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于将林薇的实验记录本对着解剖台的无影灯时,某页空白处突然浮现出淡绿色的字迹——是用生物实验室的荧光墨水写的,只有在强光下才显形:“C3-5,P20:00”。
“C3-5是化学楼三楼的第五个通风口,”白朴之铺开建筑图,指尖点向坐标对应的位置,“正对着张辰的实验室,而晚上八点,是他固定去药房的时间。”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江驰的相机里翻出段视频,画面是化学楼三楼走廊,通风口处有个黑影一闪而过,时间戳正是晚上八点零三分。
两人赶到C3-5通风口时,发现格栅被人用铁丝拧死了。白朴之用断线钳剪开铁丝,里面掉出个缠着胶带的塑料盒。打开后,一股乙醚味扑面而来,里面是块电路板,上面焊着微型摄像头和几个电子元件,屏幕上还残留着最后一帧画面:张辰正往药房的保险柜里塞什么东西,保险柜的密码转盘停在“20230415”——去年火灾的日期。
“这是林薇装的摄像头,”周清于检查电路板上的编号,和她丢失的实验箱配件一致,“她早就开始监视张辰了。”摄像头的储存卡里,除了张辰的画面,还有段模糊的录音,是两个男生的对话:“……磷粉藏在消防栓里,遇水就着……”
化学楼的消防栓箱里,果然有个密封袋,里面的红色粉末检测出是红磷——燃点240℃,但混合乙醚后,在38℃就能自燃。袋口的指纹属于张辰,而袋身的齿痕显示被人咬开过,DNA比对指向陈默。
“他们想用磷粉制造二次火灾,销毁药房里的证据,”白朴之看着消防栓旁的温度传感器,“和之前的硝酸铵装置一样,都是温控引爆。”传感器的触发温度被设定在38℃,和林薇体内秋水仙素起效的温度完全一致。
药房的保险柜用冲击钻才能打开,里面除了大量现金,还有几本账簿,记录着“实验耗材”的收支——金额远超正常采购量,收款方是个陌生的账户,户主信息被涂掉了,但转账备注里反复出现“晶体”二字。
“是硝酸铵晶体,”周清于想起陈默藏的硝酸铵,“他们在非法倒卖实验室药品。”账簿最后一页贴着张快递单,收件地址是郊区的废弃工厂,寄件人写着“李”——李医生的姓氏。
警方突袭废弃工厂时,在仓库里发现了成箱的化学药品,其中一箱秋水仙素的标签上,贴着和林薇体检报告相同的修正液涂改痕迹。更惊人的是,角落里的冰柜里,冻着几支标有“人体实验”的注射器,针管里的液体成分和林薇体内的秋水仙素完全一致。
冰柜的温度显示器停在-18℃,但内壁有层薄冰,融化后检测出荧光墨水成分。白朴之用紫外线灯照射,冰渍里显出几个数字:“5-12”,旁边画着个简易的天平图案。
“是实验室的天平编号,”周清于立刻赶往生物实验室,5-12号天平的托盘上,除了磷粉残留,还有半张被压碎的药板——是林薇买的布洛芬,“她在这里称量过退烧药,可能是在计算对抗秋水仙素的剂量。”
天平的校准记录显示,最后一次使用是林薇失踪当天,操作人签名被划掉了,但笔迹鉴定显示是林薇最后。而天平下方的抽屉里,有张被撕成碎片的化验单,拼凑后显示:林薇体内有秋水仙素抗体。
“她之前就接触过这种药,”白朴之突然看向校医院的疫苗接种记录,林薇去年曾注射过秋水仙素解毒疫苗——正是陈默负责的项目,“陈默早就给她打了预防针,这也是他们剂量计算失误的原因!”
录音笔里林薇没说完的话终于有了答案:“……陈默在帮我,他故意改了体重数据,让剂量不足……”原来陈默一直在暗中保护林薇,直到张辰发现,才被迫参与后续行动。
药房的通风管道里,还藏着林薇的另一个摄像头,最后画面拍到李医生往保险柜里放了个黑色笔记本,封面印着化学竞赛队的标志。警方撬开保险柜时,笔记本不见了,但保险柜内壁有张粘住的便签,上面用荧光墨水写着:“决赛现场,他们要毁了所有实验记录。”
周清于看着窗外的化学楼,决赛横幅已经挂起,楼前的消防栓正在滴水,红磷的粉末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白朴之忽然抓起她的手腕往竞赛现场跑,口袋里的荧光检测仪正发出微弱的警报——刚才在保险柜里检测到的荧光残留,和决赛选手的号码布上的完全一致。
原来林薇留下的坐标,不仅指向过去的秘密,更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危险。通风口的风带着乙醚的甜味吹过,像在倒计时,而所有人的命运,都系在那块即将在38℃自燃的红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