳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方,突然意识到什么。他打开三中天文台的实时监控页面——本该空无一人的观测室里,射电望远镜的指示灯亮着绿光,而控制台前坐着个熟悉的身影。
晨曦的头发比四年前长了些,扎成马尾垂在深蓝色校服上。她正对着麦克风轻声哼唱,眼睛看着摄像头方向,仿佛穿透屏幕与他对视。桌上放着初阳当年留下的接收器,旁边是那对铜制圆规,在监控画面里微微发亮。
"测试......1、2、3......"晨曦的声音通过4.3光年的距离传来,延迟刚好26分钟,"信号接收正常吗?"
初阳的钢笔掉在地上。他俯身去捡时,π形吊坠从衣领滑出,在控制面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等他再抬头时,监控画面里的晨曦已经举起一张纸,上面写着大大的方程式:
F = G·(m₁m₂)/r²
而在等式下方,添了一行新字迹:
"即使r→∞,
F也永远不会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