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再回归义
本书标签: 脑洞 

第十一章 长安密使,釜底抽薪

再回归义

沙州城头的唐旗尚未被晨露浸透,长安使者的马队已扬尘而至。为首的宦官黄锦袍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身后跟着的羽林军甲胄鲜明,与归义军的破衣烂衫形成刺眼对比。

“奉天子诏,沙州张议潮接旨——”黄门监尖细的嗓音划破欢呼,却让城楼上的气氛瞬间凝固。

李归唐站在张议潮身侧,注意到使者队伍中一名文官腰间玉佩样式奇特——那是吐蕃贵族常用的“九曲连环”纹样。他不动声色地拽了拽张议潮衣袖,用只有两人能懂的暗语道:“锦袍下藏刀。”

张议潮心领神会,按剑上前半步。果然,黄门监展开圣旨的瞬间,身后那名文官突然暴起,袖中短刃直刺张议潮面门!

“保护张公!”李归唐大吼,同时抓起身边一名归义军的弓箭,弦响箭出,正中那文官手腕。短刃“叮”地一声掉在城楼,露出刃身上的吐蕃图腾。

黄门监吓得面无人色,圣旨掉在地上:“反了!有刺客!”

张议潮一脚踩住圣旨,目光如电扫过使者队伍:“来者不善!给我拿下!”

归义军将士们一拥而上,将措手不及的唐朝使者团团团围住。那名被射伤的文官狞笑着吐出毒牙:“张议潮,你勾结反贼,罪该万死!”

李归唐捡起地上的圣旨,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所谓“圣旨”竟是伪造的,用的是西域劣质丝绸,上面的朱砂印泥还透着一股羊膻味!

“假圣旨!”李归唐将圣旨甩在黄门监脸上,“说!你们到底是吐蕃哪路细作?”

黄门监吓得瘫软在地,颤抖着道出真相:原来论恐热逃往瓜州后,竟买通了唐朝边境的小吏,伪造圣旨企图骗开沙州城门,里应外合夺回城池。那名佩吐蕃玉佩的文官,正是论恐热的亲信。

“好个釜底抽薪!”张议潮怒极反笑,“论恐热这狗贼,倒是学聪明了。”

李归唐却看着假圣旨上的印泥陷入沉思:“张公,这印泥用的是吐蕃贵族常用的藏红花混合羊油,论恐热一个败将,哪来的本钱买通唐朝官吏?背后必有更大的势力支持。”

就在此时,城外又扬起烟尘,这次来的是真正的唐朝信使——河西节度使府的参军,带着节度使崔珙的亲笔信。信中称:朝廷已知沙州归义,然河西久经战乱,望张议潮“谨守疆土,徐图光复,勿使边事再生枝节”。

“勿使边事再生枝节?”王二气得直拍栏杆,“这算什么答复?咱拿命夺回沙州,朝廷就给句空话?”

张议潮捏着信纸的手指关节发白。李归唐却从信末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玄机——崔珙在落款处多画了一道墨痕,这是陈景记忆中唐代密信常用的“破墨”暗号,暗示“朝廷内有吐蕃细作,勿信明诏”。

“张公,”李归唐低声道,“朝廷有难言之隐。我们必须尽快收复瓜州,用实力说话。”

他指向地图上瓜州城旁的疏勒河:“论恐热在瓜州囤积粮草,必仗着河水险要固守。我们可以仿造‘唐冲车’,但要加个‘土法子’——”

三日后,归义军兵临瓜州城下。论恐热站在城头哈哈大笑:“张议潮,你那破铜烂铁也想攻城?看我用疏勒河水淹死你们!”

然而当归义军推出数辆覆盖着湿牛皮的“怪车”时,论恐热的笑容僵在脸上。那不是普通冲车,车顶伸出的木架上悬挂着巨大的“皮囊”——正是李归唐改良的“抛石机”,用牛筋和皮革制成弹性装置,能将巨石抛出百丈之外。

“放!”李归唐一声令下。

数十块裹着硫磺硝石的巨石呼啸着砸向瓜州城头,同时归义军将士们将成捆的艾草混着辣椒面点燃,用皮囊鼓风设备吹向城头——顿时浓烟滚滚,辣椒粉末呛得吐蕃兵涕泪横流。

论恐热捂着眼睛狂吼:“用水浇灭!快用水!”

守城吐蕃兵慌忙从疏勒河打水,却见归义军突然推出更多“怪车”,这次抛射的不是巨石,而是一个个密封的陶瓮——瓮中装的竟是从沙州带来的“土法火药”!

“嘭!嘭!”

陶瓮在城头爆炸,虽然威力有限,却炸得吐蕃兵阵脚大乱。李归唐趁机指挥:“冲车跟进,撞城门!”

覆盖湿牛皮的冲车如巨象般撞向城门,论恐热这才发现,城门早被李归唐派人趁夜用“水雷”炸松了地基。随着一声巨响,瓜州城门轰然洞开!

归义军将士们呐喊着冲入城内,论恐热见大势已去,率残兵从后门逃往甘州。当张议潮踏入瓜州粮仓时,被堆积如山的粮草惊得说不出话:“归唐,你怎么知道论恐热会把粮草囤在这里?”

李归唐指着粮仓墙壁上的刻痕——那是用吐蕃文写的“赞普御粮,谁敢动杀”。他笑了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论恐热越是嚣张,越容易露出破绽。”

就在此时,斥候送来急报:“张公!长安派来的正式册封使到了,为首的竟是……宰相李德裕的亲信!”

李归唐心中一震。李德裕是晚唐名相,主张收复河湟。但他记得历史上张议潮归义后,唐朝对河西的态度始终暧昧。这次李德裕派亲信来,是真心支持,还是另有图谋?

他看向张议潮,只见这位归义军统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归唐,看来我们不仅要跟吐蕃打,还要跟长安的‘官场’打了。你说,这册封使,是福是祸?”

李归唐望着瓜州城头新升起的唐旗,想起陈景记忆中归义军后来的悲壮结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张公,福祸相依。但我们手中有兵,有粮,有河西百姓的民心——这才是我们跟长安‘说话’的底气。”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收复河西,还要让长安知道,这片土地,是我们用鲜血夺回来的,谁也别想再轻易拿走!”

远处,长安使者的仪仗已隐约可见,金瓜斧钺在阳光下闪烁。李归唐知道,归义军的道路,从此将不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有朝堂之上的波谲云诡。而他,必须用来自千年之后的智慧,在这盘复杂的棋局中,为张议潮,为河西百姓,谋一个真正的“归唐”之路。

上一章 第十章 釜底抽薪,水灌沙州 再回归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册封背后,暗流再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