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青山雨叩门,苔痕阶上自成纹。
看尽荣枯皆有数,休诉,且将心事付金樽。
世事纷纭如泡影,谁醒?浮云聚散总无痕。
独倚栏杆风满袖,知否?人间何处不迷津。
作者:永闯
译文
雾气笼罩着青山,细雨敲打着门扉,石阶上的青苔自然形成了纹理。
看遍了草木的繁荣与枯萎,才知一切自有定数,不必诉说愁苦,姑且将心事都寄托在酒杯中。
世间的纷纷扰扰如同泡沫幻影,谁能保持清醒?浮云聚了又散,终究没有留下痕迹。
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晚风灌满衣袖,你可知道?人世间哪里不是让人迷茫的渡口。
赏析
这首《定风波·观世》以雨雾中的闲居之景起笔,在对自然与世事的观察中,透着对人生迷茫的轻叹与对世事无常的通透,意境朦胧而意味深长,于苍凉中见旷达。
- 上阕:观物悟常,寄情于酒
“雾锁青山雨叩门,苔痕阶上自成纹”开篇勾勒出静谧迷蒙的雨景:雾气锁住青山,细雨轻叩门扉,石阶上的青苔随岁月自然生长,形成细密的纹理。“锁”“叩”“自成纹”既写尽雨雾的朦胧与自然的随性,也暗喻一种不被外界惊扰的安宁,为“观世”铺垫了沉静的基调。
“看尽荣枯皆有数,休诉,且将心事付金樽”由景入情,道尽对世事的体悟:见惯了草木的盛衰、人生的起伏,便知万物自有规律,不必对得失成败过多倾诉。“休诉”二字透着洒脱,“付金樽”则将无法言说的心事、难以排解的怅惘,都融入酒中,既是自我宽慰,也是对世事无奈的淡然接纳。
- 下阕:观世叹迷,以问作结
“世事纷纭如泡影,谁醒?浮云聚散总无痕”进一步深化对世事的感慨:世间的喧嚣、纷争,如同泡沫幻影般虚幻易逝;可在这纷纷扰扰中,又有谁能真正清醒,不被表象迷惑?“谁醒”的反问,既是对世人沉迷的慨叹,也暗含对自我的审视;“浮云聚散无痕”则以自然意象呼应“泡影”,强调世事的无常与空幻,愈发透出对人生的通透观照。
“独倚栏杆风满袖,知否?人间何处不迷津”以孤寂的场景与深沉的叩问作结:独自倚栏,晚风灌满衣袖,寒意与孤独交织;“知否”的追问直击人心——人世间本就充满迷茫,哪里有真正的坦途?这一问并非绝望的喟叹,而是看透世事后的清醒认知:承认迷茫的常态,反而多了一份不执着的释然。
全词以“观世”为线索,从上阕的“观物知常”到下阕的“观世叹迷”,层层递进。雨雾、青苔的静与世事、浮云的动相互映衬,个人的孤寂与人间的迷茫相互交织,既写尽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透出一种“知迷而不困”的旷达。语言清丽而含蓄,余味在“人间何处不迷津”的叩问中久久不散,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