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之光》的收藏证书在晨光中泛着珠光。
小夏用指腹轻抚过MOMA烫金logo,突然发现证书边缘印着一行小字:「本作品将永久陈列于43.2°N, 74.6°W」。
“这是……”
“地球坐标。”沈墨从身后环住她,下巴搁在她发顶,“就像我们在画里藏的位置暗号。”
他的呼吸扫过她耳廓,带着咖啡和油画颜料的混合气息。窗外,纽约初夏的阳光把哈德逊河染成碎金,远处自由女神像的轮廓清晰得像是他们第一次合作投稿时画的素描。
小夏突然转身,鼻尖撞上他的锁骨:“你早就计划好了?从图书馆那天起?”
沈墨的睫毛在阳光下近乎透明。他低头吻了吻她无名指上的素环,那里新刻的经纬度与证书完全一致。
“不。”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是那幅画自己找到了位置。”
MOMA的员工通道铺满防尘布,空气中飘散着松节水的气味。
小夏蹲在地上拆画框包装,突然在《余烬之光》背面发现张陌生便签——
「To LX & SM:
展厅C-7预留了相邻位置,等你们的新作。——田中」
她猛地抬头,正对上沈墨了然的目光。
“三天前签的补充协议。”他从钱包抽出一张对折的纸,“用‘夏墨’名义。”
展开的合同上,乙方签名栏并排印着两个指纹:她的蜜桃色印泥旁边,是他蘸着颜料按下的红。
中央公园的长椅被晒得发烫。
小夏咬着冰淇淋勺,看沈墨在平板电脑上勾勒新作草稿——晴空下的船屋废墟里,两株嫩芽正从焦土中探出头。
“《晴空坐标》?”她念出标题,“这次要藏什么暗号?”
沈墨的笔尖停顿片刻,突然转向她锁骨下方:“这里。”
冰凉的笔杆轻点在她皮肤上,勾画出个虚拟的经纬网格。小夏的呼吸瞬间乱了节奏,却听见他一本正经道:“北纬43度42分,你的心跳频率。”
融化的草莓冰淇淋滴在合同上,洇开一片甜腻的粉。
返程航班上,小夏翻看相机里的素材。
在拍摄第七十三张云层照片时,她发现沈墨的侧脸始终出现在画面固定位置——就像他早已计算好舷窗、光线与构图的黄金比例。
“偷拍要收费。”他突然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定格在MOMA官网首页——他们的合影被放在“新锐艺术家”专栏,标题是《双星系统:当两束光彼此照亮》。
空姐送来香槟时,小夏注意到杯垫印着航程地图。从纽约到东京的弧线上,有人用钢笔标了个小小的五角星。
“这里。”沈墨指向北太平洋某处,“明年个展的选址。”
那是座连名字都没有的珊瑚礁岛,经纬度恰好组成一个数学符号:∞。
毕业典礼那天气温高达38℃。
小夏在礼堂后排偷偷修改演讲稿,突然被聚光灯笼罩——校长正宣布她获得“年度最佳创作奖”。
“请林同学分享合作经验!”
掌声中,沈墨不知何时出现在舞台侧面。他穿着全套学士服,却固执地戴着那枚素环,手里举着块手写板:
「说真话有奖。」
小夏握紧话筒:“有人告诉我,晴天适合相爱。”
她举起左手,让戒指在镁光灯下折射出虹彩:“但我想更正——只要是我们一起,阴天、雪天、台风天……”
礼堂突然断电。
黑暗中,有人扣住她的手腕,熟悉的钢笔尖在她掌心写字:
「Everyday.」
青山病院的花园开满无尽夏。
沈墨母亲的新作《重生》刚获得市展览金奖。画架前,女人正耐心教病友调色,完全看不出七年前的阴霾。
“阿姨恢复得真好。”小夏递过冰镇柠檬茶。
沈墨却指向画布角落——母亲偷偷在签名旁画了个微型洋葱头,旁边是行小字:「谢谢我的光」。
阳光穿过树叶间隙,在他锁骨疤痕上投下细碎光斑。那道曾代表痛苦的痕迹,如今被纹成了一束破云而出的光线。
小夏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MOMA寄来的藏品定位器。屏幕上,代表《余烬之光》的红点正与他们的GPS蓝点渐渐重合——
43.2°N, 74.6°W。
此刻,此地。
全球艺术网的年度评选中,“夏墨”组合登上封面。
主编按语写道:「这对年轻人重新定义了合作——他们的每幅作品都留有专属坐标,等待观众用紫外线灯发现隐藏故事。」
小夏在签售会现场展示新作《晴空坐标》时,有个小女孩怯生生提问:“姐姐,光真的|保存这么久吗?”
沈墨接过问题,将紫外线灯对准画布。
在骤然亮起的蓝光中,无数荧光丝线从船屋废墟延伸而出,最终汇聚成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轮廓。画框内侧刻着他们送给彼此的答案:
「只要有人记得,光就永不熄灭。」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