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韵竹刚把最后一份奥运遗产报告归档,手机屏幕就亮起了母亲的视频通话请求。她刚按下接听键,母亲兴奋的声音就穿透了整个办公室:
"韵竹!我和你爸到戴高乐机场了!"
乔韵竹差点打翻咖啡:"什么?!你们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屏幕那头的父亲推了推眼镜,一脸严肃:"突击检查才能看到真实情况。小林呢?"
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办公室门就被推开。林昀儒抱着两杯咖啡愣在门口,头发还湿漉漉的,显然是刚结束训练。乔父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这就是那个把我女儿拐到德国的乒乓球小子?"
林昀儒手里的咖啡杯明显晃了一下。
乔母把菜单推到林昀儒面前:"听韵竹说你德语很好,那法语呢?"
林昀儒喉结动了动:"只会点菜的水平......"
"妈!"乔韵竹在桌下踢了他一脚,"他比赛训练很忙的。"
乔父突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副乒乓球拍:"正好,饭后运动。"
林昀儒看着那副明显是专业定制的球拍,后颈沁出了细汗——这位退休的大学体育教授,居然是左手横板打法,和自己完全一样。
小小的白球在桌面上划出凌厉的弧线。21岁的世界冠军竟被58岁的教授打得满场救球,乔韵竹看着记分牌上11-9的比分,发现父亲每次杀球都精准地打在林昀儒反手位——正是他昨天混双决赛时暴露的技术漏洞。
"叔叔专门研究过我比赛视频?"林昀儒擦着汗问。
乔父推了推眼镜:"去年世锦赛你输给德国选手的那场,反手相持失误率37%。"他忽然把球拍塞给女儿,"该你了。"
当乔韵竹一个漂亮的拧拉得分时,林昀儒突然福至心灵:"难怪韵竹打球这么厉害!"
乔母噗嗤笑出声,从包里掏出本相册。婴儿时期的乔韵竹坐在乒乓球台上,小手正抓着比她脸还大的金牌——那是乔父当年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奖牌。
回奥运村的路上,林昀儒突然在塞纳河畔停下。他对着月色举起手机:"爸、妈,我申请加入咱们家乒乓球联赛。"屏幕上是刚建好的家庭群,群名已被乔父改成"德国站陪训组"。
乔韵竹红着脸去抢手机,却听见父亲发来条语音:"下次见面,教你破解德国选手的逆旋转发球。"
埃菲尔铁塔整点亮起的灯光下,林昀儒把金牌再次挂到乔韵竹脖子上:"现在压力可大了,要是以后打不好..."
"那就乖乖当我的德语学生。"她拽着他的领子吻上去,身后河面上游轮的灯光碎成一片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