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08
文/榆眠桉
霍雨浩X唐舞桐
—————
手术室的无影灯像一轮冷白的太阳,霍雨浩戴着放大镜,7-0的缝线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吻合口上穿梭。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只有器械护士传递剪刀时轻微的金属碰撞声打破寂静。
"血压90/60,心率68。"麻醉医生的汇报简洁平稳。
霍雨浩的视线没有离开术野,指尖的动作精确到毫米。这是今天第四台手术,他的白大褂领口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迹。巡回护士小心地替他擦去额角的汗珠,他连睫毛都没有颤动一下。
"霍老师,"唐舞桐作为二助站在他对面,声音透过口罩有些闷,"桥血管流量320ml/min。"
这是她第一次在主刀位置观察他手术。放大镜下,他的手指稳得不像人类,更像精密机械臂。但当她视线稍稍上移,却能看见他微微蹙起的眉心——病人冠状动脉钙化严重,比预想的更棘手。
"换8-0缝线。"霍雨浩突然开口。
器械护士愣了一瞬:"霍医生,8-0太容易断了..."
"血管壁厚度0.4mm,7-0缝线会造成内膜损伤。"他的解释永远像在宣读论文,"唐医生,你认为呢?"
突然被点名的唐舞桐心脏猛地一跳。她快速扫过吻合口:"钙化斑块距离吻合口1.2mm,8-0缝线确实更合适,但需要调整持针器角度避免撕裂。"
霍雨浩几不可见地点头:"准备8-0。"
手术在高度紧张中继续。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血管充盈试验显示桥血管通畅良好时,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霍雨浩放下器械,退后一步:"关胸由唐医生完成。"
唐舞桐惊讶地抬头,看见他已经走向洗手池,只留给她一个挺拔的背影。
这是她第一次被允许在重大手术中负责关键收尾步骤。深吸一口气,她接过持针器,指尖因为兴奋微微发抖。但当她触碰到患者胸骨的那一刻,突然感受到一道视线——霍雨浩站在洗手池边,一边刷手一边透过镜子看着她。
他的目光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让她瞬间冷静下来。缝针穿过胸骨,打结,剪线,每个动作都流畅标准。当她完成最后一针时,听到背后传来淡淡的评价:"结打得太紧了。"
手术结束已是黄昏。霍雨浩在更衣室换下手术衣,发现手机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全部来自父亲。他直接清空通知,打开柜子时动作顿了顿——里面放着唐舞桐早上塞给他的能量棒,包装纸上用马克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
"霍老师!"唐舞桐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跑得有点喘,"您看到我发的消息了吗?37床奶奶的右心衰指标好转了!"
霍雨浩转身,看见她举着手机屏幕,上面是刚出的检验报告。夕阳从窗户斜射进来,给她汗湿的刘海镀上金边。他注意到她手术服领口露出的一小截皮肤上,有练习缝合时留下的红痕。
"葶苈子剂量减了15%,配合黄芪注射液。"她眼睛亮得像星星,"中医科主任说这个方案很有创意!"
霍雨浩接过手机滑动报告页面。数据确实漂亮得不像话,特别是那个被全院认为没救的右心衰老人。他想起今早查房时,老人拉着唐舞桐的手说"姑娘,你比我亲孙女还贴心"时,她耳根泛起的薄红。
"明天晨会汇报这个病例。"他把手机递回去,"用循证医学格式。"
唐舞桐的笑容僵在脸上:"啊?可是中医方案..."
"既然有效,就要用科学语言让所有人信服。"霍雨浩关上柜门,"八点前把PPT发我邮箱。"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唐舞桐垮下肩膀。但很快她又振作起来,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思路。写到一半时,护士长路过笑道:"小唐医生,霍医生让你汇报是认可你呢!他从来不让实习生做晨会报告的。"
深夜十一点,霍雨浩在办公室审阅明天的手术方案。邮箱提示音响起,来自唐舞桐的邮件附件足足有20MB。点开PPT,第一页就用Meta分析展示了葶苈子黄耆汤的循证依据,数据可视化做得堪比专业统计软件。
翻到最后一页时他愣住——参考文献列表后面,有个隐藏的动画效果:穿着白大褂的小人把心电图变成风筝线,放飞到星空里。旁边有一行小字:"谢谢霍老师给我放风筝的机会。"
他关掉PPT,打开手术录像。画面里唐舞桐关胸的动作干净利落,只是有个结确实打得太紧。但当他放大细节时,发现那个过紧的结恰好避开了患者一根异常分布的血管。
也许,某种直觉比标准操作更珍贵。
第二天晨会,唐舞桐的报告震惊全场。当中医科主任提出质疑时,她直接用统计学方法证明了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霍雨浩坐在角落,看见她答辩时发光的眼睛,忽然想起父亲昨晚的电话:"李院长的女儿明天来参观,你..."
"霍医生,"主任突然点名,"您怎么看这个方案?"
全场的目光聚焦过来。霍雨浩站起身,走到PPT前指了指数据图:"循证医学的本质是用证据说话。唐医生不仅拿出了证据,还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他转向唐舞桐,"下周开始,你跟我做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课题。"
散会后,唐舞桐在走廊追上他:"霍老师,那个风筝..."
"结还是打得太紧。"霍雨浩打断她,递过一张纸条,"今晚七点,动物实验室,我教你打外科结。"
纸条上除了时间地点,还有一行小字:风筝线不能断。
—————
榆眠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