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核冬之下:学生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人性揭露  从零开始     

不死

核冬之下:学生

《永夜冻土》续篇

我们在地铁站的废弃站台筑起了冰墙。用砍刀劈碎冻土,混着融化的雪水浇成块,一层叠一层,像极了掩体里老人们说过的“长城”。阿明总爱趴在冰墙上往外看,他说能看见远处光点的轨迹,像战前资料里写的流星。

小雅把那袋麦粒种在了站台角落。她用捡来的铁片围成个小圈,又把自己的体温捂在冻土上焐了三天,居然真有两粒麦粒发了芽——嫩黄的芽尖细得像针,在绿幽幽的营火光照下,晃得人眼睛发酸。

“得有光。”我盯着那两株嫩芽,突然想起研究所冰柜里的标签,“种子发芽需要光,哪怕不是太阳。”

阿明翻出从挖地鼠背包里搜来的太阳能板,早就冻裂了,晒不出半点电。我们试过用燃烧塑料的火光照,嫩芽却蔫得更快,塑料燃烧的黑烟里藏着毒,连我们的抗辐射体质都受不住。

第七天夜里,冰墙外传来了敲门声。

不是挖地鼠那种粗暴的砸门声,而是有节奏的、小心翼翼的叩击,像怕惊扰了什么。我示意所有人熄灭营火,握紧砍刀贴在冰墙后,听见墙外传来个苍老的声音:“我知道你们有种子。”

阿明的呼吸突然变重。我从冰墙的缝隙往外看,月光(如果那点微弱的白光能算月光的话)下站着个老头,背驼得像座桥,手里拄着根裹着棉布的棍子,棍子顶端绑着块发亮的东西——是块镜子,正把远处某个光点的光反射过来。

“我是九号掩体的。”老头又敲了敲冰墙,“我们有发电设备,能造光。”

我让阿明打开冰墙上的小窗。老头探进头来,脸上的皱纹里结着冰,眼睛却亮得惊人。他看见站台角落的嫩芽时,突然老泪纵横,浑浊的泪水在眼角冻成了冰碴:“一百八十年了……终于见着活的了。”

他说九号掩体藏在地下水电站里,靠着水流发电,虽然只能供几盏灯亮,却足够维持一小块“田”。他们早就想找种子,却被挖地鼠堵在水电站里出不来,今天是趁挖地鼠转移才跑出来的。

“跟我们走。”老头从怀里掏出个手电筒,按下开关,射出一道温暖的黄光柱——比我们的绿火光明亮得多,“光和种子凑在一起,才能活。”

冰墙打开的瞬间,寒风卷着辐射尘灌进来,吹得那两株嫩芽剧烈摇晃。小雅一把将嫩芽护在怀里,抬头看着我,眼睛里的光比营火还亮。

去水电站的路走了两天。老头说的没错,他们确实有光——水电站的发电机还在转,发出嗡嗡的低鸣,几盏白炽灯悬在地下厂房的梁上,照得一片雪白,亮得人想流泪。

厂房中央真有块“田”,二十平米不到,种着些不知名的野菜,绿油油的在灯光下舒展着叶子。十几个幸存者围在田边,有老有少,看见我们怀里的种子盒时,突然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又怕惊了植物似的立刻捂住嘴。

“这是我孙女。”老头指着个梳着辫子的姑娘,她正在给野菜浇水,手里的水壶是用输液瓶改的,“她爸以前是农业研究员,说只要有稳定的光源和温度,就能种出粮食。”

辫子姑娘接过小雅怀里的嫩芽,眼睛亮得像白炽灯:“这是冬小麦!抗冻性强,只要光照够,三个月就能收。”

她带我们去看发电机。巨大的水轮机在地下转动,溅起的水花在半空冻成冰雾,带动着旁边的发电机发出嗡嗡声。墙上的仪表显示,这点电力只能供十盏灯和一台小型加热器运转,但足够了。

“挖地鼠迟早会找到这儿。”我看着窗外永夜的黑暗,“他们闻到粮食味就会来。”

老头却笑了,他指了指水电站的铁门,门后堆着十几个油桶,桶里装着从水电站抽出来的柴油:“我们等这一天等了三代人,早就准备好了。”

辫子姑娘把我们带来的种子播进了土里。白炽灯的光照在新翻的冻土上,暖得像战前书里写的阳光。小雅蹲在田边,用手指轻轻碰了碰土壤,突然抬头说:“它们会长大的。”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照片上的阳光真的照在了身上,暖得人想睡觉。田野里长满了金黄的麦子,风一吹,麦浪像海一样起伏,阿伟、超市里的女人、研究所里的守仓人……好多人都在麦浪里笑,露出白生生的牙。

醒来时,白炽灯还亮着。小雅趴在田边睡着了,脸颊贴着土壤,嘴角带着笑。辫子姑娘正在调整灯光的角度,黄澄澄的光柱落在新播的种子上,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土里悄悄使劲,要钻出来看看这个永夜的世界。

我走到水电站的窗边,看着外面永恒的黑暗。远处的光点越来越多,有的在移动,有的在闪烁,像无数只眼睛在眨。

或许太阳真的不会再升起了。

但只要这些灯光不灭,只要还有人守着种子等待发芽,这永夜就冻不死希望。

阿明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看见他手里拿着块镜子,正把白炽灯的光反射到窗外,一道明亮的光柱刺破黑暗,像在给远方的幸存者引路。

“看。”他笑得露出了牙,“我们也成光源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第二天 核冬之下:学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