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顺遂安然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2025老书暑假  巨额新书     

岛屿(1)

顺遂安然

飞机冲上云霄的失重感,像拔开了一个情感的塞子。当城市的灯火在舷窗外缩成模糊的光斑,木子然一直紧绷的脊背才微微松懈下来。随之而来的是无法抗拒的疲惫和一种巨大的、冰冷的空虚。她闭上眼睛,靠着冰冷的舷窗,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下来。不是为了离别本身,而是为了离别背后那个无法言说、庞大又未知的压力。她甚至不敢细想汪顺最后那个沉默眼神里包含的沉重。

飞机落地,踏上熟悉的土地,暑热扑面而来,带着尘埃的味道。没有回家修整,她直接拖着箱子,住进了大学城附近租的小单间——那个暑假大部分同学离校、空落落的环境反而成了最好的避难所。

窗外是聒噪的蝉鸣,屋里只有老式空调发出的嗡嗡轻响,像单调的背景音。

桌子上,电脑屏幕的光幽幽地亮着,旁边是垒起来的几本砖头一样厚重的专业书籍。书页摊开,上面荧光笔勾画的痕迹鲜艳刺目,旁边堆满了写满复杂公式推导的草稿纸。

木子然就埋首其中。

她没有给自己任何缓冲期,甚至不允许自己躺在床上发呆。仿佛一旦停下来,那种被潮水淹没的窒息感和对未来的无措就会将她吞噬。她用了一种近乎自我惩罚的方式,一头扎进了学业这片深海里。像一座孤绝的岛屿。

假期未结束,课程还没开始,她已提前开始啃下学期最硬的几门专业课,做那些连师兄都说棘手的题目。图书馆开放的自习区是她白天的全部据点,夜晚就回到小房间,继续在台灯下熬。

她的专注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耳机里循环播放着纯音乐,隔绝了外界的一切。时间失去了刻度,世界缩小成了面前的书页、屏幕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她几乎不主动看手机,点外卖也是简单的三明治或盒饭,味同嚼蜡。

唯一与这封闭世界产生联系的,是她随身携带的那个旧帆布袋的夹层——里面静静躺着那张印有两个人并排名字的陶土杯照片。

当她被一道证明题卡住,烦躁得想掀桌时;当她对着密密麻麻的文献资料,眼睛酸涩发胀时;当她深夜从一堆公式中抬头,被巨大的孤独感击中时……她会短暂地停下来,手指隔着帆布,轻轻摩挲那个夹层里照片的硬角。不需要拿出来看,那个触感本身,就像是一个无声的锚点,将她暂时漂移的心神拉回片刻的安宁。

然后,深吸一口气,眼镜有些滑落,她用指尖用力推上去,继续伏案。只是笔尖落在纸上的声音,似乎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了一些。

偶尔,室友回学校拿东西,看到她堆积如山的草稿纸和书本,再看看她那张明显清减、眼下染着淡淡青黑的侧脸,会惊讶地问:“然然,不是还在放假吗?你也太拼了吧?”

木子然会从书堆里抬起脸,给一个非常淡、甚至有些恍惚的微笑,说:“嗯,笨鸟先飞嘛。”然后不等室友回话,视线又迅速落回电脑屏幕的代码行上,仿佛多看一眼世界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她成了一个在纸页沙沙声中,靠着过度燃烧自己的学习热情和一张模糊照片取暖的孤独岛屿。拼命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更像一种最笨拙也最有力的对抗——对抗分离的撕扯感,更为了未来可能重逢时,能以一个更强大的自己站在他面前。那份沉甸甸的期待,化作了每一个演算符号、每一行代码、每一页文献积累的厚度。

另一边,汪顺沉默地回到了日常训练的轨迹。

但水面下的涌动,远非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

机场独自离开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肩膀深处那一直被他强行压制、以为已被快乐和暂时的休息麻痹了的老伤,在重新触碰冰凉池水的刹那,骤然发出了更加尖锐的预警——不是剧痛,而是那种如同针扎、持续深入的酸胀和迟滞感,每一次划水、转肩都如同生锈齿轮在被强行啮合。

他咬着牙完成了一天的常规训练量,动作数据被教练的仪器精准捕捉,反馈在平板屏幕上的波形图,划出了一条并不流畅、甚至偶尔扭曲的曲线,与他昔日那种凌厉完美的水下姿态相去甚远。

当晚,他把自己关在宿舍,坐在床边,手臂撑着膝盖,低着头久久没动。手机屏幕亮着,是他无数次点开又关闭的木子然起飞前匆忙拍下的机场落日照片。手指几次悬在通讯录她的名字上,最终却一个字也没有发出。

那个被他按在心底最深处的、反复权衡却始终犹豫的重大决定,此刻被强烈的痛感和那份沉甸甸的无法宣之于口的“等我”承诺,硬生生推到了面前,不容回避。

两天后,队里的综合评估室。

空气弥漫着消毒水和纸张的沉闷气味。几位资深教练、康复师和主管沉默地看着汪顺的体能报告和近期水中的详细动作捕捉数据。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反复回放着他水下的关键动作细节,几个关键角度被用红圈标出——正是引起持续不适和阻碍力量高效传递的根源点。

“这里的角度有问题,旧伤牵制了爆发力传递链。你需要重新调整这个入水和抱水发力点。”康复师指着屏幕上一个关键帧,语气凝重,“这不仅仅是克服疼痛的问题,汪顺。你的技术动作已经形成强大的肌肉记忆十几年了,现在强行调整,相当于…彻底改变你水下‘走路’的方式,风险巨大。”

汪顺的教练眉头紧锁,抱着胳膊:“现在正是冲成绩的关键周期,你的位置稳,成绩也够硬。这种大改动的适应期很长,万一效果不如预期,或者新动作导致成绩下滑…大赛就在眼前,这个后果你想过吗?”

房间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汪顺身上。

汪顺穿着简单的运动T恤,站得笔直。他看着屏幕里那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自己的瑕疵动作,那个阻碍他游得更快、坚持更久的“绊脚石”。他的目光异常平静,甚至有些决绝。机场她转身前那清亮点头的眼神,天台月光下并排刻下的名字,在他脑海里清晰得发烫。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教练、康复师,最后落在主管脸上。

“我想过。”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穿透了房间的凝重,“以前我也想过,想了很多次,每次都因为害怕成绩波动、害怕时间不够,退缩了。”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仿佛在积蓄力量。

“但现在,不行了。”他的声音加重了几分,“旧伤扛不住了,这个姿势瓶颈也就在这儿了。不破不立。我想试试…那条理论上最优、但最难的路。”

主管看着他眼底不容置疑的坚定,叹了口气:“成功率没你想得那么高,过程极其枯燥痛苦,你确定?”

汪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用力点了点头:“确定。”

空气又凝固了几秒。最终还是主管先开口,带着一丝无奈却也包含期许:“…好吧,既然你决定了。但我们得有策略。训练计划会重新调整,量要控制……”

就这样,在那个普通的下午,在混合着忧虑和些许劝诫的空气中,汪顺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他整个运动生涯后半段的巨大决定——打破近十年的技术范式,重塑水下姿势。

从那天起,训练池边多了一个几乎像初学者一样缓慢、别扭的身影。

汪顺被拆解成了最基础的动作模块。他甚至要重新学习如何最有效地、不引发肩部连锁疼痛地“伸臂”、“入水”、“抱水”。每一个曾经如呼吸般自然的发力链条,现在都必须被大脑有意识地重新编程,精细到每一个手指的缝隙角度、每一块背部肌肉发力的先后顺序。

康复室成了第二个“家”。冷敷、热敷、激光、牵拉、肌筋膜松解…每一次处理旧伤带来的连锁反应,都伴随着新的疼痛。而水下训练的枯燥痛苦更是被放大了百倍——一个技术环节可能需要上万次的重复,才能找到一点点新的肌肉记忆感。屏幕上的动作捕捉数据,一次次无情地暴露着他的笨拙和不达标。

他常常会练到生理性的恶心,趴在池边大口喘气,水珠从湿透的头发上不断滴落。有时深夜回到宿舍,看着灯光下自己肩上因反复纠正动作而新增的、与旧伤叠加的青紫痕迹,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会瞬间将他淹没。

可无论多么沮丧,身体多么疲惫,每一次训练前和训练后,那个熟悉的动作永远不变——他会下意识地、用没受伤的左臂习惯性地轻轻按一下右侧肩膀关节囊的位置。那是一个无意识的确认动作。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动作承载的复杂含义。这不仅是确认伤处状态,更是触碰那张在黑暗中无数次描摹过的两个人名字的轮廓——那份在沉默告别后成为支柱的承诺。每一次触碰,都像是从那个名字里汲取力量,重新撑起疲惫的躯体。

泳池蓝光冷冽,映着他沉默且痛苦专注的脸。每一分被“重塑”的痛苦、每一次对旧秩序的撕扯与颠覆,都像在无声呐喊:等我变得更好,等我游到我能抵达的最快、最远的彼岸。

一条线埋头于知识的深海,用纸笔为剑,无声厮杀,只为未来的相遇更有底气。

一条线沉潜于泳池的孤寂,忍受着拆骨重塑的痛楚,只为能游向承诺的彼岸。

他们都在暗处积蓄力量。学业沙沙声与池水的哗啦声交织,是他们无声谱写的、最汹涌澎湃的等待序曲。

上一章 倒计时(11) 顺遂安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休假vlog(不影响正文阅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