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他的光影,我的轮廓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二章

他的光影,我的轮廓

高三上半学期的美术集训,在君珩斑驳的记忆版图上,始终是最明亮、最温暖的一块色彩。那时,画室后排那个紧挨着窗户的位置,仿佛被时光赋予了特殊的归属权,永远属于尚诗妍。她总会把自己那把木色的、边角有些磨损的吉他,随意地靠在老式铸铁暖气片旁,每当画得倦了,或是思绪凝滞时,便会转过身,信手拨弄几下琴弦。不成调的、零散的和弦音,便混着空气中浓得化不开的松节油与颜料的气息,悠悠地飘荡开来,充盈着整个画室,也悄然浸润了君珩那段奋力拼搏的青春。

君珩的画架,就支在斜前方不远的位置。每一次他抬起头,视线穿过画板边缘,或是借着调整颜料盘的间隙,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一次又一次地飘向那个窗边的角落。他记得太清楚了——尚诗妍画素描时,总习惯性地轻轻咬着铅笔的尾端,眉心微蹙,眼神专注得仿佛要将石膏像的每一道转折都刻进心里。午后的阳光慷慨地穿过玻璃窗,在她低垂的、长而密的睫毛上跳跃,投下细碎如星尘的影子,随着她的呼吸轻轻颤动。他也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碰倒了洗笔筒,浑浊的污水瞬间在地板上漫延开来,他手忙脚乱之际,是尚诗妍默不作声地递来一叠厚厚的纸巾。她的指尖在传递时无意间擦过他手背上沾染的湿凉水渍,那一瞬间,两人都像被微弱的电流击中般愣了片刻,随即又飞快地、近乎慌乱地移开视线,各自埋首于画板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耳根处悄然攀升的温度,泄露了心底的波澜。

然而,最让君珩难以忘怀的,是那个静谧得只剩下笔尖摩擦画纸声息的晚自习夜晚。画室里意外地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各自占据着一方天地,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君珩正在为一幅以深色陶罐和干枯莲蓬为主题的静物画做最后的调整,尚诗妍不知何时放下了画笔,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侧。她微微俯身,仔细端详着他的画布,片刻后,伸手指向画布中央那个色泽沉郁的陶罐,轻声说:“这里的明暗交界线,如果再用熟褐稍微压深一点点,反光再提亮一丝,整体的质感会不会更厚重、更突出?”她说话时温热的气息,带着若有似无的薄荷糖的清甜,不经意地拂过君珩的耳廓。那一刹那,他感觉整个画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自己骤然失序的心跳声,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后来,这幅经过她“指点”的静物画,被君珩偷偷保留了下来,没有上交,也没有放入备考的作品集里。他在画布的背面,用一个极轻、极小心翼翼的笔触,画下了一个小小的、轮廓简练的吉他图案。这个秘密,被他深藏在心底,未曾向任何人吐露,如同守护着青春里最珍贵的一颗琥珀。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同一片时空下,尚诗妍也有着属于自己、同样秘而不宣的心事。那些细腻的、缠绕的少女情愫,被她悉数收藏在那本厚重的、页面已有些卷边的速写本里。她用铅笔,勾勒了无数张君珩的侧影与瞬间——他低头专注地调和颜料时,微微抿紧的唇线和轻颤的睫毛;他被老师当众表扬时,嘴角忍不住扬起又努力克制的、那抹浅淡得如同朝露的笑意;甚至是他因为某处画稿始终不满意而紧锁眉头、反复用橡皮擦拭修改时,那略带焦躁却依旧认真的模样。每一个神态,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她敏锐地捕捉,定格在洁白的纸页上。有一次,君珩转身向她借用橡皮,她慌乱之下,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将摊开的速写本“啪”地一声合拢,又迅速倒扣在桌面上,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生怕那些深藏其中、未曾说出口的万千心事,会在他面前暴露无遗。

这些泛着旧日光泽的回忆碎片,如同被窗外渐次明亮的阳光温柔蒸发的水汽,一点点在君珩的脑海中淡去、消散。他猛地回过神,视线重新聚焦在眼前摊开的设计图纸上。耳畔,是尚诗妍清晰而专业的声音,她正伸手指着图纸上休闲区的区域,提出建议:“君老师,关于这个区域,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在这里,靠墙的位置,增加一个小型的嵌入式书架?不需要很大,但最好能放下一些常用的艺术类书籍和画册。”

君珩手中的笔尖闻声一顿。这个提议,像是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他记忆的某个闸门——高中时的尚诗妍,不就总喜欢在画室的窗台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经常被翻看的《艺术的故事》吗?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点头表示赞同,语气自然而流畅:“这个想法很好。我会让团队调整方案,选用浅木色的材质来做这个书架,这样既能呼应整体的极简风格基调,其温润的质感也能中和空间里大面积灰色调带来的冷感。书架的高度,”他用手在设计图上比划了一下,“大概设计到成年人的胸口位置最为适宜,取阅书籍会很方便。”

尚诗妍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喜光芒,她脱口而出:“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浅木色不仅视觉上舒适,而且……不知怎么的,总能让人联想到以前画室里那些用了很多年、表面布满划痕却格外有温度的木质画架。”

这一个小小的共鸣,仿佛一下子打破了两人之间那层由时间和身份构筑的、若有若无的薄冰。接下来的讨论,气氛明显变得轻松而流畅起来。当话题转到灯光方案时,君珩提到他设想在休息区采用可调节角度、光线柔和的暖黄色轨道灯,以营造放松的氛围。尚诗妍立刻心有灵犀地接话:“就像我们当年画室天花板上挂着的那些老式白炽灯管,光线也是这种暖黄色,尤其是在冬天夜晚亮起时,感觉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特别有安全感。”聊到软装搭配的具体细节,君珩说起准备选用透气亲肤的亚麻材质来制作靠垫和坐垫,尚诗妍在一旁微笑着补充道:“嗯,亚麻很适合。不过我觉得可以特意选那种纹理相对清晰、填充物偏硬挺一点的质感,这样即使坐着画很久的草图,腰部也能有足够的支撑,不容易感到疲劳。”

项目负责人再次推门进来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和谐而专注的画面:君珩低着头,指尖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熟练地滑动,修改着设计图的细节;尚诗妍则微微凑在他身旁,目光紧随他的操作,不时伸手指点着屏幕,低声提出自己的看法。两人的头靠得很近,额前的发丝几乎要触碰到一起,连讨论时那自然而然的语气、偶尔冒出的专业术语和心照不宣的简短对话,都带着一种旁人难以介入、也无需多言的默契。

“真是没想到,两位老师第一次合作,就能这么默契合拍,”负责人脸上带着由衷的笑意,语气中满是赞赏,“后续的软装家具进场和细节调整,恐怕还需要两位多多费心对接,辛苦你们了。”

君珩和尚诗妍闻言,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视线在空中交汇。仅仅一瞬,他们都从对方清澈的眼眸深处,捕捉到了那抹熟悉而又久违的、带着了然与温暖的笑意,如同穿越了七年时光,重新闪烁起来的星光。

讨论结束,一行人准备离开休息室。尚诗妍走在君珩身侧,在即将走到走廊尽头时,她忽然停下脚步,轻声唤住了他:“君珩。” 这个名字脱口而出的瞬间,她微微顿了一下,随即又用恢复了工作状态的、稍显正式的语气接着说,“……下次讨论具体的软装样品和布局方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要不要……一起去学校附近的那家‘转角’咖啡馆?我记得,你高三那会儿,好像特别喜欢他们家的热可可。”

君珩应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窗外,雨已彻底停歇,大片金色的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进来,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柔和了他平日里略显冷峻的线条,映照出他唇角那抹无法抑制的、浅浅上扬的弧度。

“好啊,”他回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我也记得。那家店的靠窗位置,采光特别好,视野也开阔,确实很适合……安安静静地看画稿。”

窗外,天空已完全放晴,澄澈如洗。被雨水洗涤过的城市,在阳光下焕发着清新的光彩。两人并肩走在悠长的走廊上,身影被斜照进来的日光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光洁的地面上。那两道影子,终于又一次缓缓靠近,最终部分重叠在一起,仿佛两段分离已久、各自跋涉了漫长旅途的时光,终于在此刻,温柔地重新交汇,融为了一体。

上一章 第一章 他的光影,我的轮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