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核冬之下:学生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人性揭露  从零开始     

复苏

核冬之下:学生

他们开始在废墟里找钟表。

不是为了看时间——铅灰色的天虽已透亮,却依旧分不清晨昏。是陈冬说,该给这片土地定个“年”了。从第一株野麦子发芽那天算起,到如今稻穗沉甸甸地弯了腰,正好满一年。

“河谷”的人送来个旧座钟,玻璃罩碎了,指针却还能走。瘦高个给它换了根发条,摆在新搭的木屋里,滴答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陈夏把它擦得锃亮,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在阳光下泛着光,像串凝固的星子。

秋收后的第一个集会,就在木屋前的空地上。各聚居地的人都来了,背着自己种的粮食:“河谷”的土豆堆成小山,西边的黑麦装了半麻袋,连“秃鹫”首领都扛来个大南瓜,黄澄澄的,占了他大半个后背。

陈冬站在钟前,看着指针慢悠悠地爬向正午。他手里捧着个铁皮盒,里面是这一年收的所有种子:野麦、黑麦、土豆、棉花、辣椒……甚至还有那三粒血麦粒的后代,装在个小小的丝袋里——那是女人用第一匹棉布缝的。

“该给它们起个名。”他把种子倒在铺好的粗布上,五颜六色的种子滚成一片,像撒了把彩虹,“以后,咱们的麦子就叫‘新芽’,土豆叫‘磐石’,棉花叫‘暖絮’……”

人群里突然爆发出笑声。是那个镶铁齿的男人,他举着个饱满的豆荚,咧开嘴露出新打的铁齿:“那我的豆子,就叫‘铁豆’!”

笑声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不是摩托车,是真的马——“河谷”的人在废弃马场找到的两匹瘦马,养了半年,竟壮实起来。骑手翻身下马,手里举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粒泛着油光的菜籽。

“炸出油了!”骑手兴奋地喊,“用老周焊的铁锅,炸出的油能炒菜,香得能引来蜜蜂!”

陈夏突然想起赵伯说的“麦香”。原来不止麦香,还有菜油香、稻花香、南瓜熟了的甜香。这些味道混在一起,在风里荡开,竟比任何钟声都让人踏实。

座钟突然“当”地响了一声。指针指向正午,阳光正好落在钟面上,把罗马数字照得金灿灿的。陈冬抓起把“新芽”麦种,往空地上一撒,麦粒在光里划出弧线,落在每个人脚边。

“这是第一年。”他的声音在钟声里格外清晰,“明年,我们要修水渠,把水库的水引到田里;要盖学校,教孩子们认种子、算收成;要在每个聚居地都种上‘新芽’,让麦香飘到所有角落。”

没人说话,但所有人都在点头。女人怀里的孩子伸手去抓脚边的麦粒,被母亲轻轻按住;老周摸了摸座钟的玻璃罩,像在跟谁打招呼;“秃鹫”首领把南瓜往地上一放,突然说要去翻地——他想赶在雪落前,种上一茬耐寒的菠菜。

散会后,人们扛着粮食往回走。马蹄踩在新修的土路上,发出笃笃的响,和座钟的滴答声混在一起,像支缓慢的歌谣。陈夏蹲在地上,把散落的麦粒一粒粒捡起来,指尖触到土地的温度,暖烘烘的。

她抬头看天,淡蓝的天上飘着几缕云,阳光透过云层,在地上投下移动的光斑。座钟又“当”地响了一声,惊起几只停在麦垛上的麻雀,扑棱棱地飞向远处的暖房。

那里,新播的冬麦已经冒出绿芽,在风里轻轻晃。像在说,别急,我们慢慢来。

陈夏把捡好的麦粒放进铁皮盒,揣进怀里。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年。以后还有第二年、第三年……会有更多的种子,更多的暖房,更多的人蹲在田里,看着绿芽顶破泥土。

而那座旧座钟,会一直滴答滴答地走下去,陪着这片土地,陪着这些把黑暗种成光亮的人,慢慢走向很远很远的以后。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真光 核冬之下:学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永夜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