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的死寂并未持续太久。刺客遁走不过半盏茶功夫,云水镇外便响起了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密集的鼓点敲在人心上。
“里面的人听着!奉旨办差!速速开门!” 一个尖细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院外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拂云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挡在气息奄奄的陆沉舟身前。刚经历了血腥刺杀,她对任何“官兵”都充满了警惕。
陆沉舟强撑着睁开沉重的眼皮,示意她稍安勿躁。他听出了那声音中蕴含的独特“气”——那是久居深宫大内、侍奉天颜的太监才有的特殊腔调。而且,马蹄声整齐划一,显然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绝非刚才那些鬼祟刺客可比。
院门被推开。火把的光芒瞬间驱散了小院的黑暗。当先一人,身着绯色内侍官袍,面白无须,手持一卷明黄色的卷轴,神情肃穆。在他身后,是两列身披亮银甲胄、手持长戟、气息精悍的宫廷禁卫!火光映照下,甲胄鲜明,兵刃森寒,一股肃杀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为首的内侍目光锐利如鹰,扫过一片狼藉、血迹斑斑的小院,落在倚墙而坐、浑身浴血的陆沉舟身上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愕和了然。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宣告天下的庄严:
“镇北将军陆沉舟接旨——!”
陆沉舟在苏拂云的搀扶下,艰难地想要起身行礼。那内侍却抬手虚按:“陛下口谕,陆将军重伤在身,特免跪礼,聆听圣意即可。”
陆沉舟微微颔首,强忍着眩晕,挺直了脊梁。苏拂云紧紧扶着他,能感受到他身体的颤抖和那份刻入骨髓的军人风骨。
内侍展开明黄卷轴,朗声宣读,尖细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下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北狄猖獗,犯我疆土,屠戮边民,罪恶滔天!更闻镇北将军陆沉舟,忠勇为国,于断魂崖遭宵小构陷伏击,身陷险境,几至陨落!朕心甚痛,亦甚怒!”
圣旨开篇,便如同惊雷炸响!不仅洗刷了“叛将”污名,更直接点明断魂崖之事乃“构陷伏击”!这无疑是对陆沉舟最大的肯定,也是对幕后黑手最严厉的警告!
内侍的声音继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着即复陆沉舟镇北将军之职,授虎符,统领北境三军,全权处置北境一切军务!即刻启程,不得延误!务必荡平狄虏,扬我国威!断魂崖之事,朕已命有司彻查,必还卿一个公道!望卿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苍生为念,勿负朕望!钦此——!”
圣旨内容清晰无比:复职!授全权!即刻北上!同时,皇帝明确表态已知断魂崖有诈,并已着手调查!这不仅仅是一道任命,更是皇帝萧彻对陆沉舟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倚重!
“臣,陆沉舟,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沉舟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他伸出染血的双手,郑重地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圣旨和一枚冰冷沉重的虎符。虎符入手,仿佛有千钧之重,那是北境万里河山和数十万军民性命的托付!
内侍宣旨完毕,脸上肃穆的神情缓和了些许,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陆将军,陛下还有口谕让咱家带给您。” 他的声音只有陆沉舟和苏拂云能听清:“陛下言道:‘断魂之事,朕已知乃萧玦(二皇子名讳)勾结狄贼所为。证据确凿之日,便是其伏诛之时!然北境危若累卵,非卿不可力挽狂澜!望卿暂忍悲愤,以国事为重!朕在京城,静候卿凯旋捷报!’”
皇帝的口谕,如同最后一块拼图!不仅彻底证实了幕后黑手就是二皇子萧玦,更点明其勾结外敌的滔天大罪!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陆沉舟的绝对信任和殷切期盼——国难当头,个人恩怨需暂时放下,北境安危系于他一身!
陆沉舟握着圣旨和虎符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胸中翻涌着滔天的恨意,也燃烧着熊熊的使命感。家仇国恨,在此刻紧紧交织。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沉声道:“请公公回禀陛下,臣陆沉舟,定不负圣恩!北境不宁,臣誓不还朝!”
“好!将军豪气!” 内侍赞了一声,随即看向陆沉舟惨烈的伤势,皱眉道:“只是将军这伤……”
“无妨!” 陆沉舟斩钉截铁,眼中是磐石般的坚定,“军情如火,刻不容缓!请公公备马,本将即刻启程!”
他转头看向苏拂云。四目相对,无需言语。苏拂云眼中有关切,有担忧,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低语:“将军保重。”
陆沉舟深深看了她一眼,那一眼,包含了太多未解的谜团、未诉的情愫和此刻必须肩负的责任。他微微颔首,在两名禁卫的搀扶下,艰难却无比坚定地站起身,挺直了染血的脊梁。小院外,战马的嘶鸣已经响起。北境的烽火在召唤,家国的重担已落在肩头。他必须走,立刻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