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雾锁金陵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墨痕

雾锁金陵

梁艾雪将木盒放在柜台时,指腹蹭到盒缝里的墨痕,凉意混着墨香钻进指尖,和柳家荷笺的气息如出一辙。少年攥着衣角站在旁,声音发紧:“这盒子是从乡下老屋里翻出的,原主是个教书先生,三年前在书房里没了,之后谁碰这盒子,手里就沾洗不掉的墨。”

她抬手掀开盒盖,里面卧着支紫毫笔,笔杆刻着缠枝墨竹纹,笔锋沾着半干的墨,竟还在缓缓渗着墨汁,滴在盒底积成小洼,泛着暗沉的光。更奇的是,笔杆末端嵌着块墨玉,玉纹里藏着个“文”字,和柳氏丈夫日记里的字迹笔迹隐隐相合。

“这先生姓文?”梁艾雪捏起笔,笔杆骤凉,眼前晃过片段——穿长衫的男人坐在案前,握着这支笔在荷笺上疾书,窗外突然闯进黑影,男人慌忙将笔塞进木盒,墨汁溅在袖口,留下片深色痕迹。

“您怎么知道?”少年惊得后退半步,“村里人都叫他文先生,听说当年常去秦淮河和文人聚会,还跟柳家老爷有交情。”

话音刚落,里屋铜盆“哐当”作响。梁艾雪快步进去,见盆里清水染成浓黑,墨色中浮着张残破的荷笺,上面用淡墨写着“墨债”二字,墨迹边缘泛着红,像混了血。她伸手去捞,荷笺却突然化在水里,墨色聚成个模糊人影,是穿长衫的文先生,手里举着张纸,纸上满是潦草字迹。

“陈三,去柳家旧院一趟,问柳老太太文先生的事,顺带把那本荷笺拿过来。”梁艾雪转头吩咐,指尖还留着荷笺的湿意。少年见状更慌,抓着柜台边缘:“梁小姐,这笔是不是……是不是沾了邪?我这就把它丢了!”

“丢不得。”她将笔放回木盒,“这墨是‘心债墨’,写债的人没还清心事,墨就不会干。你先在店里等着,等柳老太太那边有消息,再处置这笔。”

少年刚坐定,外屋传来脚步声,老船工扛着个旧木案进来,案面刻着墨竹纹,边角沾着墨渍:“梁小姐,这是今早从河底捞的,案底刻着‘文记’,想着跟你手里的笔或许有关,就送过来了。”

梁艾雪将木案摆在柜台旁,刚把木盒放在案上,笔杆突然震动,墨汁顺着笔锋滴在案面,竟自动晕开成字:“柳院藏墨,血浸荷笺。”她心头一沉,想起柳氏那匣荷笺,转身要去柳家,却见陈三慌慌张张跑进来,手里的荷笺散了半路,每张都染着新的红痕。

“柳老太太说……说文先生当年是被人害死的!”陈三喘着气,递过张完整的荷笺,“这是文先生写给柳老爷的,说他发现有人用荷笺传密信,要揭发时就没了踪迹,柳老爷当年查了许久,没找到人,只收回了这支笔的木盒。”

梁艾雪捏着荷笺,墨色突然加深,红痕蔓延成“假账”二字。她猛地想起黑衣官差的账册,翻出来比对,果然见账册里几笔收支的字迹,和荷笺上的密信字迹一致。“是当年和苏夫勾结的余党。”她攥紧笔杆,“文先生发现他们用假账私吞钱财,被人灭口,藏了笔和木盒,是想留证据。”

此时,木盒里的笔突然飞了出来,悬在半空往门外去。梁艾雪跟上,见笔落在巷口的老槐树旁,笔尖对着树根处。老船工拿来铁锹挖开,竟挖出个陶罐,里面装着本账册和半块染血的长衫布料,账册上的印章,正是官署里的一个小吏。

没等细查,巷口传来脚步声,穿灰布衫的小吏慌慌张张跑来,见陶罐脸色骤白,转身就跑。陈三上前拦住,小吏挣扎着喊:“当年是他逼我的!文先生要报官,我只能……”

话没说完,悬着的紫毫笔突然滴下墨汁,落在小吏手背上,瞬间凝成墨痕。文先生的影子从槐树后飘出,手里拿着荷笺,对着小吏晃了晃。小吏瘫在地上,哆嗦着承认是自己当年灭口文先生,藏了证据。

官差赶来将小吏带走,文先生的影子拿起陶罐里的账册,对着梁艾雪鞠了躬,随后握着紫毫笔,渐渐散在晨光里。笔杆上的墨汁慢慢干透,墨玉泛出莹白光泽。

梁艾雪将笔和木盒交给少年:“墨债清了,以后不会再出事。”少年接过,果然没再沾到墨。她转身回店,见樟木箱敞开,里面的荷砚上落着片墨色荷叶,叶心的墨痕慢慢淡去,只留一道浅纹。

上一章 余音 雾锁金陵最新章节 下一章 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