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
姜梨训练完后打开手机,和张远抱怨,“远哥,我嘴皮子都快说破了,他们对流行曲目还是有偏见”张远内心确实有些许失望,但他知道前途对23岁的姜梨来说更重要,“不可强求,时机未到,有的音乐注定要等待合适的冰面,《嘉宾》没有这个运气”姜梨透过文字感受到了张远的挣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嘉宾》带到最大的赛场上。
2021年1月15日
首钢训练基地的晨光穿透冰场顶棚,姜梨的冰刀在《波莱罗舞曲》的旋律中急停,溅起的冰屑像碎钻般散落。李岩教练的战术板重重敲在围栏上。
"这个转体延迟了0.5秒!冬奥会赛场上这就是奖牌和第四名的差距!"
姜梨胸口剧烈起伏,护腕已经被汗水浸透。这是新年后的第十三次使用规定曲目训练,而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瞟向场边播放着《嘉宾》的备用音响。
第一次正式交涉
1月4日教练办公室,姜梨将数据分析报告推过桌面:"改编后的《嘉宾》更符合我的呼吸频率,跳跃成功率提升7%。"
李岩直接把报告塞进碎纸机:"花滑不是流行音乐榜。"
第二次交涉
1月9日深夜冰场,姜梨偷偷加练《嘉宾》编排时,李岩突然出现关掉了音乐。
"你以为我没发现?"他指着监控屏幕上的动作轨迹图,"用流行乐练古典曲目,肌肉记忆会混乱!"
姜梨第一次顶撞:"可这套动作让我感觉活着!"
回应她的是被锁进铁柜的U盘。
第三次交涉
王皓领队带着体育总局的专家突然到访。当《嘉宾》的旋律意外从姜梨手机响起时,那位白发苍苍的编舞大师突然按住李岩的肩膀:"等等,这个改编...有点意思。"
训练日志上多了一行批注:
"1月21日,同意将《嘉宾》作为表演滑备选曲目(非正式比赛用)"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李岩在训练后罕见地递来热可可:"知道为什么我必须坚持吗?"他指着冰场穹顶飘扬的国旗,"我们要对得起来之不易的参赛名额。"
姜梨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突然想起张远之前发来的消息:"有些音乐注定要等待合适的冰面。"她的手指在《嘉宾》乐谱上摩挲出凹痕,如同冰刀在命运表面刻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