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调取晚宴所有来宾名单。一个名字跳入眼帘:陈默。身份是“默然资本”的独立顾问,背景资料寥寥无几,像一层薄雾。
她顺着这个名字查下去,发现他像一个精密的游标卡尺,精准地游走在所有七位受害者的社交圈边缘。
他出现在金融家主持的私人读书会,座位偏僻,极少发言,却在一次关于拓扑学的冷门讨论中,用几句简洁到锋利的话语,让满座皆惊。
他在科技新贵资助的前卫艺术展开幕酒会上短暂现身,目光在几件扭曲的金属雕塑上停留的时间,远超其他宾客。
他甚至与最后那位慈善家李国栋,在同一个极其小众的钟表收藏家论坛注册过账号,发帖寥寥,但每一次发言都直指核心,显示出对精密机械近乎偏执的理 解。
没有直接联系,没有经济往来,没有恩怨纠葛。只有这种若有若无、恰到好处的“在场”。
像一粒尘埃落在齿轮的咬合处,微小,却足以让精密的仪器产生微不可察的震动。
林薇的心跳漏了一拍。直觉像冰冷的电流窜过脊椎。
她调出所有能搜集到的、有陈默出现的公共或私人场合的影像资料。
时间,地点,人物。她开始构建一个属于陈默的时空轨迹模型。
屏幕上,代表陈默的光点在不同的时间坐标上跳跃。
林薇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些光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突然,她划动的手指僵住了。
一个模糊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图案在她脑海中浮现。
她猛地扑到键盘前,十指翻飞,将七起命案的精确时间、地点坐标,连同她搜集到的陈默在这些地点附近出现的所有时间点,一股脑儿输入一个专门用来分析时空拓扑结构的建模软件。
屏幕上,代表凶案现场的七个猩红光点,和代表陈默行踪的数十个幽蓝光点,在虚拟的三维时空坐标系中散乱分布。
林薇深吸一口气,输入指令:“莫比乌斯变换映射。”
屏幕闪烁,复杂的算法开始运行。散乱的光点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扭曲、折叠。
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系开始发生诡异的形变,空间轴与时间轴如同两条柔软的光带,被无形的手拧转、粘合。
几秒钟后,运算完成。
林薇屏住呼吸,瞳孔骤然收缩。
屏幕上,所有的猩红光点——那七起精确发生在凌晨三点零七分的凶案现场——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精准地安放,全部落在了那条被拓扑变换后的、代表着单一时间流(t=3:07am)的莫比乌斯带的“脊线”上!
而更让她浑身血液几乎冻结的是:那些代表陈默的幽蓝光点,不再散乱。它们以一种绝对不可能在常规线性时空里实现的姿态,如同幽灵般,均匀地、安静地、严丝合缝地“嵌入”了那条扭曲环带表面的每一个关键褶皱点!在拓扑变换后的模型里,他无处不在,他同时出现在每一起凶案的“附近”!不是物理距离的附近,而是时间流被扭曲折叠后,在更高维度上形成的“邻近”!
“他…扭曲了时间感知?”林薇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可怕。
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瞬移,而是通过某种匪夷所思的精密计算和行动安排,利用了时间本身的相对性和人类(包括监控系统)对线性时间的绝对依赖,制造了一个逻辑闭环的完美“在场”证明!在这个闭环里,他永远拥有“不在现场”的铁证,却又在拓扑意义上,覆盖了所有的“现场”!
他像一个掌握了时空密码的魔术师,在莫比乌斯环的舞台上,上演着无懈可击的杀戮哑剧。每一次出现,每一次消失,都是为这个扭曲的时间之环增添一个完美的节点。
林薇感到一阵眩晕,巨大的认知冲击让她几乎坐不稳。她抓起电话,手指因为激动和恐惧而颤抖,拨通了赵刚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