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岁时记带着新中式禅意的宁静,时晚坐在明式圈椅上,指尖划过助理递来的带着那份进入复试的名单。冰蓝色的眼眸沉静如水,脑海中已然构建起这家精致小店的完整骨架。
她安静地侍立一旁,手中拿着平板,屏幕上显示着“流云斋”初步的人力架构规划,这是她根据时晚的理念和店铺规模(约40平米普通营业区+40平米VIP专区+20平米后厨+20平米通道和存储室)拟定的草案。
“时小姐,”孙晓雯适时开口,声音清晰平稳,“根据店铺定位、预期客流量(主要服务天璟苑高端业主及慕名而来的圈层人士)和极致服务标准,我们对各岗位的编制规划如下,请您审阅。”她将平板微微转向时晚。
主厨 / 首席糕点大师1位,统领后厨,把控所有出品品质、美学呈现;研发核心招牌;制定标准。
副厨 / 高级研发1位,协助主厨管理日常出品;专注新品研发与工艺改良;主厨缺位时顶岗。
烘焙师2位,独立负责常规产品线的高标准制作;协助研发测试。
茶艺师 / 文化顾问1位,精通茶艺,负责茶品冲泡、讲解、搭配推荐;营造空间文化氛围。
厨房助理4位,食材预处理、器具清洗消毒、场地清洁维护;协助烘焙师。
前台 / 服务专员6位 (早中晚三班两组轮流上班) | 接待、点单、收银;产品介绍与意境传达;维护店面形象。
茶艺师学徒 / 烘焙师学徒各1名,系统学习专业技能与文化理念;辅助正式岗位工作。 (未单独设复试,从落选者中择优)
时晚的目光快速扫过表格,最终停留在“计划招聘人数”和“复试入围人数”两栏上。她的指尖在“主厨”和“茶艺师/文化顾问”的位置点了点。
“主厨,只招一人。”时晚的声音清冷而笃定,“‘流云斋’的核心灵魂,只能有一个声音。这个人必须不仅技艺登峰造极,更要与我对‘新中式’美学的理解高度共鸣,是真正的‘知音’,而非仅仅是一个执行者。宁缺毋滥。”她的话为这个至关重要的岗位定下了基调——精益求精,绝不妥协。
“副厨,同样只招一人。定位是主厨的‘影子’与‘创新引擎’,要求思维活跃,能独立研发,同时能完美理解和执行主厨的理念。能力必须足够独当一面。”时晚补充道,强调了副厨的研发属性。
“烘焙师,”时晚的目光移到这一行,“计划两人,实招…视最终主厨和副厨人选的能力及配合默契度而定。若主副厨配合无间,效率极高,可先招一人,另一名额留作储备或待有真正惊艳之才再补。我们的出品重质不重量,效率源自流程优化和技艺精湛,而非堆砌人力。”
“茶艺师/文化顾问,”时晚的指尖落在沈清秋的名字旁,“计划一人,实招一人。此岗位如同店铺的‘定海神针’,是意境营造的关键。沈清秋的复试表现若如初试般契合,便是她。若无,此岗亦可暂缺,由前台中具备高级茶艺素养者暂代基础服务,直至寻到最合适人选。” 再次体现了她对核心岗位“宁缺毋滥”的极致要求。
“厨房助理,”时晚继续,“计划四人,实招…先招两人。要求必须达到‘极致清洁’与‘静心’的标准。初期客流量未达峰值,两人轮替应可满足。后续视实际运营压力补充。” 务实而留有余地。
“前台/服务专员,”时晚看着入围的六个人,“计划六人,实招六人。三班两组轮替是基础,确保服务水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是店铺的门面,形象、谈吐、对产品意境的理解缺一不可。这三人复试由你把关,务必确保达标。”
“学徒,”时晚最后看向这一栏,“烘焙与茶艺方向各招一人。人选不必从复试落选者中勉强,需年轻、有灵气、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沉静的品性,是可造之材。若暂无合适人选,此岗可暂缓。学徒,不是打杂工,是未来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