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眼神纯净得如同山涧清泉,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涉世未深、温婉羞涩的闺阁女子。
宋青沼眼底的笑意深了几分,却带着洞悉一切的玩味。
他见过她眼底燃烧的野心,见过她唇边挑衅的弧度,见过她在他身下挣扎又迎合时那双潋滟桃花眼里闪烁的复杂光芒。
眼前这副“清雅脱俗”、“温婉羞涩”的模样,不过是她精心描摹的另一张画皮。
有趣得紧。
他非但不拆穿,反而乐在其中。
看着她努力扮演一个符合他“温水煮青蛙”策略的、理想中的温顺解语花,就像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名贵倒谈不上,不过是匠人巧思培育罢了。”
他落下一子,语气温和,“姜姑娘若喜欢,改日让人送两盆到你院中。”
“谢大人厚爱。”
姜绯微微垂首,面纱轻颤,露出一小段白皙细腻的脖颈,姿态恭顺又带着一丝受宠若惊的羞怯。
“只是……民女家中简陋,恐辜负了这花中珍品,反倒不如在此处,由大人雅士欣赏,更显其风华。”
拒绝得滴水不漏,理由充分,姿态谦卑。
宋青沼端起手边的青瓷茶盏,抿了一口,茶香氤氲中,他的目光扫过她低垂的眉眼和那段诱人的颈项。
眸色深了深。
面纱之下是一张绝色的容颜,低垂温顺的眉眼,曾出现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算计,更何况那双眼眸里,他曾见过不惧恐惧而隐忍泪水的凶悍。
宋青沼想起那日巷中姜绯救祖母的场景,呼吸沉了一瞬,望着姜绯的目光灼热了几分。
若是…这双眸子……饱含泪水……柔弱可欺……躺在身下……
呼吸渐沉间,宋青沼再次抬杯抿了一口茶,以掩饰心中的浮躁情绪。
深知,姜绯表面看似乖巧柔弱,骨子里带着不屈服的反骨,而他,非但没有让他觉得无趣,反而更激起了他“征服”欲。
他要一层层剥开她的伪装,让她心甘情愿地在他面前展露所有真实的模样,无论身心,彻底臣服于他的身下。
“也罢。”
他放下茶盏,从善如流。
“那便改日,邀姑娘同游菱湖。秋日菱湖,烟波浩渺,残荷听雨,别有一番萧疏意境。想必比这方寸暖阁,更合姑娘‘清雅’之心?”
他刻意咬重了“清雅”二字,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
姜绯藏在袖中的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
游湖?
如此公开的场合?
她面上丝毫不显,依旧是一派温顺乖巧,眼波盈盈,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
“大人安排,自是极好的。能随大人领略菱湖风光,是民女的福分。”
宋青沼嘴角噙着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朝她伸出手。
那手骨节分明,带着世家公子特有的养尊处优,却也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姜绯眼帘微垂,顺从地缓步上前,将一只手轻轻搁入他的掌心。
指尖甫一相触,便觉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传来,她整个人瞬间失了平衡,嘴里抑制不住的轻呼一声,被他稳稳圈入怀中,跌坐在他坚实的大腿上。
宋青沼垂眸凝视着怀中人,深邃的眼眸里暗流涌动。
抬起骨节分明的手指先是拂开她额前几缕被扰乱的碎发,指尖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温热,沿着她光洁的脸颊缓缓下滑,最终,精准地勾住了那层薄如烟雾的素白面纱边缘,轻轻一挑。
面纱无声滑落。
一张足以倾城的昳丽容颜再无遮掩地暴露在秋阳之下。
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唇色如三月初绽的樱瓣。
饶是心中早有准备,宋青沼眼底仍掠过一丝惊艳的波动,呼吸不由得微微一滞。
他抬起她精致小巧的下颌,迫使她仰面承接自己的目光。
那清澈如水的眼眸此刻微微颤动,带着一丝被惊扰的慌乱,却更添几分惹人怜惜的韵致。
不再犹豫,薄唇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道,缓缓覆上她微凉的唇瓣。
姜绯的身体瞬间绷紧,随即又强迫自己放松下来。
纤长的睫毛如蝶翼般轻颤着阖上,藏在宽袖下的手指悄然收紧,死死攥住了他墨青色常服的衣襟,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她温顺地承受着这个由他主导、带着浓烈占有意味的吻,呼吸被迫与他灼热的气息纠缠在一起。
许久,久到院中的秋蝉都噤了声。
宋青沼终于餍足般稍稍退开,怀中的佳人已是娇喘吁吁,面颊绯红,眼波迷离如春水初漾,无力地依偎在他胸前。
宋青沼眼底的暗色尚未褪去,他一手仍环着她的纤腰,另一只手则带着安抚的意味,轻轻梳理着她脑后因方才亲密而略显凌乱的长发,掌心感受着她急促呼吸带起的细微起伏。
窗外,几盆名贵的秋菊在暖阳下开得正艳,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然而此刻暖阁内的人眼中,再绚烂的花朵,也及不上怀中人眉眼含春、面若桃李的万分之一娇艳。
“好了。”
宋青沼的声音带着一丝情动后的低哑,他收回了手,语气恢复了惯常的温润,却不容置喙。
“时辰不早,你该回去了。”
他扬声召来候在廊下的心腹侍女。
侍女低眉敛目,恭敬上前,动作轻柔地为姜绯重新覆上那层素白的面纱,将那张足以惹祸的容颜再次掩藏于朦胧之后。
“明日巳时。”
宋青沼看着被面纱遮去大半神情的姜绯,指尖在她肩头轻轻一点,“本官会遣车去接你。”
姜绯微微屈膝,轻柔婉转。
“是,民女记下了。”
她再不多言,转身随着侍女,袅袅娜娜地退出了暖阁,身影消失在雕花门廊之外。
秋意已深。
菱湖之上,水色苍茫,浩渺烟波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更添几分萧瑟清寒。
一艘精巧的朱漆画舫静静泊在垂柳依依的岸边。
船身雕梁画栋,挂着青纱帘幕,在微凉的湖风中轻轻摇曳。
岸边的芦苇已是一片枯黄,几支残荷伶仃地立在水中,褪尽了夏日的繁华,只剩下嶙峋的茎秆和焦褐的残叶,衬着灰蒙蒙的天色与水色,勾勒出一幅寂寥的秋意图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