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还会写(大概率)】
真正的BE美学,不是死亡,而是活着。
不是轰轰烈烈的悲剧,而是日复一日的消磨。不是戛然而止的绝望,而是漫长岁月里,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瞬间,最终堆积成再也无法跨越的距离。
不是“不能在一起”,而是“本可以”。
本可以多说一句话,本可以多走一步路,本可以在某个瞬间鼓起勇气——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最痛的BE,是回忆里永远悬而未决的“如果”。
如果那天捡橡皮时多停留一秒。
如果那场雨里没有扔掉伞。
如果明信片署了名。
如果毕业照上,站得再近一点。
但这些“如果”,永远不会有答案。
它们只是安静地躺在记忆里,像那盒沉入河底的旧物,锈蚀、褪色、最终被水流带走,连痕迹都不剩。
而活着的人,只能继续向前走。
带着那些未被说出口的话,未被牵起的手,未被兑现的期待,继续生活。直到某天再想起时,连痛感都变得模糊,只剩下一种淡淡的、无法命名的情绪。
这才是最残忍的BE美学——
不是死于心碎,而是带着完好无损却空无一物的心脏,活到很老很老。
感谢所有读到这里的读者。
愿你们的青春,没有这样的“余光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