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缚春谋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已签约 

第35章

缚春谋

【谢公案牍·江南听雪】

贞元三十六年,仲冬。

苏州府衙,雪落无声。

卯初,鼓声三通,皂隶齐喝:“升堂——”

谢无咎乌纱绛袍,自暖阁缓步而出。

他素日温雅,此刻眉锋却如裁雪剑刃,寒光内敛。案前供一枝早梅,花未全开,已带幽香。

今日之案,号为“梅冢奇冤”:

城东梅坡,三日前掘出一具白骨,颈悬玉锁,锁上錾“贞元二十一年,沈”字。

民间暗传——此乃十年前“殉情将军”宋怀瑾之妻沈清颜的遗骨。

然沈氏早在北疆无碑丘火化,何以复见白骨?

谣言沸沸,直指谢府与宋氏暗相遮掩。

谢无咎上表自请勘审,以全亡者之名、以安生者之心。

雪光透窗,照得大堂如昼。

衙役抬上乌木担架,覆以白绫。

谢无咎亲揭绫角,一具白骨森然,唯玉锁尚带血丝。

他俯身细验:

“骨色沉青,乃女子;齿根未脱,年约二十;颈骨有裂痕,似被细刃旋划,非自缢。”

又取玉锁对光,锁孔边缘有极细磨痕,显是近年新凿。

谢无咎眉心微敛,道:“锁真而痕新,是移祸栽赃。”

午牌,雪愈急。

谢无咎移座暖阁,案设小炉,煎雪水一盏。

他传召梅坡守墓老叟。

老叟跪禀:“十年前,有黑衣人乘夜负一瓮至坡,埋于老梅根下。昨夜,又有人掘之,留下半幅血帕。”

帕呈上,帕角绣“听雪”二字,针线细腻,是江南闺阁手笔。

谢无咎以酒喷之,雪水化开血渍,隐现一缕松脂香。

他抬眸:“松脂封尸,可十年不腐。掘尸之人,亦留松香,必为同一伙。”

申刻,衙门外铁索锒铛。

两名嫌犯被押至:

一为刻玉匠姚三,十年前曾替人私改玉锁;

一为守城卒杜五,昨夜当值,靴底沾有新泥与松脂。

姚三先辩:“小民只改锁,未杀人!”

谢无咎以玉锁示之:“锁孔磨痕,出自汝之‘旋刀’。旋刀之痕,斜纹三折,天下无二。”

姚三面色如土。

杜五亦喊冤:“小人只掘墓,未杀人!”

谢无咎以血帕示之:“松脂封尸,需明火。汝靴底焦黑,是昨夜以火把掘土。火灼梅根,留半片焦叶,与帕上松脂同味。”

杜五额汗如雨。

谢无咎拂袖起身,雪色披风掠过案角梅枝。

“十年前,有人盗沈夫人遗骨,以松脂封之,改玉锁为记;十年后,又欲掘尸,以谣构陷宋氏与谢府,挑拨旧案。

此二役,皆受雇于同一人——”

他抬手,掷下一封旧信。

信笺泛黄,落款赫然:太子府詹事——萧庭。

大堂一时鸦雀无声。

谢无咎却神色淡远,仿佛早知如此。

“萧庭者,昔年谋粮案之遗孽,惧宋氏旧部翻案,故以尸骨惑众。今二犯已供,即刻锁拿詹事,上奏天听。”

惊堂木响,雪声俱寂。

五、雪灯

案结,天已暮。

谢无咎独留暖阁,剪灯芯,添新雪。

他取出怀中一物——

是那枚熔成心形的狼牙石,十年前沈清颜的遗物。

他将石置于案头,以雪水擦拭,火光映照,石心隐现一道细纹,恰如当年沈清颜腕间红线。

谢无咎低声道:“岳母在上,此案已雪。宋氏清誉,无咎当守。”

次日,雪霁。

苏州百姓拥至府衙,望见谢公案上那枝早梅已全开,幽香透窗。

案侧榜文高悬:

“梅冢冤雪,首恶伏法。

自今而后,妄议宋沈者,以谤律论。”

榜文下角,谢无咎亲笔一行小字:

“雪落无声,公道有痕。”

上一章 第34章 缚春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