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生活的脚步
本书标签: 轻小说 

船只要下水就再难上岸

生活的脚步

敬老院的日子,应该是父亲难得的好时光。毕竟衣食无忧,有人照料,还有一位室友相伴。室内整洁,光照充足。卫生经常有人打扫。那位我管她叫大姐的服务员。总是第一个为父亲送来食物,照料有加。我晚上到那也不算太晚,能陪伴父亲一段时间。老人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身体明显地显得强壮起来。

这也是因为有了陪伴,有了人间的烟火气。过去他是一个人封闭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长年见不到天日,就是他的儿子一天跑来跑去的,除了吃喝拉撒,基本没有什么交流,不孤单寂寞才怪那!这下好了,身边有一个同年龄的人陪伴着,虽然也不怎么交流,但起码是朝夕相处。更有其他的老人走来走去,当时,他老人家不能行走,要是能出门的话,外面更精彩,有院落,有鲜花绿树,还有娱乐设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毕竟是一处有相当规格的养老机构呀。

每个周末,小四领也会过来陪伴,带一些食品水果,毕竟敬老院的饭食一般,但因为父亲几乎不下床,没有什么活动量,食欲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不能下床,吃饭走路都还得护工姐姐帮忙,父亲坐着一边咀嚼,一边表示歉意,只是说不出,但表达出来的方式,张姐是明白的。

因为这个美好的环境是小四领创建的,大家又都知道民政局宋姐的父亲住这,小四领也就成了贵客和常客,到了周末,她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每次女儿的到来,敬老院的领导都会过来打个照面,毕竟是上级组织的领导亲临呀,所以,父亲的笑容自然也就多了起来,面色也渐渐地红润起来。

中秋节这天,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养老院里更是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树绿花红。父亲更是笑逐颜开,姑姑家的大姐,二连,三连,小五好几口子簇拥着父亲,就差丫片他们一家三口了。我也乐的合不上嘴。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吃的。其实父亲已经用不着了,但不管怎么样,这是姑姑家的孩子们有生以来头一次来看望他们的这个大舅啊,也是父亲得病以来头一次有这么多人来探视,能不激动,能不老泪纵横吗?

中秋节快乐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尽,我就发现不对头了,发觉父亲竟然突然坐不住了,就是总跑偏,身子不由自主地往一边倒,开始不觉得什么,还能拽拽就能正过来,但到了第二天就得用身子依着才能把饭吃完,第三天就只能躺着喂了。

这就麻烦了,吃饭成了问题,那是离不开人的,只能求助张姐多尽心了,小四领的开销也就开始涨了,求人不拿出点实际的,还想好使,那是门都没有。因为院里值班只有两个护工,管理着五十多人,而吃饭需要喂的老人就有十三个之多,即便吃的不多,食物再简单,那光是喂饭这时间就得老鼻子了,要是排队下来,那还不得一个多小时呀!更何况这敬老院的服务员收入太低,服务的态度和质量都是相对的,这么着一分析,父亲的境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都说这半身不遂的毛病,就忌讳大喜大悲,爸爸也是中了这个雷。本来探视是好事,结果乐极生悲。气的四领好一通地发泄,本来两家来往就不多,且经济条件相悬殊,过去两家本来离的并不远,但很少来往。妈妈就提起过一件往事。说当年小四领有一年上四年级时因为午休就住了姑姑家几天,结果,回去的那天,被子就已经被盖的不成样子了,结果就没拿回来。这也是两家不怎么来往的一个原因。要知道我们家爸爸妈妈两个孩子,就是孩子姥姥偶然过来,也是三姨拿二十块钱才会过来的。那个时候家里等于两个上班的人供两个孩子吃喝,姑姑家等于是姑父一个人上班供养八个人,大姐后来上班也只是学徒,也不可能往家里交钱。因为姑姑卖血,父亲与姑姑恼了好几回,那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谁都难那,二妹就因为小时候没有去过幼儿园而跟耿于怀,那时爸妈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最后不得不把她送到了奶奶那,叫我带了两年。我们家那个时候可了不得,爷爷一个月的工资是五十九块钱,加上爸爸再每个月五块钱的抚养费,我们一家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高达二十块钱,那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条件了。当时我们家属宿舍院里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工人要养三到五个孩子,铁路家属都是没有收入的。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贫困的一个缩影。

长时间地卧床不起,最终导致了父亲的褥疮,开始只是胯骨处突出的位置发红,后来皮肤表层的嫩皮就被破坏了,这一层保护的脱落,最终导致了嫩肉暴露,尽管我们想尽了办法,勤翻身,勤洗擦,按摩,敷药烤灯,后来总算是结痂了,但小四领有一天发现,那个部位有臭味散发出来,并从结痂的边缘渗出些液体出来,那个味道就是流出来的水发出的。这个时候应该是褥疮的晚期了吧!

一天晚上,小四领突发奇想,把那个结痂掀开发现,里面都已经腐烂了,那个时候父亲已经不知道疼了,所以当大妹去触动伤口时,他都没有任何反应,就是把那块腐烂的地方掏空了,他也没有感觉了,那是多大的一块啊,那个窟窿的周围一直也没见到鲜红的肉,可能早已经没有了吧?

父亲整天躺着,蜷缩着腿早就伸不直了,胳膊一条残废了,一个长期不动也早已经粘连了,要翻身就象是翻滚一个球一样,一骨碌就转过去了,这个褥疮可能就是这么转出来的吧?

当时我们都感觉到了,父亲的大限到了,大妹也开始以泪洗面了,院里的人都在议论,”老宋这是在等谁那?”

是啊,应该是等谁出现那,不然为什么还不舍得呀,应该想妹妹?不,他们哥俩的关系一直一般,那就是他的弟弟了。他有一个弟弟,可早已经发配了东北,后来刑满释放以后本来可以回来,他愣是不听话非得要在东北安家,结果就永远留在了东北,难道是挂念这个弟弟?

因为不能说话已经六年了,所以表达能力早已经丧失,又到了弥留之际,院里的老哥们都说父亲的天灵盖已经开了,怎么就是不闭眼呢?可能对于死亡我们都没有经验,等你知道了早已经过去了,一切都晚了。

这天中午,我难得休息一天,一个人喝了点酒,孩子在她自己的屋里,妻出车还没有回来,这个家基本就指不上她,她每天一爬起来,就有210块分子钱等着她那,所以她没黑没夜地,我几乎都不认识她长什么样了。

迷迷糊糊中电话响了,我一拿起话筒,就传来了大妹的哭腔”哥,爸没了!”

我一下子惊醒了过来,感觉太突然了“你别着急,我这就到!”

我慌忙骑车向敬老院跑去。心里这个后悔呀,没能见最后一面,这个大孝子,到了最后,好处都被人家得去了,点怎么这么背呀!

其实这不算什么,我去敬老院以后,基本上什么忙也没帮上,都是妹夫的家人张罗的,大哥大嫂,二哥弟弟妹妹妹夫来了十几口子,又是布置花圈,又是设置灵堂的,人已经挪到了床板上,买好了一包一包的烧纸,地上的花盆里烧纸不能断,供桌上的香火也不能断,这么多的规矩,我那懂啊,妻子倒是带着孩子紧赶慢赶地赶到了,也就是打了一个照面就离开了。父亲要在养老院停一天一宿,然后才能出殡,就是殡仪馆来车拉走去火化。我是唯一的摔盆打幡之人。

这摔盆也有讲,必须一次性摔碎,不然就不吉利,我害怕摔不碎,有人就提前在我摔盆的地方放好了一块整砖,那意思就是把盆摔在砖上就万无一失了。

好巧不巧,我的戏码最后还是演砸了,因为那个盆天天烧纸,里面的灰没处理好,我一举起来,那灰就都跑到了我的头上脸上去了,更可气的是那盆竟然躺在地上没碎,我也有办法,因为早已经备案了,摔不碎也不能捡起来摔第二回,那怎么办?敬老院的老人说,可以用脚踩,但能不能踩坏了,就看你的运气了。但大哥大嫂不认可这个主意,但因为人家都不是主家,所以主意还得我自己拿,我是在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这事,结果,还就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当我看到那花盆坐在地上看着我,就上去狠狠地踩了一脚,两脚,三……可能是多了,反正已经是稀巴烂了,这才罢休,至于周围人们怎么看我,早已经顾不得了,很快将父亲抬上了车走人了。

上一章 至暗时刻 生活的脚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生活是停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