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白桦页
本书标签: 现代  治愈 

第十三章 省城的图书馆与玉兰香

白桦页

省城图书馆的穹顶很高,巨大的玻璃窗滤进四月稀薄的阳光,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斜斜的光格。空气里浮动着旧纸张、樟脑丸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玉兰花香。林薇坐在靠窗的长条木桌边,面前摊着一本《纺织机械原理》。她指尖划过冰冷的铅字,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院子里那几株高大的玉兰树,肥厚的白色花瓣在微风中簌簌轻颤,像停驻的蝶。

招工表最终被她叠好,压在箱底。纺织厂那个“家庭成分审查”的栏位像一道冰冷的栅栏,无声地宣告着界限。点长王卫东抽着旱烟,在仓库门口拦下她:“林薇啊,别犟。回城的机会,咬咬牙,托人走走关系……”林薇只是摇头,声音很轻:“王叔,根子不正,托谁都是给人添麻烦。”她接下了去县农机站送报表的临时差事,这是唯一能正大光明离开知青点、靠近省城的途径。

此刻,她坐在这里,书页上的齿轮剖面图模糊成一片。手指无意识地伸进棉布书包,触到那本深蓝色硬壳书的棱角。冰凉的封面贴着掌心,那条白色的裂痕微微凸起。周知安的信只有薄薄一张,躺在书页深处,像一块沉默的碑。

“同志,这里有人吗?”一个清朗的男声在旁边响起。

林薇猛地回神,指尖一缩,书本滑落,“啪”地一声闷响砸在光洁的地面。她慌忙弯腰去捡,另一只修长干净的手却比她更快。

深蓝色的封面被拾起,递到她面前。

林薇抬头。

阳光透过玻璃窗,勾勒出眼前人清瘦的轮廓。白衬衫洗得有些发透,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线条流畅的手腕。他的头发剪短了,露出清晰英挺的眉骨,只是脸色依旧带着伤后的苍白,右臂空悬在胸前那条洗得发白的旧军挎带里。

是周知安。

时间仿佛凝滞。空气里浮动的尘埃在光束里疯狂旋舞。玉兰花的香气忽然变得浓烈,呛得人鼻腔发酸。

“谢……谢谢。”林薇接过书,指尖碰到他微凉的指节,像被细小的电流击中,猛地缩回。书抱在怀里,沉甸甸地压着心跳。

周知安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落在她怀里的书上,那道白色的裂痕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他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动了一下,最终只是平静地拉开她旁边的椅子坐下,从自己带来的帆布包里也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俄文原版的《静静的顿河》。

“你的伤……”林薇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厉害。

“骨头接上了,养着。”他翻开书页,目光落在密密麻麻的斯拉夫字母上,没有看她,“你呢?招工的事?”

“没去。”两个字,轻飘飘的。

翻书的手指顿了一下。空气再次陷入沉默,只有书页偶尔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玉兰花瓣落地的轻响。这沉默比堤坝上的风雨更沉重,比卫生所里的痛哼更窒息。林薇盯着书页上冰冷的机械图,每一个零件都仿佛在嘲笑她的徒劳。她想起卫生所里他洇血的纱布,想起他攥着加急信时眼底翻涌的惊涛,想起那句“勿念”。

“家里……都好吗?”她终究没忍住。

周知安的视线依旧黏在书页上,喉结却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

“人救回来了。”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天气,“书的事,查清楚了。是当年火场里抢出来的残页,被有心人翻出来做文章。”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静静的顿河》扉页上一个模糊的藏书章印迹,“代价是……彻底断了回研究所的路。档案里记了一笔。”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她想起堤坝上他替她挡下土石时绷紧的脊梁,想起他煤油灯下粘合书页时专注的睫毛。那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他与过往、与父辈、与某种精神高地最后的连接。如今,这连接被粗暴地斩断,还留下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

“那……以后怎么办?”

“等手好利索。”他终于侧过脸看她,眼底那片深水般的平静下,有暗流汹涌,“总能找到活路。”他的目光扫过她摊开的《纺织机械原理》,“农机站?”

“送报表,临时工。”

“嗯。”他不再说话,重新埋首于书页。阳光将他低垂的眼睫投下浓密的阴影,遮住了所有情绪。

玉兰花的香气浓郁得化不开。林薇攥紧了怀里的《安娜》,冰凉的硬壳硌着掌心。那道白色的裂痕,此刻像一道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鸿沟,无声地诉说着各自的伤痕与无法言说的重负。她想问“书还留在我这里吗”,想问他“那首诗呢”,想问他“你恨吗”。可所有的话语都堵在喉咙里,化作一片尖锐的沉默。

直到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尖锐地响起。

周知安合上书,动作因为右臂的不便显得有些迟缓。他站起身,将帆布包挎在左肩。

“走了。”他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怀里的深蓝色书本上停留一瞬,转身汇入离去的人流。背影在斜阳下拉得很长,依旧挺直,却透着一种被抽去筋骨般的疲惫。

林薇抱着书,久久坐在原地。窗外的玉兰树在暮色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晚风吹过,几片洁白的花瓣打着旋儿,无声地落在冰冷的水磨石窗台上。

上一章 第十二章神秘的信(三) 白桦页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四章春汛与招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