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时光,如同一幅徐徐展开又悄然卷起的画卷。林夏在国外的日子,每一笔颜料的涂抹,每一次画布的勾勒,都浸润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挚友的追忆。终于,她带着满载回忆的画稿回到国内。
飞机落地的那一刻,熟悉的空气裹挟着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林夏深吸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当她来到市民公园,眼前的栀子花园已经花开成海,洁白的花朵层层叠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身着白纱的仙子翩翩起舞,又仿佛在以最温柔的姿态欢迎她的归来。
远远地,她就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身影。小雨已经长高了许多,曾经的小丫头如今身姿挺拔了不少。小雨欢快地奔跑着,扑进她怀里时,林夏闻到女儿头发上淡淡的栀子香,那香气萦绕鼻尖,让她恍惚间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和苏瑶一起在栀子花下欢笑的时光。
在朋友的热心帮助下,林夏精心筹备的名为“时光的礼物”的画展如期举行。走进展厅,柔和的灯光洒落在每一幅画作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展厅中央,两块栀子花玉佩被精心装裱,玉佩上雕刻的栀子花栩栩如生,花瓣的纹理清晰可见。旁边摆放着她们儿时的合影,照片里,两个小女孩笑容灿烂,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墙上挂着林夏在国外创作的画作,每一幅都融入了对苏瑶的思念。这些画作风格各异,有的细腻柔美,描绘出她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有的色彩浓烈,倾诉着失去挚友后的痛苦与思念;还有的充满梦幻色彩,展现着她对苏瑶在另一个世界美好生活的期许。
画展吸引了许多观众,他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有人被画作的细腻笔触打动,感叹着林夏精湛的画技;有人为背后的故事落泪,被这份跨越生死的深厚情谊所触动。人群中,有个年轻女孩反复驻足在一幅描绘两个少女在栀子花海中追逐的画作前,她红着眼眶,喃喃自语:“原来真的有人把友谊刻进了生命里。”还有位头发花白的老画家,在一幅抽象表现思念的画作前沉思许久,最后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艺术的灵魂,是永不凋零的情感。”
画展的最后一天,展厅里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玉佩前驻足良久,她佝偻着背,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林夏走上前去,发现老人眼中闪烁着泪光。“我是苏瑶的母亲。”老人声音颤抖,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这些年,我一直想知道女儿最后的心愿有没有实现。”林夏看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心中一阵酸楚,她轻轻握住老人的手,将整理好的画册和日记本交给老人,声音温柔而坚定:“阿姨,苏瑶从未离开,她的梦想一直在延续。”
老人颤抖着双手翻开画册,看到女儿儿时的涂鸦,那些歪歪扭扭却充满童真的线条,仿佛一下子将她带回了女儿的童年时光。老人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林夏轻轻抱住她,就像曾经抱住病床上的苏瑶,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这一刻,跨越时空的思念在栀子花的香气中得到了慰藉,仿佛苏瑶也在某个角落,欣慰地看着这一切。老人边哭边诉说着苏瑶小时候的趣事,说她第一次拿起画笔就不肯放下,说她总把卧室画得五颜六色,母女俩在展厅里依偎着,让回忆肆意流淌。
画展结束后,林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将部分画作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成立“栀子花梦想基金”,旨在帮助那些有艺术梦想的孩子。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苏瑶的梦想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孩子能够有机会追逐自己的艺术梦。基金成立仪式上,一位受助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林夏姐姐,我以后也要画出像栀子花一样美的画。”这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从那以后,林夏经常带着小雨去儿童福利院,教孩子们画画。福利院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渴望。林夏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孩子,看着他们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出天马行空的世界。在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画作里,她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老槐树下画画的小女孩,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苏瑶,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有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第一次画出了色彩鲜艳的太阳,他说这是照着林夏老师的笑容画的,那一刻,林夏知道,自己的坚持有了意义。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充实的过着,然而,一个雨夜打破了这份宁静。林夏接到市政部门的电话,说老槐树因为树龄过大致使根系腐烂,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移植。放下电话,林夏的心猛地一紧,她顾不上外面的大雨,连夜赶到公园。
站在老槐树下,雨水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这棵老槐树,承载着无数回忆。曾经,她和苏瑶在树下画画、嬉戏,分享着少女的心事;后来苏瑶生病,她们依然会在树下憧憬未来。老槐树的每一道树纹,都像是岁月刻下的故事。工作人员告诉她,老槐树将被移植到植物园精心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