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赛第四天的清晨,木鸾归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训练馆。场馆内还空荡荡的,只有几位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她喜欢这种宁静,可以不受干扰地热身。
推开训练室的门,木鸾归却意外地发现一张球台旁已经有人——张本智和正在练习发球,白色小球在墨绿色台面上划出规律的轨迹。她犹豫了一秒,正准备悄悄退出去,张本却像感应到什么般转过头来。
"早。"张本用中文打招呼,额头上已经覆着一层细密的汗珠,显然已经练了一段时间。
"早。"木鸾归走进训练室,顺手带上门,"你来得真早。"
张本擦了擦汗:"睡不着。"他指了指球台,"要用这张吗?我可以换地方。"
木鸾归摇头,走向相邻的球台:"不用,这里就行。"她放下运动包,取出球拍,突然觉得这场景有些奇妙——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间训练室,甚至看中了同一区域的球台。
两人各自练习,只有乒乓球撞击台面的声音在室内回荡。木鸾归专注于反手推挡,但余光不时瞥向隔壁球台。张本的训练方式很特别,他会在连续发球二十次后突然改变旋转,仿佛在与假想敌博弈。
"要一起练会儿吗?"张本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他已经停下练习,正用毛巾擦着脖子上的汗水。
木鸾归眨了眨眼:"不担心被教练说?"
张本笑了笑:"热身而已,又不是交流战术。"他指了指木鸾归的球拍,"你的反手很特别,想领教一下。"
木鸾归考虑了几秒,点头同意。他们约定只练习基本球路,不涉及各自的招牌技术。就这样,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在空荡荡的训练室里展开了一场没有比分、没有胜负的切磋。
球来球往间,木鸾归发现张本的击球节奏比想象中更加多变。而张本似乎也对她的防守反击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欣赏,几次打出好球后都会微微点头。
"你的反手稳定性真好。"休息间隙,张本递给她一瓶运动饮料。
木鸾归接过饮料,道了声谢:"你在日本队...适应得怎么样?"她问得含蓄,但相信对方能听懂。
张本拧开自己的饮料,喝了一大口:"比想象中难。"他直视前方,声音很轻,"他们接受我打球,但不完全接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
木鸾归想起外国队那些表面友好却始终带着距离感的队友,胸口泛起熟悉的闷痛:"我明白。"
"但至少,"张本转向她,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我们不用假装听不懂别人在议论什么。"
木鸾归忍不住笑出声:"是啊,双语人士的特权。"
两人又练了约二十分钟,直到训练室的门被推开,王楚钦和樊振东一前一后走进来。
"哟,这么早?"王楚钦看到木鸾归和张本,眉毛几乎要飞进发际线里。樊振东则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但眼中闪过一丝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