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北京在冬日的薄雾中苏醒。苏晚提前四十分钟抵达论坛筹备组所在的会议中心。本以为自己是早到的,却没想到在指定的会议室门口,听到了里面传来的清晰而沉稳的发言声。
她推门进去,只见程家阳已经站在投影幕布前,正与几位筹备组负责人低声交谈着。他今天穿了一套熨帖的深色西装,衬得身形越发挺拔,气质清冷卓然。听到开门声,他抬眼望来,目光与苏晚接触,微微颔首,便继续刚才的话题,仿佛她的到来只是流程中的一个既定环节。
苏晚也不在意,自行找了个位置坐下,打开笔记本和资料。她注意到会议室后排还坐着几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初出茅庐的紧张与兴奋,正襟危坐,眼神却忍不住好奇地打量着前方的程家阳和她。
“苏老师,您来了。”李主任笑着走过来,低声介绍,“这几位是外交部翻译司和高翻院派来观摩学习的实习生,这次论坛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乔菲,张铭,李悦,这位是苏晚老师,国内顶尖的同传译员,也是你们程老师当年在巴黎高翻的学姐。”
几个实习生立刻恭敬地问好:“苏老师好!”
苏晚微笑着点头回应,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那个叫乔菲的女孩身上。她很年轻,眉眼灵动,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看向程家阳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苏晚心中微微一动,这眼神,她似乎在很多年前,也从某些注视程家阳的学妹眼中看到过。
程家阳结束了与负责人的沟通,走到会议桌主位坐下,会议正式开始。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论坛的整体安排、重点环节以及翻译工作的分工。他的语调平稳,逻辑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词句,却自带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开幕式和主旨演讲部分,由我和苏晚老师负责同声传译。术语表已经发给大家,尤其是标注红色的争议点,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译法执行,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发挥。”程家阳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在苏晚脸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
苏晚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点了点头。她明白,在这类重大场合,一致性高于一切,个人的翻译风格必须让位于团队的精准统一。
会议进行到细节核对阶段,讨论到某个新兴科技领域的术语时,一位筹备组的年轻专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译法建议。程家阳听完,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转向后排的实习生:“乔菲,你怎么看?”
突然被点名,乔菲显然愣了一下,随即迅速站起来,脸颊微红,但声音还算镇定:“程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提出的译法更贴近日常传播,但可能损失了术语本身的精确性和在学术界的共识度。参照您之前强调的‘信达雅’原则,尤其是在这种严肃的经贸论坛,我认为保留原术语的精确性更为重要。”
程家阳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分析尚可,但结论下得武断。传播效率与学术精确并非完全对立,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权衡。坐下。”
乔菲依言坐下,虽然被批评,眼神却更亮了些,仿佛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苏晚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了然。程家阳还是那个程家阳,对专业要求严苛,不轻易给予表扬,但他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叫乔菲的实习生,看来很得他的看重。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苏晚正在整理文件,程家阳走了过来。
“去同传箱熟悉一下环境?”他问道。
“好。”
同传箱位于会场二楼,狭小但设备精良。两人走进去,关上门,外界的声音瞬间被隔绝。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彼此轻微的呼吸声。
程家阳熟练地检查着设备,调试麦克风的位置和耳机的音量。苏晚则观察着玻璃窗外会场的情况,想象着明天这里座无虚席的场景。
“那个乔菲,”苏晚忽然开口,语气随意,“挺不错的苗子,反应很快。”
程家阳动作未停,只是“嗯”了一声,过了几秒,才补充道:“有点灵气,但还需要磨砺。翻译这条路,光有灵气走不远。”
“你当年在巴黎,不也是凭着那股灵气和执拗让人侧目吗?”苏晚轻笑,带着些许调侃。
程家阳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她,眼神深邃:“那时候有学姐在旁边提醒,不至于走得太偏。”
他这话说得平淡,却让苏晚微微一怔。这是重逢以来,他第一次提及过去,并且带着一种近乎……认可的意味。她还没来得及品味这话里的含义,程家阳已经转回了话题:
“设备没问题。最后核对一下术语表里第三个争议点的处理方式,我认为……”
话题再次回到了纯粹的专业领域。苏晚压下心头的异样,集中精神与他讨论起来。在狭小的同传箱里,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巴黎高翻院的练习室,为了一个最精准的表达,反复推敲,锱铢必较。
只是,窗外不再是巴黎的天空,而是北京冬日的晨光。
当他们结束讨论,走出同传箱时,正好看到乔菲和另外两个实习生等在门外,似乎想请教什么问题。看到他们出来,乔菲立刻上前一步,眼神期待地看向程家阳:“程老师,我们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能耽误您几分钟吗?”
程家阳看了看手表,语气依旧平淡:“可以,十分钟。去旁边小会议室。”
他迈步走去,乔菲几人立刻跟上。经过苏晚身边时,乔菲礼貌地朝她笑了笑,笑容明媚而充满朝气。
苏晚看着他们的背影,尤其是程家阳那挺拔而疏离的背影,以及紧跟在他身旁,充满求知欲的乔菲,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感觉。
七年时光,改变了太多。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她提点的学弟,而是成为了别人仰望的“程老师”。而她自己,也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出了很远。
只是,当过往的印记与现实的轨迹交织在一起时,总有些东西,会在心底悄然泛起涟漪。她深吸一口气,将这些思绪压下。现在,最重要的,是准备好明天的战斗。
硝烟味,已经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