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堂前对比
杨先生捧着那摞还带着墨温的册子,指尖微微发紧。大君上前一步,伸手拿起最顶上写着“子红”的三本,指尖拂过细腻的竹简表面,目光落在“启蒙”册第一页——没有晦涩的经文,只画着简笔的山水鸟兽,旁侧用浅墨标注着名称,字迹清隽,一眼便知是用心写就。
“杨先生,你且翻开看看。”大君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杨先生连忙依言翻开“算术”册,里面没有枯燥的算经,而是用“分果子”“数台阶”的小故事串联起数字,连最复杂的筹算,都画了简单的图示。他越翻眉头皱得越紧,额角的汗又冒了出来,顺着鬓角往下滑。
“这……这册子倒是新奇。”杨先生强装镇定,声音却有些发飘,“只是过于浅显,怕是难成大器。”
大君没接话,转而看向孩子们:“子红,你看看这启蒙册,可看得懂?”
大皇子子红连忙上前,双手接过册子。他本就对枯燥的经文头疼,此刻看到册子里的简笔画,眼睛瞬间亮了:“父皇,儿臣看得懂!你看这画的是凤凰,屈公子还写了凤凰的故事!”他指着一页,语气里满是兴奋,连带着二皇子子橙也凑了过来,伸着脖子看。
紫香踮着脚,扯了扯大君的衣摆:“父皇,我的册子呢?紫香也想看。”
杨先生见状,连忙将写着“紫香”的三本递过去。紫香捧着册子,小手指着封面上自己的名字,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是我的名字!屈公子的字真好看。”
大君看着孩子们雀跃的模样,又看了眼杨先生紧绷的脸,缓缓开口:“杨先生觉得浅显,可孩子们看得懂、愿意看。你教了他们半年,子红至今背不出《诗经》里的《鹿鸣》,紫香见了朕仍慌慌张张。屈原不过教了半日,他们便记着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规矩,还盼着继续学。这‘浅显’,倒比你那‘深奥’管用得多。”
杨先生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音:“臣……臣知错。臣不该轻视屈公子,更不该……不该为了试探,谎称府里有事告假。”
原来昨日杨先生并未真的有事,只是听闻大君让屈原代课,心里不服,故意称病,想看看这个年轻的屈家二公子究竟有几分本事。没成想,屈原不仅教得用心,还连夜为孩子们量身写了册子,更引来了大君亲自送学。
大君看着他,语气依旧平淡:“知错便改,还不算晚。今日起,你便跟着屈原学学,看看他是如何教孩子的。”
“是,臣遵旨。”杨先生躬身应下,头垂得更低了,手里的册子仿佛有千斤重。
这时,马公公轻咳一声,上前道:“大君,时辰不早了,孩子们该开始今日的课业了。屈公子怕是还没歇息,要不……”
大君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学堂外晨光里的石板路上,似是想起方才屈原清瘦的背影:“不必去扰他。让孩子们先跟着杨先生,把册子上的内容看一看。傍晚朕再来,看看你们学得如何。”
说罢,大君转身往外走,龙纹朝服在晨光里划出一道沉稳的弧线。马公公连忙跟上,路过杨先生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带着几分告诫。
杨先生站在原地,看着孩子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册子里的内容,再想起自己往日里照本宣科的教学,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孩子们身边,声音放柔了几分:“殿下、公主,我们今日便从这启蒙册开始学,可好?”
子红率先点头:“好!杨先生,你快给我们讲讲这凤凰的故事,屈公子说凤凰是祥瑞之鸟呢!”
杨先生拿起册子,指尖划过那行清隽的字迹,心里第一次生出了几分羞愧与敬佩。晨光透过学堂的窗棂,洒在摊开的册子上,也照亮了杨先生眼底的悔意。而此刻,府中歇息的屈原,或许还不知晓,自己一夜未眠的用心,不仅打动了孩子们,更悄然改变了大君对他的看法,也让那位固执的杨先生,收起了轻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