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核冬之下:学生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人性揭露  从零开始     

暖房

核冬之下:学生

第一株野麦子的麦粒收了整整一小捧。陈夏数过,不多不少,三十七粒。赵伯说要留三十粒当种子,剩下七粒,他放进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炒。

“这叫麦香。”老人用枯瘦的手指捻起一粒炒得发黄的麦粒,递到孩子嘴边,“核战前,家家户户做饭都有这味儿。”孩子舔了舔,突然笑起来,嘴角沾着麦麸,像沾了层金粉。

暖房里的土豆已经收了两拨。挖出来时带着湿泥,滚在热砂石上,有人用铁皮刀削了皮,直接扔进煮着热水的铁锅——现在他们有两口锅了,瘦高个又焊了个更大的,说是要等麦子多了,煮一锅麦粥。

“拖拉机修得咋样了?”陈冬往暖房里搬新的腐叶土,老远就听见农场方向传来“哐当”声。“秃鹫”首领正蹲在拖拉机底下,手里攥着根锈扳手,满脸黑油:“变速箱卡住了,得找桶机油。”他指了指旁边的铁皮桶,“不过履带能转了,昨天试着开了半里地,压冻土特管用。”

陈夏跟着去看拖拉机。那东西像头锈铁牛,浑身是补丁,却在履带转动时发出轰隆隆的响,震得地上的碎冰都在跳。她突然想起书里的画,说以前的人用这东西一天能种几十亩地,她当时不信,现在看着履带碾过冻土,竟在地上压出深深的辙印,心里突然有点发颤。

“图书馆那边又找到书了!”去挖书的人跑回来,怀里抱着本掉了封皮的册子,纸页脆得像干树叶。陈冬小心地翻开,里面画着绿油油的田地,还有人弯腰收割的样子——画下面写着两个字:“希望”。

那天下午,他们开着拖拉机去了河谷。履带碾过积雪,留下两道笔直的辙印,像给黑沉沉的大地划了道口子。“河谷”聚居地的人在路边等,手里捧着新挖的土豆,看见拖拉机就欢呼起来,声音在寒风里荡出老远。

“我们种了你们给的麦粒!”为首的人拉着陈夏往他们的暖房跑,里面竟真的冒出了绿芽,比“新芽”的第一株还壮实,“还学着你们搭了暖房,用的是旧玻璃,能看见里面的苗!”

陈夏趴在玻璃上看,绿芽上还挂着水珠,是地热的热气凝成的。她突然想起自己埋下的第一粒种子,想起那个被绿霉毁掉的嫩芽,眼眶一下子热了。

回去的路上,拖拉机的油箱见底了。“秃鹫”首领跳下来,从背包里掏出个铁皮瓶——里面是他们用废机油和酒精兑的燃料,是瘦高个琢磨了三天才配出来的。“能撑到回去。”他往油箱里倒着油,突然指着天空,“你看那是啥?”

铅灰色的云层里,竟裂开了道细缝。不是天光,是道淡淡的橘色,像有人在云层后面点了把大火。陈冬眯起眼,突然笑了:“是西边的聚居地,他们肯定也点了暖房,那是反光。”

“反光?”陈夏没懂。

“就是光在镜子上跳。”老周从拖拉机后面探出头,他手里正拿着块捡来的碎镜片,对着那道橘色晃了晃,“以前航海的人就用这法子打招呼。”

话音刚落,那道橘色竟真的闪了闪,像是在回应。

拖拉机突突地往回开,履带碾过辙印,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陈夏坐在车斗里,怀里抱着那本画着“希望”的册子,突然觉得这永远黑着的天,好像也没那么厚了。她摸了摸口袋,里面装着今天新收的土豆种,圆滚滚的,带着热乎气。

暖房的灯(那是用旧电池和电线接的,只能发出昏黄的光)亮起来时,所有人都围在铁锅旁。今天煮了土豆麦粥,虽然麦粒只有寥寥几十粒,煮在粥里像撒了把星星,但每个人都捧着碗,喝得很慢。

“明年种一百亩。”陈冬喝着粥,指了指窗外,“用拖拉机翻地,把河谷和农场连起来,再修条管道通到西边。”

没人说话,但都在点头。那个曾经抢食物的男人,正把自己碗里的麦粒挑给孩子;那个揣走饼干又回来的女人,在给暖房的玻璃擦霜;赵伯用拐杖敲了敲地面,像是在丈量土地。

陈夏喝了口粥,麦粒在嘴里咯吱响。她抬头看天,那道橘色的缝已经合上了,但她知道它就在那里,像藏在云层后的种子。

也许天永远不会亮,但只要有人在种麦子,有人在修拖拉机,有人用镜片对着远方的光打招呼,这黑沉沉的世界里,就总有缝能透进点什么。就像此刻锅里的粥,烫乎乎的,带着点麦香,喝下去,能让人觉得,明天又能多埋几粒种子,多走几里路。

风还在刮,但听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听着暖房里的谈笑声,那风声里,竟真的藏着点像春天的意思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生活 核冬之下:学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寒流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