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共振的频率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  言情   

星火余烬与暗涌(中)

共振的频率

唐逢歌从一堆技术文档中抬起头。

是李涛。他还没走,手里端着一杯刚冲好的咖啡,脸上带着点复杂的表情,有同情,有欲言又止。

“逢歌……还没走啊?”李涛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嗯,涛哥,再看会儿资料。”唐逢歌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自然。

“咳…”李涛挠了挠头,似乎有点尴尬,“那个……下午的事……你别太往心里去。宋总他……对工作要求就是特别严苛,尤其对新人……有时候是不太留情面。我们都……都习惯了。”他试图安慰,但话语显得有些苍白。

唐逢歌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很淡、但足够礼貌的微笑:“谢谢涛哥,我没事。宋总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想法太理想化了。以后我会更注重基础和落地性。”她平静地复述着宋闻批判的核心,仿佛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听不出任何怨怼。

李涛看着她平静得甚至有些过分的脸,反而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叹了口气,把手里那杯还冒着热气的咖啡轻轻放在唐逢歌的桌角:“喝杯咖啡提提神吧。别熬太晚,身体要紧。那个……我先走了。” 说完,他像是逃离什么尴尬现场似的,匆匆转身离开了。

“谢谢涛哥。”唐逢歌对着他的背影轻声说了一句。目光落在桌角那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上,深褐色的液体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一丝微弱的暖意,悄然渗入她冰封的心湖。至少,还有一丝来自同事的善意。

她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带着一点提神的焦香。她放下杯子,深吸一口气,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然而,就在她准备继续投入学习时,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屏幕上某个打开的用户研究案例文档中的一组数据图表。

那是一份关于用户对现有智能设备“个性化设置”功能使用频率和满意度的调研报告。图表显示,用户对“更换壁纸”、“更换主题色”这类浅层设置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但满意度平平。而对于更深层次的“自定义交互逻辑”或“设备个性反馈”选项,虽然使用率极低,但在使用过的用户群体中,满意度却出奇地高,而且用户粘性和情感连接度显著提升。

这个数据……唐逢歌的心猛地一跳。这似乎……和她被宋闻斥为“过度设计”、“制造用户负担”的“深度个性化塑造伙伴感”构想中的某些点……隐隐有着某种关联?

她立刻放下咖啡杯,坐直身体,手指在触摸板上快速滑动,仔细阅读这份案例的详细分析。案例来自国外一个相对小众但口碑极佳的智能家居品牌,他们尝试在家庭智能中枢系统中加入了一个“情绪反馈”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让中枢系统在特定场景下,通过灯光颜色、音调变化甚至简短语音,传递一种拟人化的“情绪”反馈。虽然功能简单,用户设置率也不算高,但使用过的用户普遍反馈“感觉设备更有温度了”、“像有个沉默的伙伴”、“会期待它的反馈”。

报告中引用了用户的原话:“它不会说话,但我知道它在‘关心’我的状态。” “设置后,感觉它不再只是个机器。”

唐逢歌的心跳开始加速。这不正是她构想中“情感共鸣”和“伙伴感”的雏形吗?虽然比她设想的“动态图标”和“氛围模式”要简单得多,但其核心思路——通过设计赋予冰冷科技以温度和个性反馈,从而引发用户情感连接——是相通的!

而这份报告的数据清楚地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对此有需求,并且体验后粘性增强! 这直接挑战了宋闻“用户需要的是高效稳定无感的工具”、“过度追求情感是堆砌无用功能”的论断!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某种被压抑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她的构想并非完全是“异想天开”!是有用户基础和成功案例支撑的!只是她提出的实现方式可能过于超前和复杂,但方向本身,或许并没有错!

她立刻将这个案例文档重点标注,并打开自己的加密文件夹【星火 - 余烬(待燃)】,在里面新建了一个文档,将这个案例的关键数据和用户反馈详细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标注:“用户对‘温度’和‘个性反馈’存在需求!非伪需求!需寻找更轻量化、更自然的实现路径!”

做完这一切,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在漆黑的隧道里,终于看到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光亮。这份被宋闻彻底否定的构想,并未完全熄灭,它找到了新的证据,像一点微弱的火星,在灰烬中重新闪烁起来,等待着重燃的契机。

她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快晚上十一点了。身体传来疲惫的信号,但精神却因为刚才的发现而有些亢奋。她保存好所有文档,关掉电脑,收拾好东西。

走出办公楼,深夜的凉风让她打了个寒颤,但头脑却异常清醒。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创世科技的大楼在夜色中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她抬头仰望,宋闻办公室所在的顶层,似乎还亮着灯?那个工作狂魔,大概还在加班吧。

她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在这里为了一个被彻底否定的想法寻找证据,像个固执的傻瓜。而那个否定她的人,大概早已将下午的插曲忘得一干二净,或者正在运筹帷幄着项目更“正确”的方向。

她裹紧外套,转身汇入清冷的夜色。被打击的痛楚依旧存在,但那份不甘的火焰,却在冰冷的灰烬下,因为那一点新发现的证据,而重新开始顽强地燃烧。蛰伏,学习,积蓄力量,寻找机会。还有……守护好那点不甘熄灭的“星火余烬”。未来的路还很长,而今天的屈辱和发现,都只是开始。

就在唐逢歌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时,创世科技顶层,副总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巨大的落地窗前,宋闻背对着门口,身姿挺拔如松,沉默地俯瞰着脚下璀璨而冰冷的城市夜景。他手里端着一杯早已冷掉的黑咖啡,深邃的眼眸映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却没有任何焦点,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繁华,落在了更深的思绪里。

下午会议室里发生的一切,并非如唐逢歌所想的那般被他轻易抛诸脑后。

那个新来的女孩,唐逢歌,苍白的脸,倔强又受伤的眼神,还有她那些被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的构想……像一组不和谐的剪影,顽固地停留在他的脑海中。

“情感化动态图标…主题氛围模式…塑造伙伴感…”

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冷峻的眉峰微微蹙起。

华而不实?异想天开?

方向性错误?

是的,在现阶段,以“星核”的技术框架和追求极致效率的核心目标来看,她提出的具体实现方案确实是天方夜谭,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和技术上的无知。

但是……

宋闻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杯壁。

那份报告里,她对于“情感共鸣”、“温度”、“打破工具冰冷感”的执着追求……那种近乎本能的、试图将“星核”推向更高维度的渴望……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星核”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重新定义体验,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伙伴。

那么,“情感连接”和“个性温度”,难道不是这条路上最终需要攀越的高峰吗?

只是现在,地基尚未稳固,技术远未成熟,谈这些,为时过早,甚至可能成为拖累。他必须用最严厉的方式,将这种过早的、可能带偏整个项目节奏的“浪漫主义”苗头彻底掐灭。设计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用在最核心、最能快速见效的“无感”和“直觉”的构建上。

他需要的是能立刻解决问题的实干者,而不是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梦想家。

然而……当那个女孩强忍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试图解释她的“探索性思考”,最后被他斥责得脸色惨白,眼神破碎时……宋闻的心里,某个极其微小的角落,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那是一种极其陌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绪波动。像是看到一件原本可能成为精品的粗胚,被自己亲手砸碎。又或者……是对那份被自己无情碾轧的热情和勇气,一丝极其隐晦的……惋惜?

宋闻猛地喝了一口冷掉的咖啡,苦涩的滋味在口腔里蔓延开,也瞬间浇灭了那丝不合时宜的波动。他恢复了惯常的冷硬。

商场如战场,容不得半分心软和犹豫。“星火计划”承载着太多,他不能冒险。那个叫唐逢歌的新人,如果足够聪明,就该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做好分内的事。如果承受不了压力,那只能证明她不适合创世,不适合“星火”。

他放下咖啡杯,转身走回巨大的办公桌前。桌面上堆满了项目文件和技术方案。他需要集中精力,解决下一个更棘手的技术难点。至于那个新人的眼泪和委屈……那只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只是,当他重新拿起一份文件时,目光扫过办公室角落那个为偶尔通宵准备的简易沙发,脑海里却莫名闪过一个画面——空荡荡的开放办公区,深夜亮着的那一盏孤灯下,那个蜷缩在工位上专注看资料的纤细身影。

她……还没走?

宋闻的目光在那份文件上停留了几秒,最终,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更加专注地投入了眼前的工作。灯光下,他的侧脸线条冷硬依旧,如同永不融化的冰山。只是那冰山深处,一丝极其细微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裂痕,或许,正在悄然滋生。

上一章 星火余烬与暗涌(上) 共振的频率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星火余烬与暗涌(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