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核冬之下:学生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人性揭露  从零开始     

新垄

核冬之下:学生

《永夜冻土》续篇

新的田垄在废墟上蜿蜒伸展。我们把铁蹄装甲车的残骸拆了,钢板敲平了当犁,履带链条做成了锄头。那些从各地赶来的幸存者里,有懂机械的,把炸坏的发电机拼拼凑凑,居然弄出了两台能转的;有会打铁的,在火堆旁敲打出镰刀和水壶;还有个老太太,记得战前种庄稼的口诀,说“土要翻三遍,肥要焐半月”,我们就把冻硬的尸体埋进土里当肥料,听着冻土下传来的消融声,像在听种子喝水。

小雅的麦粒收了第二茬。这次结了三百多粒,金黄饱满,她用铁片做成的小簸箕晾晒,营火光照在麦粒上,晃得人眼睛发花。她不再总躲在我身后,开始教更小的孩子辨认种子——哪些是能吃的,哪些能榨油,哪些埋在土里能驱虫。有回我看见她蹲在田边,把自己的血滴进干裂的土里,说老太太讲“人血能养地”,吓得我赶紧把她拽起来,她却咧着嘴笑,露出两颗缺了角的牙。

阿明成了“灯官”。他领着人在田垄旁竖起高高的木杆,顶端挂着用玻璃瓶做的灯罩,里面点着浸了柴油的棉芯,昏黄的光洒在麦苗上,像给嫩苗披了层薄被。他总说这些光不够亮,得找更持久的能源,便带着几个年轻人往南走,说传说那里有座没被炸毁的太阳能电站。走的那天,他把最亮的一盏灯留给了小雅的麦田,说“等我回来,让这儿亮得跟照片上一样”。

麻烦是在第三年冬天来的。不是人,是天。

永夜突然下起了黑雪。不是往常的白霜,是带着辐射尘的墨色雪粒,落在麦苗上,叶子转眼就枯了。老太太用手捻起黑雪,指甲缝里立刻渗出黑血,她瘫坐在田埂上,直念叨“天要绝人了”。

田垄上的灯一盏盏灭了。柴油早就见底,拼好的发电机也转不动了,幸存者们开始抢存粮,有人夜里偷麦苗,被发现时嘴里还嚼着带泥的根。小雅把她的麦粒锁在铁皮盒里,睡觉时抱在怀里,半夜总被噩梦惊醒,说“麦子在哭”。

我去找老太太,见她正对着块冻裂的石碑发呆。石碑上刻着模糊的字,是战前农业研究所的遗址标记。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指甲掐进肉里:“记着,雪化的时候要播种,不管天有多黑。”

黑雪下了整整四十天。等雪停时,田里的麦苗枯了大半,存粮也见了底。幸存者走了一半,有人说往北去找铁蹄的残余势力,有人说躲回地下掩体,只有小雅还守着她的铁皮盒,每天用体温焐着那些麦粒。

开春那天(我们还按老规矩算日子),我被一阵窸窣声吵醒。出门看见田垄上站满了人,是那些没走的幸存者,手里都捧着些东西——有的是藏起来的种子,有的是能发光的碎玻璃,还有个年轻人,抱着阿明临走时留下的破太阳能板,板上居然积了层薄薄的雪水,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着亮。

“阿明发来了信号。”年轻人举着块生锈的收音机,里面传出断断续续的电流声,“他说找到太阳能电站了,正在往回运零件,让我们……让我们等着。”

小雅突然打开铁皮盒,把麦粒撒在雪化后的湿土里。她没像以前那样用铁片围起来,就那么让麦粒暴露在永夜里,黑雪融化的水渗进土里,在麦粒周围晕开小小的圈。

“老太太说的,”她仰起脸看我,眼睛里有光,“雪化了,就得种。”

我们重新播种。没有灯,就用碎玻璃反射远处冰丘的微光;没有肥料,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碾碎了拌进土里;夜里冷,就轮流躺在田垄上,用体温焐着冻土。有人冻僵在田里,第二天被埋进土里时,手里还攥着一粒种子。

半个月后,阿明回来了。他断了条胳膊,被冻坏的,身边跟着几个推着零件的人,太阳能板的碎片在他们背上闪着光。“能发电了。”他咧开嘴笑,露出的牙比以前更黄,“够点亮半片田。”

灯重新亮起来时,我们在新播的田里发现了绿芽。不是之前的嫩黄,是深绿,像淬了劲的草,顶开冻土钻出来,在太阳能板的光照下,叶片上的绒毛都看得清。

小雅蹲在田边,数着冒出的绿芽,数着数着就哭了。她脖子上的过滤器早就空了,麦粒都种进了土里,可她摸了摸鼓起的肚皮,那里藏着新收的麦粒,是她用体温焐熟的。

我又摸了摸怀里那张照片,塑料皮早就没了,照片纸被冻得发脆,可上面的阳光还是那么暖。远处的田垄上,幸存者们在新种的地里插满了木杆,杆顶挂着玻璃瓶做的灯,灯光连成一片,像条铺在永夜里的路。

阿明说,等太阳能电站修好了,要把光送得更远,让所有还在黑暗里的人都看见。小雅说,等麦子丰收了,要把种子送到每个能找到的掩体,让他们也种。

我没说话,只是弯腰把一粒新收的种子埋进土里。黑雪化过的土地格外松软,种子落进去时,好像听见了一声轻响,像春天在发芽。

永夜还没结束,风里依然带着冰碴子。但田垄上的灯亮着,绿芽长着,我们的脚印深深浅浅地印在冻土上,像在给明天的人引路。

或许有一天,这些脚印会连成路,这些灯光会聚成太阳。

或许那一天很远。

但我们有的是时间等。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灯光 核冬之下:学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