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10
文/榆眠桉
霍雨浩X唐舞桐
—————
梅雨季节的上海,空气黏稠得能拧出水来。霍雨浩站在心外科示教室的讲台上,激光笔的红点扫过投影幕布上的心脏解剖图。台下坐着二十几个实习生,唐舞桐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移动。
"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入路选择,"霍雨浩的声音像精密仪器般没有起伏,"取决于钙化程度和冠状动脉开口位置。"
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窗外雨声淅沥。当霍雨浩讲到手术并发症时,后排传来规律的鼾声——有个实习生撑着脑袋睡着了。教室里泛起压抑的笑声,唐舞桐皱眉回头瞪了一眼。
霍雨浩关掉激光笔。寂静中,他忽然问:"唐医生,你认为该怎么处理?"
所有目光聚焦到唐舞桐身上。她站起身,语速平稳:"先确认是否是镇静剂残留效应。如果是,可以用拮抗剂;如果不是,要考虑脑氧饱和度监测。"
"为什么?"霍雨浩追问。
"因为打鼾可能是上呼吸道梗阻,但在这个特定情境下..."她顿了顿,"更可能是昨天值班36小时导致的生理性衰竭。"
教室里鸦雀无声。霍雨浩的指尖在讲台上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响。"正确答案。"他重新打开激光笔,"但下次直接说'让他去睡觉'更高效。"
实习生们愣了几秒,突然爆发出大笑。唐舞桐耳根发红地坐下,在笔记本角落画了个气鼓鼓的卡通医生,旁边标注:"霍老师居然会开玩笑?!"
下课铃响时,雨下得更大了。霍雨浩被学生围住提问,唐舞桐低头收拾东西。等她再抬头时,发现霍雨浩站在她桌前,指尖压着她画的那张涂鸦。
"画得不错。"他评论道,"但三尖瓣的位置标错了。"
唐舞桐慌忙要解释,霍雨浩却递来一张邀请函:"明天的心外科论坛,你代替赵医生去做汇报。"
烫金的邀请函上,汇报人位置已经改成唐舞桐的名字。她震惊地抬头:"可这是全国性的论坛..."
"你的Meta分析数据很扎实。"霍雨浩转身走向门口,"别丢我的脸。"
暴雨倾盆的夜晚,心外科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唐舞桐对着电脑修改PPT,霍雨浩坐在对面审阅论文。当时钟指向三点时,他忽然推开键盘:"过来。"
唐舞桐抱着笔记本过去,发现屏幕上打开的是她母亲的病例档案——二十年前的电子病历扫描件,字迹已经模糊,但诊断结论清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你母亲去世那天,"霍雨浩放大监护记录,"血氧饱和度从92%降到70%用了四小时。"
唐舞桐的手指猛然收紧。她从未见过这么详细的记录,那些数字像针一样扎进眼睛。
"现在的标准处理方案,"霍雨浩调出最新指南,"会在血氧低于85%时立即插管。但当时..."
"但他们做了心超!"唐舞桐突然指着某行记录,"明明看到右心扩大,为什么不用前列腺素?"
霍雨浩沉默片刻,打开另一个文件:"因为1998年,前列腺素在国内还是试验用药。"
雨声敲打玻璃窗,像逝去时代的回音。唐舞桐看着母亲的心电图最终变成一条直线,忽然发现记录右下角有个熟悉的签名——霍云儿,霍雨浩的母亲,当时的心内科主任。
"你母亲...?"
"她坚持要用前列腺素,但药剂科拒发药。"霍雨浩的声音很平静,"你母亲去世后,她辞职去了药企,十年后推动了这个药进医保。"
唐舞桐的眼泪滴在键盘上。她想起总在深夜医院走廊遇见霍雨浩,想起他办公室抽屉里那些泛黄的药企研发报告,想起他总在查房时多问一句"用药有没有困难"。
原来有些执念,早已刻进基因里。
论坛当天,唐舞桐的汇报轰动全场。当她展示中西医结合降低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数据时,台下有位老专家突然提问:"这个思路的灵感来源?"
唐舞桐深吸一口气,看向坐在最后一排的霍雨浩。他微微点头,金丝眼镜反射着礼堂的灯光。
"来自两位母亲。"她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两张照片——左边是霍云儿在新药发布会上的演讲照,右边是唐舞桐母亲抱着幼年她的合影,"她们用生命教会我们,医学的尽头是慈悲。"
掌声如雷声中,霍雨浩悄然离席。在空无一人的休息室,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那个药企并购案,我同意了。"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因为你母亲?"
"因为,"霍雨浩看着窗外放晴的天空,"有人让我想起当医生的初心。"
论坛结束后,唐舞桐在停车场找到霍雨浩。他靠在车边,递给她一杯热巧克力:"表现不错。"
唐舞桐接过杯子,发现杯套上写着一行小字:"你母亲会为你骄傲。" 她抬头想说什么,却看见霍雨浩耳根泛着可疑的红晕。
雨后的夕阳把积水染成金色,她突然想起什么:"霍老师,您今天怎么没纠正我三尖瓣的位置?"
霍雨浩拉开车门:"因为我母亲当年也画错过。"他示意她上车,"晚餐时间到了,唐医生。"
车辆驶出医院时,收音机里播放着老歌。唐舞桐悄悄瞄向驾驶座,发现霍雨浩的嘴角带着极浅的弧度。
像雨过天晴后,第一缕破云而出的光。
—————
榆眠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