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
宋亚轩:珠宝鉴定师
刘耀文:夜市摆摊小贩
宋亚轩在珠宝鉴定圈是出了名的 “冷面判官”,入行五年,经手的珠宝玉器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凭一双肉眼和对玉石纹理、质地的精准感知,假货在他面前根本藏不住。
周五傍晚,宋亚轩结束了在鉴定中心的工作,换了身休闲装,习惯性往常去的夜市溜达。
夜市里人声鼎沸,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卖小吃的、卖小玩意儿的,还有不少卖珠宝玉器的。
宋亚轩逛到一个摊位前,目光扫过摊位上摆放的玉佩,瞬间就注意到了刘耀文正卖力推销的那块。
“这位兄弟,看看我这玉佩,刚收的老物件,和田玉的,水头足、成色好,懂行的来瞧瞧!”刘耀文操着一口带着点烟火气的腔调,眼睛亮晶晶地招呼着客人。
宋亚轩皱了皱眉,走上前去,声音清冷,“假的。这不是和田玉,是普通岫玉染色做的,工艺粗糙,别拿出来骗人了。”
刘耀文被戳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拽住宋亚轩的手腕,眼睛瞪得溜圆,直愣愣地说,“教我挑真货!”
宋亚轩被这突如其来的力道拽得踉跄了半步,耳尖瞬间有点发烫,他不自在地挣了挣手腕,皱眉道,“我凭什么教你?”
刘耀文却像没听到拒绝似的,咧嘴一笑,露出虎牙,“哥,你这么厉害,教我以后我就能卖真货啦,肯定多给你介绍生意,让你帮我鉴定!”
宋亚轩看着他那股子直球的劲儿,本想再拒绝,可对上刘耀文那清亮又执着的眼神,不知怎么的,就点了头。
从那以后,每周五的夜市,刘耀文的摊位前总会准时出现宋亚轩的身影。
宋亚轩抱着手臂,指点刘耀文辨别玉料、看玉石的纹理、判断年代,虽然言辞依旧带着傲娇的冷淡,可落在刘耀文眼里,全是藏不住的认真。
刘耀文学得也认真,有时候冒出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逗得宋亚轩忍不住想笑,可又得绷着专业的脸。
夜色里,两个身影在摊位暖黄的灯光下,渐渐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默契。
日子过得很快,宋亚轩的生日到了。刘耀文前几天就开始偷偷准备礼物,他翻出自己珍藏的一块玉料,打算亲手打磨一个玉坠送给宋亚轩。虽然跟着宋亚轩学了不少鉴定知识,可雕刻这事儿还是头一回干,拿着刻刀的手都有点抖,刻坏了好几块料子,才勉强做出一个像样的。
傍晚,刘耀文神神秘秘地把宋亚轩拽到摊位后面,从工具箱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丝绒盒子。
宋亚轩疑惑地打开,就看到一枚亲手打磨的玉坠,温润的玉质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雕工虽说不算顶尖,可每一道纹路都能看出用心。
宋亚轩耳尖瞬间泛红,别过脸,嘴硬道,“雕工差强人意。”
刘耀文刚想委屈地嘟囔两句,宋亚轩的手指不经意间摩挲到玉坠内侧,发现极小的一个 “轩” 字闪着微光,心口猛地一烫,抬头对上刘耀文期待的眼神,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声音轻得像叹息:“…… 谢谢。”
随着时间推移,刘耀文在宋亚轩的指导下,渐渐成了夜市里小有名气的 “良心摊主”,卖的玉器货真价实,生意越来越好。
而宋亚轩在鉴定中心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可每周五去夜市指导刘耀文,成了他最期待的事儿。
有一次,鉴定中心接到一个大单子,需要宋亚轩出差去外地鉴定一批珍贵的古玉。
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星期,刘耀文在夜市出摊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宋亚轩在外地,工作间隙也会想起夜市里那个直球又执着的身影,还有他那亮晶晶的眼睛。
等宋亚轩出差回来,迫不及待地就往夜市赶,还没走到刘耀文的摊位,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儿。
宋亚轩心里一紧,挤进去一看,原来是有个同行故意来找茬,说刘耀文卖的玉是假的。
刘耀文涨红了脸,着急地解释,可那人根本不听。
宋亚轩走上前去,眼神冰冷,声音带着威慑力,“我是专业珠宝鉴定师,这玉的真假我来判定。” 说着,他仔细检查了玉器,然后条理清晰地指出玉的质地、纹理等特征,证明是真货。那找茬的人见势不妙,灰溜溜地走了。
刘耀文激动地抱住宋亚轩,声音带着点哽咽,“你可算回来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宋亚轩耳尖发烫,不自在地挣了挣,可这次却没真的推开,只是轻声说,“我在,以后……我在。”
后来,宋亚轩所在的鉴定中心和刘耀文的夜市摊位也有了更多奇妙的联系。
宋亚轩会把一些适合在夜市推广的小而美的真玉器推荐给刘耀文,刘耀文则能第一时间反馈市场对各类玉器的需求。
两人在各自的 “职场” 轨道上,因为这份奇妙的相遇,不断成长,也让那份藏在玉坠微光里的感情,慢慢发酵,愈发醇厚 ……
————————————————————————————
PS:还是觉得宋亚轩和刘耀文是小孩子,没办法写出想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