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可追,霜华渐染鬓边丝。
千般执念终成幻,万种纷扰尽化诗。
寻静处,守心池,清辉明月两相知。
若非勘破荣枯事,怎得悠然自在时。
作者:永闯
译文
向东奔流的河水一去不返,无法追回,岁月像寒霜般渐渐染白了鬓边的发丝。
曾经种种执着的念头终究成了虚幻,世间万般纷扰最终都化作了诗篇。
寻找宁静的去处,守护内心的澄澈,唯有明月的清辉与我心意相通。
如果不是看破了兴衰成败的世事,又怎能得到这般悠然自在的时刻。
赏析
这首《鹧鸪天·悟己》以“悟己”为题,借时光流逝、心境变迁,写尽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内心通透的追寻,在沧桑中见豁达,于沉静中显真意,语淡情深,余韵绵长。
- 上阕:感时省己,破执化纷
“逝水东流不可追,霜华渐染鬓边丝”开篇以“逝水”喻时光不可逆,“霜华染鬓”写岁月留痕,两句叠加,既叹时光匆匆,也暗显人生已至沉淀之境。“不可追”的无奈与“渐染”的悄然,共同勾勒出对过往的回望与对岁月的敬畏。
“千般执念终成幻,万种纷扰尽化诗”是上阕的核心顿悟:曾经耿耿于怀的执念、纠缠不休的纷扰,终究在时光中显露出虚幻的本质;而那些无法消解的情绪、难以言说的经历,最终都转化为笔下的诗篇,成为生命的沉淀。“成幻”与“化诗”的对比,道尽从执着到释然的转变,“化诗”二字更赋予人生磨难以诗意的价值,让沧桑中透出温暖。
- 下阕:守心悟境,自得悠然
“寻静处,守心池,清辉明月两相知”续写悟道后的心境:主动寻找宁静的环境,守护内心如“心池”般的澄澈,此时唯有明月的清辉能懂这份孤寂与坚守。“两相知”三字极妙,将人与月的默契写得通透,仿佛天地间只剩这份纯粹的呼应,外界的喧嚣都已隔绝,凸显“守心”的笃定。
“若非勘破荣枯事,怎得悠然自在时”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直点“悟己”的核心:唯有看透了世间万物兴衰更替的规律,放下对得失、荣辱的执着,才能真正拥有“悠然自在”的心境。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破执”“守心”的总结,也揭示了“自在”的前提——“勘破”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让内心与自然规律相契,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全词以“悟己”为线索,从上阕的“感时破执”到下阕的“守心得闲”,层层递进。逝水、霜鬓的沧桑与心池、明月的澄澈相互映衬,执念的虚幻与诗意的转化形成对照,最终落脚于“勘破荣枯”后的“悠然”。语言平实如话,却在寻常语中藏着深刻的生命体验,读来如与知己对谈,于岁月的回响中读懂“悟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