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永闯文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醉月谪仙:那个把盛唐酿成酒的诗人

永闯文集

一、青莲乡的月光种子

武则天长安元年的秋夜,绵州昌隆县的青莲乡飘着桂花雨。当李客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走到院中,月光突然在婴儿的睫毛上凝成露珠——这个后来被唤作"李白"的孩子,仿佛天生就带着月光的印记。多年后他在诗里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或许正是对这夜月光的遥远记忆。

五岁那年,父亲教他读《诗经》,读到"如月之恒"时,他突然指着窗外的月亮问:"月亮能装进酒壶里吗?"李客愣了愣,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空陶壶:"你去问问月亮。"从此,每当月夜,乡邻总能看见个小小的身影举着陶壶追月亮,壶口的影子晃啊晃,像装着一汪会跑的月光。

蜀地的山水是他最初的诗行。十五岁那年,他背着书箧登上峨眉山,云海在脚下翻涌时,突然觉得自己站在月亮旁边。随手扯过岩边的竹片,在石壁上刻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刻完才发现,竹片的断口沾着自己的血,和墨混在一起,在月光下泛着暗紫色的光。

他总说自己是"陇西布衣",却又在诗里写"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父亲李客是往来西域的富商,家里的驼队常带回安息的香料、波斯的银币,还有异域的乐谱。少年李白跟着乐师学弹琵琶,弦声里混着胡笳的苍凉,后来他写"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字里行间还飘着当年的驼铃响。

最疯魔的是练剑。他拜在赵蕤门下,不仅学纵横术,更学剑术。师父说:"剑要像月光,能削铁如泥,也能绕指成柔。"他便在月下练剑,剑光与月光缠在一起,有时分不清是剑在发光,还是月亮在舞动。二十岁那年,他提着剑穿过青城山的竹林,惊起一群白鹭,剑风扫落的竹叶在地上拼出"侠"字,沾着晨露,像未干的墨迹。

离开蜀地的前一夜,他在青莲乡的老井边坐了整晚。井里的月亮被他搅得碎碎的,像洒了一地的白银。他把年少时刻满诗句的竹片扔进井里,说:"等我回来,再酿这月光。"可这一去,他再也没回过青莲乡——有些种子,落地时就注定要随风飘向更远的天空。

二、仗剑去国的酒壶

开元十三年,二十四岁的李白挎着剑、背着酒壶出了蜀地。船过夔门时,他站在船头,看两岸的山像被巨斧劈开,突然把一壶酒泼进江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江水卷着酒液东去,带着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誓言,一路漂向楚地。

在江陵,他遇见了八十岁的司马承祯。老道盯着他看了半晌,说:"你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听得热血沸腾,当即解下腰间的玉佩相赠,两人在紫极宫的月下对饮,他借着酒劲吟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声音惊飞了檐角的夜鹭。那晚,他为自己取字"太白",说要做天上最亮的星。

漫游的日子里,酒壶成了他的随身之物。在洞庭湖边,他和渔翁拼酒,醉后把船划到君山岛,抱着桂花树睡了一夜,醒来见衣襟上沾着桂花,写"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在金陵酒肆,他与一群落魄公子"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喝到兴头上,拔剑砍断桌角,吓得店家直哆嗦,他却笑:"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动人的相遇在安陆。他在桃花潭边听说有个叫汪伦的村民极爱他的诗,便主动登门。汪伦宰了肥鹅,用自酿的桃花酒招待他,酒液里漂着花瓣,喝起来像吞了一口春天。离别时,汪伦带着村民在岸边踏歌相送,李白站在船头挥手,酒壶里的酒晃出几滴,落在水里,惊起一圈圈涟漪,他低头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的剑也不是吃素的。在扬州,见恶少欺凌歌女,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剑光闪过,恶少的发髻落地,却没见血——他的剑快得像月光,只伤傲气,不伤性命。事后,歌女弹着琵琶唱他的诗,他把剑横在膝上,边喝酒边和着节拍,说:"侠骨岂堪埋?"

十年漫游,他的足迹从洞庭到吴越,从齐鲁到梁宋。酒壶空了又满,诗稿写了又换,身上的钱袋时鼓时瘪,可眼里的光却越来越亮。有人说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他寻的不是仙,是能装下他诗与剑的天地。在泰山顶,他对着云海举杯,酒壶里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撞在一起,碎成满世界的清辉。

三、长安翰林院的醉墨

天宝元年的春天,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时,他正醉醺醺地趴在案上,手边的诗稿写着"蜀道之难"。老学士拿起诗稿,读着读着突然拍案:"你不是凡人,是太白金星下凡啊!"从此,"谪仙人"的名号传遍长安。

唐玄宗也久闻其名,召他入宫时,正赶上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皇帝说:"太白,为贵妃写首新词。"李白斜睨着高力士,说:"我的靴太紧,写不了。"高力士虽不情愿,还是跪下给他脱靴。他又指着研好的墨:"墨太淡。"杨贵妃亲自给他调墨。醉意里,他提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笔锋扫过绢帛,像带着酒气的风,吹得满殿花香都晃了晃。

翰林院的日子,像一场盛大的宴饮。他陪皇帝在白莲池泛舟,皇帝亲手为他调羹;他在金銮殿上醉写檄文,吓退吐蕃使者;他和贺知章、张旭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常在长安酒肆里"会须一饮三百杯"。有次醉倒在长安街头,巡逻的禁军认出他,不仅不责罚,还脱下披风给他盖上,说:"别冻着谪仙人。"

但长安的月光,终究带着宫墙的影子。他见不得权贵的谄媚,看不惯官场的龌龊,喝醉了就指着杨国忠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高力士记恨脱靴之辱,在杨贵妃耳边嚼舌根,说他的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在讥讽贵妃。唐玄宗渐渐疏远了他,赐给他一块金牌,说:"你还是去江湖喝酒吧。"

离开长安那天,他没带走金银,只抱走了常喝的酒壶。出城门时,贺知章赶来送行,老泪纵横:"太白,长安没有你,酒都淡了。"他笑着把金牌塞进老学士手里:"这玩意儿换酒喝,够咱们喝几顿?"两人在城门外又喝了三大坛,最后他翻身上马,挥鞭向东,留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长安的三年,像一场醉后的梦。他后来在诗里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实心里藏着多少不甘,只有酒壶知道。但正是这场梦的破碎,让他从宫廷诗人变回天地间的谪仙——长安留不住他,因为他的诗,本就该写在云里、酒里、山水里。

四、流放路上的月光救赎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洛阳失守,长安沦陷,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率水师东下,派人请他入幕府,说要"清中原之氛埃"。他望着滔滔江水,想起年轻时"誓欲清幽燕"的誓言,提着剑就上了船,写下"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以为终于能施展抱负。

可他不懂政治的险恶。永王与唐肃宗争位,兵败被杀,李白成了"附逆"的罪臣,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的冬天,他戴着枷锁踏上流放路,长江的水冷得像冰,两岸的猿声哀得像哭。路过白帝城时,他望着悬崖上的孤城,突然觉得自己像片被风吹落的枯叶,写"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墨迹落在纸上,晕开像未干的泪痕。

流放的日子里,月光成了唯一的慰藉。在三峡的险滩,他对着江心的月影发呆,说:"月亮啊,你要是能载我走就好了。"在湘西的驿站,他见老妇卖的酒里漂着月光,买了一壶,喝下去竟觉得浑身发热,写下"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有狱卒问他:"都这样了,还喝酒写诗?"他笑:"只要月亮还在,我就倒不了。"

上元二年的春天,朝廷大赦的消息传到白帝城。"忽闻岸上踏歌声",他扔掉枷锁,跳上一艘小船,顺流而下,两岸的山往后退,像被他的船桨劈开,他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字里的轻快,比船速还快。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又变回了那个仗剑远游的少年,所有的苦难都被江水冲得一干二净。

晚年的李白,漂泊在金陵、宣城一带。他的酒喝得更凶了,诗却写得更淡了,像洗过的月光。在敬亭山,他坐着看山,山也看着他,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秋浦河,见白发渔翁垂钓,他摸着自己的白发,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次喝醉了,他对朋友说:"我老了,剑舞不动了,但诗还能飞。"

宝应元年的秋天,六十二岁的李白病卧在当涂。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把毕生诗稿交给族叔李阳冰,说:"这些字,都是用酒泡过的,你得用月光晾。"一个月夜,他挣扎着登上渔船,要去江心捉月亮。酒壶里的酒洒在水面,月光落在酒痕上,像铺了条通往天宫的路。他俯身去捞,身子一倾,掉进了水里——有人说他被月亮接走了,有人说他化作了江里的浪,反正,他再也没上来。

五、千年不醉的月光

李白死后,李阳冰整理他的诗稿,在《草堂集序》里写:"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可那时的人不会想到,这个醉死在江里的诗人,会成为中国诗歌的月亮,照亮往后千年的夜空。

杜甫在成都草堂读他的诗,写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说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琵琶女弹起《蜀道难》,想起"文章合为时而著",却也忍不住叹服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魄;苏轼在黄州赤壁,举着酒杯对月,说"把酒问青天"时,骨子里藏着多少李白的影子。

他的诗像一粒粒月光种子,落在后世文人的心田里。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有他剑的锋芒;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他酒的烈;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有他侠的骨。就连女诗人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时,笔锋里也飘着几分"安能摧眉折腰"的傲气。

如今,当我们在课本里读"飞流直下三千尺",在中秋夜念"举头望明月",在失意时叹"长风破浪会有时",其实都是在和千年前的李白对饮。他的诗里有盛唐的月光,有江湖的酒气,有少年的剑胆,有谪仙的孤独——这些东西,从来没有过时。

在当涂的李白墓前,总有游人放下酒壶。坟头的草每年春天都绿得发亮,像他诗里的"春风吹又生"。有孩子指着墓碑上的"李白"二字问:"这个人是谁?"大人说:"是个把月亮装进酒壶里的诗人。"孩子似懂非懂,却对着天空喊:"李白,出来喝酒啊!"

风从长江吹来,带着水汽和酒香,仿佛千年前那个醉醺醺的声音在回应:"喝!再给我来一壶——要装着月光的那种!"

其实,李白从未离开。他活在每一句被吟诵的诗里,活在每一缕洒在酒杯里的月光里,活在每个不甘平庸、向往自由的灵魂里。就像他自己说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照过他的月亮,还会一直照下去,照得他的诗,千年不醉,万古流芳。

上一章 兰芷焚身:那个把灵魂浸在汨罗江里的诗人 永闯文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浊酒与山河:那个用诗句缝补盛唐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