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嘶力竭地攀上盛夏的顶峰,空气被阳光炙烤得微微扭曲,弥漫着沥青融化的焦糊气息和草木蒸腾的浓烈生机。高考,这悬在头顶三年、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日子,终于裹挟着滚滚热浪,轰然降临。
考场设在市重点一中,校门口早早拉起了警戒线。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沸腾的潮水——焦灼张望的家长,汗水浸透衬衫、手持名单反复核对的带队老师,以及背着透明文件袋、表情各异的学生们。空气里弥漫着防晒霜、驱蚊水和一种近乎实质化的紧张,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和沉重。
陈暮站在树荫下,和周晓晓、陆子航挤在一起。周晓晓正神经质地检查着透明笔袋里的文具,嘴里念念有词:“2B铅笔、橡皮、尺子、准考证、身份证……齐了齐了……” 陆子航则沉默地做着简单的拉伸动作,试图放松紧绷的肌肉,额角渗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陈暮也下意识地摸了摸校服口袋,指尖触碰到那支熟悉的、被摩挲得温热的笔——林筱给的那支备用笔。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枚小小的定海神针。
“陈暮!” 李老师的声音穿过人群,她快步走过来,脸上是少有的、不加掩饰的关切,额头上全是汗,“感觉怎么样?东西都带齐了吧?别紧张,放平心态,就像平时模拟考一样!记住,会的题一定做对!”
“嗯,都带齐了,老师放心。”陈暮用力点头,努力扯出一个笑容,手心却微微汗湿。像平时模拟考?怎么可能!这空气里的重量感,周围每一张紧绷的脸,都在无声地宣告着这场战役的独一无二。
“进场了!进场了!”维持秩序的老师拿着喇叭高喊。
人群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像一条被无形力量推动的、缓慢而坚定的河流。陈暮深吸一口气,那灼热的空气仿佛带着硝烟的味道。她随着人流,一步步走向那道象征着未知与挑战的校门。踏过警戒线的瞬间,她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似乎想寻找什么,却只看到一片模糊的、被热浪蒸腾的焦急面孔。她握紧了口袋里的笔,转身,汇入了通往各自考场的洪流。
考场内,空调冷气开得很足,与外面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却无法真正驱散心头的燥意。电风扇在头顶发出单调的嗡鸣。监考老师拆封试卷袋的“嗤啦”声,在落针可闻的寂静里被无限放大,像拉开了一场无声战役的序幕。
试卷发下。陈暮首先翻到数学卷。目光快速扫过——题型熟悉,难度似乎和最近的模拟考相当。没有出现完全陌生的、让人瞬间窒息的“妖题”。她的心,稍稍落定了一点。但当她真正拿起笔,开始解答第一道选择题时,指尖还是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了一下。笔尖悬在答题卡上空,仿佛有千斤重。
她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带着油墨和冷气味道的空气。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林筱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他坐在书桌对面,手指点着题目,声音平稳得像没有波澜的湖面:“选择题,先排除明显错误项。代入特殊值验证,节省时间。”
“填空题,步骤要清晰,单位别忘。”
“大题,审题是关键。画出关键词,明确已知和所求。模型识别,调用对应方法……”
那些曾让她觉得枯燥刻板的叮嘱,此刻却像一道道清晰的指令,指引着她有些慌乱的心神。她睁开眼,目光重新聚焦在题目上,指尖的颤抖奇迹般地停止了。笔尖落下,稳稳地在答题卡上涂下第一个选项。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飞速流逝。窗外蝉鸣依旧,考场内只剩下翻动试卷的轻响、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压抑的呼吸。陈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脑高速运转。遇到卡壳的题目,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心浮气躁、直接放弃,而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忆林筱拆解类似问题的思路: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尝试不同的辅助线?或者先放一放,回头再攻坚?那近百日“方程式时间”锻造出的解题本能和抗压能力,在高压的考场上终于显露出了价值。
汗水还是浸湿了她额角的碎发,后背的校服也黏在了皮肤上。当广播里传来“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的提示时,陈暮刚好完成了最后一道大题的验算。她放下笔,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像刚从深水里浮上来,有种脱力的虚浮感,但更多的是一种竭尽全力后的疲惫与释然。她快速浏览了一遍试卷,确认没有漏题,姓名考号也已填涂无误。此刻静静躺在答题卡上的,是她三个月来无数个夜晚的汗水、林筱精准的点拨和自己咬牙坚持的答卷。无论结果如何,她已拼尽全力。
交卷的铃声尖锐地划破考场的寂静,宣告着这场盛大仪式的阶段性结束。如同按下了某个开关,考场内瞬间爆发出各种声音——如释重负的叹息、懊恼的拍桌声、兴奋的低语。陈暮随着人流走出考场,刺目的阳光让她下意识地眯起了眼。
校门口早已被汹涌的家长人潮堵得水泄不通。陈暮踮起脚,一眼就看到了奋力朝她挥手的父母。陈妈妈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紧张和期待,陈爸爸也努力伸长脖子,眼神焦灼地在人群中搜寻。看到女儿的身影,两人立刻拼命挤了过来。
“暮暮!怎么样?感觉难不难?题目都做完了吗?有没有不会的?”陈妈妈一叠声地问,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紧紧抓住了陈暮的手。
陈暮被父母簇拥着,感受着他们手掌传来的温热和急切,心头涌上一股暖流,冲淡了考后的疲惫和紧张。“还行,妈,爸,都做完了。”她声音有些沙哑,但带着一种完成重大任务后的轻松,“数学……感觉比二模还顺手一点。”她没说出口的是,当她在考场上遇到熟悉的题型,清晰地知道解题方向时,那种踏实感,是林筱带给她的底气。
“好好好!做完了就好!别想太多,考完一门丢一门!走,快回家,妈给你炖了汤!”陈妈妈喜笑颜开,拉着她就走。
陈爸爸也松了口气,宽厚的手掌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好样的,闺女!走,回家!”
陈暮被父母一左一右地护着,挤出喧闹的人群。阳光依旧炽烈,蝉鸣依旧喧嚣,但她却感觉脚步轻快了许多。高考的战役只进行了一半,但最让她恐惧的数学堡垒,她感觉自己已经稳稳地跨了过去。口袋里的那支笔,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温热。
回头望去,一中校门口依旧人声鼎沸,无数年轻的身影正涌出考场,脸上带着相似的疲惫、释然和对未来的茫然与憧憬。属于他们的青春终章正在书写,而人生的下一段序曲,也即将在盛夏的阳光里,悄然拉开帷幕。陈暮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汗水、阳光和自由气息的空气,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无论结局如何,她已不再是那个只能靠翻墙才能喘息的女孩。她走过来了,带着那个沉默“受托人”刻下的、冷静解题的烙印。未来的路,似乎也在这片喧嚣和阳光中,变得清晰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