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滞了,弥漫着粉笔灰的微尘。老师的声音从讲台上飘下来,一字一句都沉甸甸的,敲在时遇昕心上:“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调整一下座位……”当她的名字被念出,紧接着是另一个陌生的名字,时遇昕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她默默收拾起书本,薄薄的练习册边角都卷了起来,被她无意识捏得变了形。离开熟悉的角落,走向那个指定的新位置,每一步都像踩在虚浮的棉花上,又沉又软,心悬得高高的,却不知要落向何方。
她的新同桌早已端坐那里,名叫夏晨曦。时遇昕垂着头,只敢用眼角余光匆匆掠过——新同桌的头发又黑又软,安静地垂在耳侧,握着铅笔的手指纤长干净。时遇昕的心跳得厉害,像揣了只迷路的小兔子,慌乱地撞击着胸膛。她把自己缩得更小,只占据了桌子靠外的一小角,仿佛这样就能在陌生的空气中,悄悄藏起自己单薄的身影。两人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微凉的空气,像一小片寂静的湖。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余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时遇昕盯着自己的作业本,视线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道清晰的“楚河汉界”——两张旧课桌拼合处那条深深的缝隙,仿佛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点微小的动静:一块小小的、方方正正的白色橡皮,正被一只小手轻轻推着,迟疑却坚定地,慢得几乎难以察觉地,越过了那道桌缝的“边境线”,稳稳停在了她的书本旁边。
时遇昕愣住了,呼吸都屏住了片刻。她悄悄抬起眼,正撞上夏晨曦的目光。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带着一点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像清晨草尖上小心翼翼滚动的露珠。夏晨曦的嘴角弯起一个很浅、很暖的弧度,像初春冰雪消融时,悄然钻出地面的第一缕嫩芽。时遇昕的心口,那团盘踞许久的、带着凉意的紧张,仿佛被这无声的微笑轻轻戳了一下。她终于也鼓起勇气,嘴角向上牵动,回了一个小小的、腼腆的笑。
就在那无声微笑交换的瞬间,那道冰凉的缝隙仿佛悄然弥合了。时遇昕小心地伸出手指,指尖触碰到那块还带着夏晨曦手心温度的橡皮。那方小小的白色,竟在她眼中折射出格外柔和的光亮,像一小片温润的月亮碎片,静静落在她的世界里。原来陌生的壁垒并非坚不可摧,它有时仅仅是等待被轻轻推过边界的一块小小橡皮。无声的善意是世上最温柔的语言,当它被轻轻推过心灵的缝隙,便足以融化孤独的坚冰。从此,两张并排的课桌,不再只是冰冷的木头拼接;那上面将共同承载起细碎的沙沙书写声、悄悄交换的会心一笑,以及未来许多个日子,悄然萌发的、并肩成长的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