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Lili的糖果店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  女频     

第75章:媒体关注

Lili的糖果店

场景电视台的面包车刚停在老街口,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咯吱”响,卖豆腐的王婶挎着竹篮就凑过来,菜篮里的豆腐块晃悠悠。#王婶扒着车窗笑:“是来拍#Lili的糖铺吧?我今早特意留了块卤水豆腐,还冒着热乎气呢,让她给新糖试味!”摄像师傅举着机器探出头:“婶子您消息够灵的!”#王婶扬了扬手里的油纸包,油星子透过纸渗出来:“整条街谁不知道?昨晚她窗台上的灯亮到后半夜,我起夜喂鸡都看见,准是熬新糖呢!”

主持人(跟着#Lili穿过挂着红灯笼的巷口,风铃“叮铃”响):“店里的香味比上次浓了三倍,是熬了什么新糖?”

Lili(正踮脚给玻璃罐贴标签,指尖沾着金红色糖霜,抬手抹了把额头):“王婶刚送了块新卤的豆腐,我试着在焦糖里加了点卤水汁,您尝尝?”她从罐子里捏起颗琥珀色糖块,外面裹着层细盐粒,“‘甜里得带点咸鲜,才像咱老街的酱菜配白粥’,王婶原话。”

主持人(把糖块丢进嘴里,眼睛瞬间睁大):“这味道绝了!甜先在舌尖炸开,后味裹着点卤水的醇厚,一点不腻。您咋想到往糖里加豆腐卤的?”

Lili(拿布擦柜台,木纹里嵌着经年的糖渍):“创业头年净赔本,有次王婶给我送豆腐,看我愁得直掉眼泪,说‘做生意跟做豆腐似的,得懂五味调和,光甜没用’。”她蹲下身拉开抽屉,翻出本牛皮封面的旧账本,纸页卷着毛边,“您看这页,去年三月的,‘3月12日,卖3块糖,收9元’,旁边是我画的哭脸,还是隔壁小虎哭着闹着要,他奶奶才掏钱买的。”

旁白账本上的哭脸用红笔画的,眼泪画成了波浪线,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太甜了,齁”。

主持人(指尖划过账本上逐渐变大的数字,后面跟着笑脸):“后来是怎么慢慢好起来的?”

Lili(从货架最底层拖出个铁皮饼干盒,“哗啦”倒出一堆泛黄的便签):“靠这些。”便签上的字迹五花八门——“建议加陈皮,我家老头吃了说顺气”(张大爷);“能不能做款不粘牙的?小孙子牙刚长齐”(李奶奶);“上次的姜糖太辣,减一半姜我就买”(修鞋铺老张)……最上面一张是#赵奶奶写的,字歪歪扭扭:“丫头,奶奶牙口不好,等你做软糖。”

旁白“我照着便签改方子,”#Lili拿起颗半透明的软糖,对着光看,“#赵奶奶要的软糖,我加了三倍麦芽糖,软得能抿化;张大爷说陈皮好,我就托人从新会带了三年陈的,泡成汁兑进糖里;连修鞋铺老张都来提建议,说‘糖纸太滑,冬天拿不住,得印点防滑纹’。”她抽了张新糖纸,背面果然有细密的菱形纹路,“您看,这纹路就是老张画的,他说‘修鞋讲究合脚,做糖也得合人心’。”

场景操作台的铜锅“咕嘟”冒泡,浅棕色糖浆裹着木铲转圈圈,旁边白瓷碗里装着切碎的青梅,果肉上还挂着晶莹的汁。

主持人(指着青梅碎):“这是要做酸梅糖?”

Lili(用木铲把糖浆往锅边刮,溅起细小的糖花):“上周有个杭州姑娘来,说‘纯甜的糖太寡,像少了点魂’。她老家的梅酱是酸中带甜的,我就托人从苏州带了青梅,试着做‘梅香软糖’。”她把青梅碎倒进糖浆,铜锅里“刺啦”腾起股酸甜的雾,“您闻,这股子酸劲,是不是像江南的梅雨季节?”

主持人(盯着她手腕上的银镯子,上面有道细痕):“这镯子上的印子是咋来的?”

Lili(抬手摸了摸,镯子滑到小臂):“去年熬年货糖时磕的。那天要赶三十份订单,熬糊了三锅,我蹲在地上直哭,#赵奶奶拄着拐杖进来,攥着我的手说‘丫头,做糖跟做人似的,得有韧劲,糊了再熬就是’。”她低头笑了笑,“现在看见这道痕,就想起她给我贴创可贴的样子,创可贴还是草莓图案的。”

场景店门口的竹篮里摆着二十多包糖,每包上面都贴着粉色便签,字是#Lili的娟秀小字。

主持人(拿起包印着老街地图的糖,便签上写着“给上海的小苏——加了陈皮”):“这些都是寄给外地客人的?”

Lili(趴在柜台上写快递单,笔尖在纸上“沙沙”走):“上海的小苏是看了社区广播来的,说吃我的糖想起外婆的酱菜坛子;北京的李姐怀孕了,微信里说‘闻不得太甜的’,我就减了半份糖;成都的王先生更逗,每次都拍辣椒堆的照片来,说‘不够辣,再加点’。”她把快递单粘在包裹上,画了个歪脑袋的笑脸,“他们说收到糖像收到老街的明信片,甜里带着街坊们的絮叨,我听着比赚了钱还高兴。”

主持人(抬头看墙上的照片墙,最上面那张#Lili穿着洗褪色的蓝围裙,站在空荡荡的店铺里,身后只有口铜锅):“这是刚开店时拍的吧?”

Lili(顺着目光看过去,指尖轻轻敲了敲照片):“是啊,那时墙是黑的,货架是空的,就摆着口铜锅。王婶怕我冷,给我送过棉门帘;#赵奶奶把她的老糖罐都搬来了,说‘摆着热闹点’;连修鞋铺老张都来帮我钉货架,锤子砸偏了,砸到手上肿了好几天。”她转身张开胳膊,阳光从窗棂漏进来,给玻璃罐里的糖镀上金边,“现在您看——”墙上的便签、照片、孩子们画的糖纸在光影里晃,“这店早不是我一个人的了。”

场景操作台旁的竹筐里堆着新摘的桂花,金黄金黄的,#Lili正往糖浆里撒,甜香混着桂花香漫出来。

主持人(捏起朵桂花凑近闻):“这是要做桂花糖?”

Lili(手腕转着木铲,糖浆在锅里拉出细长的丝):“是给南京的陈老师做的。她上周来玩,说‘你们老街的桂花落得满地都是,怎么不做桂花糖’。”她舀起一勺糖浆,往冷水里滴,糖块在水里“噗”地缩成小硬块,“您尝这刚凝固的,还带着点脆,陈老师说她女儿总咳嗽,得吃软的,等会儿再熬一锅加蜂蜜的。”

主持人(看着她往另一个锅里倒蜂蜜):“每款糖都按客人的要求改,不怕麻烦吗?”

Lili(把蜂蜜和糖浆搅在一起,白汽“呼呼”冒):“王婶说过‘做吃食跟待人似的,得用心琢磨’。上次有个山东大哥说爱吃硬糖,我就把麦芽糖减了一半;有个小朋友蛀牙,我用木糖醇做了款不粘牙的。”她从罐子里拿出颗硬糖,糖纸印着卡通老虎,“您看这糖纸,是小虎画的,他说‘这样小朋友会更喜欢’。”

场景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噔噔噔”冲进店,书包上的铃铛“叮铃哐啷”响,举着皱巴巴的零钱喊:“#Lili姐姐,要橘子软糖!”

Lili(从玻璃罐里抓出一把,用彩色糖纸飞快包好,糖纸边角翘起来):“慢着点,刚出锅的烫,吹吹再吃。”小孩们抢着接过去,糖纸在手里“沙沙”响。

小孩甲(举着糖跳起来):“电视上会播你吗?我要让我爸妈看,这是我们老街的糖!”

小孩乙(把糖塞嘴里,含混不清地说):“我奶奶说,你的糖里有老街的太阳味,晒得人暖暖的。”

Lili(弯腰摸了摸小孩的头,指尖蹭到他脸上的灰):“等播了,你们来店里看,我给你们煮酸梅汤。”

主持人(对着镜头,身后的#Lili正帮#王婶把豆腐摆到柜台上):“这家糖果店的故事,藏在每颗糖的褶皱里——是#王婶的豆腐香,是#赵奶奶的软糖方子,是修鞋铺老张的防滑糖纸,更是#Lili把街坊们的心意熬进糖里的执着。”

主持人(镜头转向排队的客人,有人举着手机拍糖罐):“您看这些特意赶来的客人,他们说‘想尝尝老街的味道’,其实尝的是#Lili和街坊们攒在糖里的暖。”

场景节目播出当晚,老街的路灯刚亮,#Lili的糖果店门铃就“叮咚”响个不停,红灯笼的光映在玻璃罐上,糖块都泛着暖光。

杭州姑娘(举着手机冲进店,屏幕上是节目回放):“我从杭州来的,就想尝尝加了豆腐香的焦糖,#Lili在节目里说的那个!”

Lili(系着新围裙,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滑):“刚出锅的还热乎,您先尝尝这个试吃装,觉得行再买。”她递过个小纸包,里面的糖块还冒着热气。

穿风衣的大叔(指着玻璃罐里的陈皮糖):“给我来两斤这个,节目里说加了新会陈皮,我爸就爱这口。”

学生(背着双肩包,手里捏着节目单):“要那个印着老街地图的糖,我要寄给我笔友,让她看看我们这儿的糖长啥样。”

Lili(手忙脚乱地称糖,塑料袋“哗啦”响):“稍等啊,一个个来,都有都有!”

王婶(端着刚蒸的馒头从后门进来,围裙上沾着面粉):“我给你搭把手!你称糖,我给他们装袋子。”她拿起个塑料袋,手指翻飞系出个漂亮的结,“姑娘,你要的豆腐焦糖,刚#Lili熬的第二锅,比第一锅多搁了点卤汁,更对味!”

张爷爷(搬着小板凳坐门口,面前摆着个小本子):“成都的王先生要加花椒是吧?我记着呢,#Lili,这包多撒了点张大爷炒的花椒面,你看看够不够。”他推了推老花镜,笔尖在本子上画了个花椒图案。

赵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把软糖罐子挪到柜台最前面):“让外地客也尝尝奶奶辈的甜,这软糖啊,抿在嘴里能化出蜜来。”她抬手抹了把罐口的灰,“小虎他爸从北京回来,说那边的糖太硬,还是咱这软糖养人。”

场景柜台前的队排到了巷口,有人举着糖块拍照,糖纸在路灯下闪闪发亮;有人对着玻璃罐直播,说“这就是#Lili的糖果店,糖里有老街的烟火气”;还有人蹲在门口的石阶上,迫不及待剥开糖纸塞进嘴里,眯着眼说“真有节目里说的那股子咸鲜味”。

Lili(抽空往铜锅里添了勺糖稀,蒸汽把眼镜片熏得模糊):“王婶,您帮我看看那锅青梅糖熬到时候没?”

王婶(掀开锅盖闻了闻,蒸汽扑了满脸):“差不多了!你看这拉丝,能拉出半尺长,正好下青梅!”

张爷爷(对着本子念):“杭州3斤、北京5斤、成都的加花椒……#Lili,记着给苏州的陈老师寄蜂蜜款,她女儿要吃软的。”

赵奶奶(给排队的客人递试吃装):“尝尝这个软糖,我看着#Lili加的麦芽糖,甜得绵和,不齁嗓子。”客人接过去,她又补了句,“慢着吃,别噎着。”

旁白铜锅里的糖浆还在“咕嘟”翻涌,混着桂花、青梅、陈皮的香味飘出巷口,缠上老街的路灯,粘在青石板的纹路里,跟着南来北往的脚步,把老街的暖带到更远的地方。就像#Lili说的,好的味道从不是孤芳自赏,是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在甜里尝到一点被牵挂的暖,一点有人为你用心琢磨的甜。

场景快打烊时,#Lili数着钱笑出了声,纸钞上沾着点糖霜。#王婶帮她把最后一锅糖倒进模具,模具上印着小老虎的形状,是小虎画的样子。

王婶(拍了拍她的肩):“丫头,当初你说要开糖铺,我还怕你撑不下去,现在看,这糖里有劲儿,能撑住。”

Lili(把钱放进铁皮盒,里面的硬币“叮当”响):“是街坊们给的劲儿。明天我熬点姜糖,给张爷爷送点,他上次说膝盖疼,姜糖暖身子。”

张爷爷(收拾着桌子,把便签往盒子里塞):“明天我再画几款新糖纸,加个小桥图案,咱老街的石桥,外地客肯定喜欢。”

赵奶奶(已经困得打哈欠,还攥着颗软糖):“明早我给你送点新晒的桂圆干,熬糖时加进去,补人。”

Lili(锁门前回头看,玻璃罐在月光下泛着光,像装了一屋子星星):“好啊,咱明天接着熬新糖。”

旁白老街的灯笼一个个灭了,只有糖果店的灯还亮着,铜锅里的余温慢慢散进夜色里,糖香却在石板路上缠缠绕绕,像根看不见的线,一头拴着老街的烟火,一头拴着远方的惦念。

上一章 第74章:甜蜜合作 Lili的糖果店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6章:情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