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典籍库的地面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沈清婉正蹲在地上整理散落的竹简,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刚将最后一片竹简归位,就听到外面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是太子仪仗的动静。
她连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转身时恰好撞见马嘉祺走进来。他穿着明黄色的常服,领口绣着暗纹的龙形图案,身姿挺拔如松,身后跟着两个内侍,却没让他们进门,只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在外面等候。
马嘉祺沈典籍官。
马嘉祺的声音温润,带着储君特有的沉稳,目光扫过地上码放整齐的竹简,落在她沾着灰尘的袖口上
马嘉祺看来这几日辛苦你了。
沈清婉屈膝行礼,垂下眼帘:
沈清婉为殿下分忧,是臣女的本分。
马嘉祺走到案前,拿起她刚整理好的《周官》注本,指尖抚过扉页上的小楷批注。他的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腹带着薄茧——那是常年握笔和练习骑射留下的痕迹。
马嘉祺你对“天官冢宰”的注解,比旧本更透彻。
他翻过几页,忽然抬头看向她
马嘉祺听说你入东宫时,御史台曾三次弹劾,说你“身系罪臣之女,恐污东宫清誉”?
沈清婉的心跳漏了一拍,额角的汗顺着脸颊滑下来,滴在衣襟上。
沈清婉是。
她的声音有些发紧
沈清婉幸得吏部核查,家父旧案中“通敌”一罪并无实证,且臣女在校勘古籍上尚有微末之才,才蒙殿下恩准,得以留用。
这话半真半假。她没说的是,当年弹劾最凶的那位御史,在她入宫后第三个月,就因“贪赃枉法”被革职查办,抄家时从他书房搜出了一封匿名信,字迹与当年给父亲定罪的卷宗上的批注惊人地相似。更让她不安的是,她的考绩册最后一页,赫然有一行“太子亲阅,可录”的朱批,笔迹苍劲,正是马嘉祺的字。
他为什么要帮她?是同情,还是另有所图?
马嘉祺合上书,目光落在她发白的脸上,忽然道:
马嘉祺你父亲沈知言,当年在国子监时,曾为孤讲过《尚书》。
他的语气很淡,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往事
马嘉祺他讲“洪范九畴”时,说“皇极,皇建其有极”,意思是君主需中正无偏,才能立住根本。
沈清婉猛地抬头,撞进他的眼睛里。他的瞳孔很深,像秋日的湖水,表面平静,底下却藏着暗流。她记得父亲说过,这句话是他当年给太子讲课的压轴之语,在场的只有寥寥几位重臣和皇子,从未对外人提及。
沈清婉殿下……
她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堵。
马嘉祺却像没看见她的异样,继续说道:
马嘉祺沈大人校勘的前朝密档,至今仍是国子监的范本。可惜……
他顿了顿,目光移向窗外,落在庭院里那棵老槐树上
马嘉祺可惜后来卷入漕运案,没能善终。
沈清婉家父是被冤枉的!
沈清婉脱口而出,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低下头
沈清婉臣女失仪,请殿下恕罪。
空气安静了片刻,只听到窗外的蝉鸣。沈清婉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等待着马嘉祺的斥责。可他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翻过《周官》注本,指着某页的涂改痕迹:
马嘉祺这里为何改了三次?
她愣了愣,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是关于“地官司徒”职责的注解,她确实改了三次——第一次按旧本照录,第二次想起父亲说过的典故,第三次却又觉得不妥,划掉重写。
沈清婉回殿下,臣女觉得旧注有疏漏,反复斟酌才定了最终版本。
马嘉祺看着她,忽然笑了笑。那笑容很淡,却让他温润的眉眼柔和了许多:
马嘉祺沈大人当年给孤讲课,也是这般反复推敲。
他将注本放回案上
马嘉祺这注本孤留下了。你继续忙吧,不必拘束。
他转身离开时,沈清婉抬头望去,见他的背影挺拔如松,却在走到门口时微微顿了一下,像是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回头。
马嘉祺走后没多久,贺峻霖就像阵旋风似的冲了进来,手里举着个小巧的锦囊,上面绣着几朵合欢花。
贺峻霖沈姐姐!
他的声音清脆,带着少年人的跳脱
贺峻霖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沈清婉刚松了口气,被他吓了一跳,嗔道:
沈清婉贺小公子走路怎么没声?
贺峻霖笑嘻嘻地凑过来,将锦囊塞到她手里:
贺峻霖安神香呀!我加了合欢花和薰衣草,比单用艾草管用。昨晚见你窗纸亮到半夜,是不是又在跟这些老骨头较劲?
他的鼻子很灵,凑近闻了闻
贺峻霖咦,太子殿下刚来过?空气中有他常用的檀香味道。
沈清婉捏着锦囊,指尖触到里面干燥的花瓣,忽然觉得有些暖意。
沈清婉殿下来看《周官》注本。
她避开他的目光,将锦囊塞进袖袋
沈清婉你怎么来了?太医院不忙吗?
贺峻霖今日轮休。
贺峻霖拿起案上的《永熙十二年漕运考》,翻了两页就皱起眉
贺峻霖这卷宗怎么缺了几页?我上次想抄录里面的药方记载,翻遍了都没找着。
他忽然凑近她,眨了眨灵动的眼睛
贺峻霖沈姐姐,你说会不会是被人故意藏起来了?比如……当年经手此案的人?
他的语气带着玩笑的意味,眼神却异常明亮,像能看透人心。沈清婉看着他,忽然想起兰香说过,贺院判当年曾给父亲看过病,或许……他知道些什么?
沈清婉小孩子家别乱猜。
她故作严肃地将卷宗收起来
沈清婉快回去吧,免得你父亲找你。
贺峻霖嘻嘻笑着应了,走到门口时忽然回头,手里拿着支画笔:
贺峻霖对了,沈姐姐,我最近在画东宫的景致,缺个安静的模特,你有空吗?就坐在这书堆里,肯定好看。
沈清婉看着他明亮的眼睛,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