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核冬之下:学生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人性揭露  从零开始     

麦种

核冬之下:学生

第二年的麦种播下去时,城邦里已经有了三家新面包店。最特别的是街角那家——店主是个从南方海国来的渔民,柜台前挂着串新币和贝壳,他总说:“以前用鱼换面包要等商船,现在揣着这玩意儿,走哪都能吃饱。”

艾拉常去给他送新磨的面粉。这天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个穿丝绸的贵族站在柜台前,手里捏着新币要买甜面包。渔民店主给他装袋时,忽然从柜台下摸出块烤焦的麦饼:“这个送你,去年在海上漂了三个月,就靠这玩意儿活下来的——贵族也该尝尝平民的吃食。”

贵族愣了愣,接麦饼的手指上还戴着玉戒指。艾拉看着他咬下第一口时,忽然想起去年被卫兵拖走的那天——那时她从没想过,贵族会和渔民站在同一个柜台前,用同一种货币买面包。

回到菜地时,弟弟正和几个孩子在翻土。有个金发男孩是北方矿国来的,他爹跟着商队来修大路,就把他寄放在窑厂;还有个扎着羽毛辫的小姑娘,是极东部落使者的女儿,说要在这里等新币传到她的部落。

“我们在挖藏钱的坑。”弟弟拍了拍脚下的土坑,里面已经埋了三枚新币,“老窑工说,等路修通了,商队会带着这些钱去更远的地方,就像带着我们的麦种。”

远处的大路上传来夯土声。新修的路面用碎石和黏土混合着铺成,监工的不再是贵族,而是个从平民里选出来的老木匠——他能算出每块石头该放哪里,比贵族们拿着《礼制》指挥要管用得多。

艾拉把刚收的麦穗捆成束,准备送去新铸币坊。工坊已经盖好了,门口的石雕果然刻着她画的小人,只是每个小人手里都多了样东西:有人拿着锤子,有人捧着布匹,有人抱着麦穗。铸币匠现在成了工头,正教十几个学徒辨认各国货币的纹样。

“看这枚羽毛币。”他举着极东部落的货币给学徒们看,“以前觉得这玩意儿换不了粮食,现在才知道,人家部落用它换兽皮,和我们用新币换面包是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货币长什么样,是用它的人愿不愿意相信彼此。”

艾拉把麦穗挂在工坊的房梁上时,看见墙上新刻了行字:“货币是桥,能让不同地方的人走到一起。”是那个年轻学者写的,他现在总往工坊跑,说要把新币的故事翻译成十二种文字,刻在各国的档案馆里。

入秋时,第一队带着新币的商队回来了。他们骆驼背上的布袋里,装着南方的棉花、北方的铁矿,还有极东部落的草药。队长是个老商人,他摸着胡子说:“有个小国的国王,看见新币上的麦穗,非要用国库的黄金换我们的麦种——他说与其守着金子挨饿,不如让百姓种出粮食。”

消息传到王宫时,国王正在翻改《礼制》。他把“国王乃太阳所化”那段划掉,换成了年轻学者写的话:“能让百姓有粮吃、有衣穿的,才是合格的国王。”最老的那位学者虽然皱着眉,却还是用羽毛笔把这句话抄进了羊皮卷。

艾拉和弟弟在城墙根下种的麦子,已经能铺满半面城墙。有天夜里下了场大雨,他们担心麦子被淹,跑到菜地时,却看见好多人举着灯笼在帮忙排水——有面包店的渔民,有修大路的矿工,还有那个戴玉戒指的贵族。

“这麦子长得真好。”贵族的丝绸衣袖沾了泥,却笑得很开心,“我家的庄园空着也是空着,明年不如也种上麦种?”

弟弟把手里的灯笼往高处举了举,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艾拉忽然发现,大家的脸上都沾着泥土,却谁也没觉得自己比别人低贱——就像那些新币,不管原本是金是银,是贝壳还是羽毛,融在一起后,都成了能让日子变好的东西。

雨停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新修的大路上,已经有早行的商队在赶路,驼铃叮当作响,和远处工坊里的铸币声、菜地里的虫鸣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新的歌谣。艾拉摸了摸口袋里的新币,麦穗的纹路被磨得光滑,却比刚铸出来时,更有了温度。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第三日 核冬之下:学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