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玫瑰”坚韧与高贵的美妆帝国女王叶知秋VS“红钻玫瑰”热情与艺术的艺术天才画家林晚照VS“蓝钻玫瑰”智慧与冷静的金融风控女王苏月明VS“紫钻玫瑰”浪漫与幻想的畅销小说作家沈昭黎。闺蜜治愈/都市商战/女性群像
——“我们各自为王,却愿为彼此俯首称臣。”——
深夜,海城金融中心顶层依旧灯火通明。 叶知秋刚结束新品发布会,揉着发痛的太阳穴推开办公室门,却意外发现三人早已等在她的休息室里。
苏月明正蜷在沙发上,金融报表散落一旁,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沈昭黎盘腿坐在地毯上,捧着平板写稿,嘴里念念有词。最让人意外的是林晚照——她站在落地窗前,手持画笔在画布上挥洒,火红色丝绸睡袍沾着斑驳颜料。
“你们怎么来了?”叶知秋惊讶地脱下香奈儿外套。只有在她们面前,这位美妆帝国女王才会卸下铠甲。
“来抓某个发布会前熬夜三天的笨蛋。”沈昭黎第一个跳起来,婴儿肥的脸皱成包子,“你黑眼圈快比烟熏妆还浓了!”
林晚照转身晃着画笔轻笑:“我在画海城夜景,刚好缺个模特。”笔尖却精准指向茶几上的养生茶,“温度刚好,喝完。”
苏月明推回眼镜,将平板转向她:“知秋,你心率又超标了。健康监测系统显示你连续18小时处于高压状态。”作为金融圈风控专家,她的数据永远最有说服力。
叶知秋心头一暖,却故意挑眉:“四位竞争对手深夜密会,不怕明天头条写我们垄断市场?”
“正好!”沈昭黎蹦过来挽住她,“我的新书缺个商战素材,标题就叫《四巨头的午夜秘密》!”
四人笑作一团。她们是海城闻名的“玫瑰四杰”——叶知秋执掌美妆帝国,苏月明掌控金融命脉,林晚照是艺术界天才画家,沈昭黎则是畅销小说作家。外界总猜测她们明争暗斗,却不知深夜相聚才是常态。
危机来得猝不及防。 叶知秋筹备三年的“焕彩计划”遭遇重创。核心配方泄露,竞争对手抢先上市,舆论疯狂发酵。
紧急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当初就不该选那家供应商!”林晚照摔下画笔,颜料溅上财务报表。 “事后诸葛亮?”叶知秋指尖叩击桌面,“某些人的画展投资好像也差点血本无归?” “够了。”苏月明合上电脑,“现在要解决的是资金链...” 沈昭黎突然打断:“你们能不能别吵了!”她举起平板,页面停留在负面新闻头条,“读者都在问我四巨头是不是要散了!”
沉默在蔓延。最终苏月明拿起外套离开,林晚照踢翻画架夺门而出,沈昭黎红着眼眶追出去。只剩叶知秋对着满室狼藉,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裂痕持续了一周。 四人刻意避开彼此。叶知秋奔走于实验室重塑配方;苏月明调动资本稳住股价;林晚照用画作公关扭转舆论;沈昭黎彻夜撰写危机公关文案。她们不再联系,却默契地从四面支撑将倾的大厦。
转机在慈善晚宴降临。 当记者尖锐提问“四巨头是否决裂”时,林晚照突然挽住叶知秋轻笑:“谁说我们...”话音未落却晃了晃,颜料渍斑驳的袖口下,手腕缠着肌肉贴——连日的作画让旧伤复发。
三双手同时扶住她。 叶知秋递来舒缓精油,苏月明给出理疗师名片,沈昭黎掏出纸巾擦她额间冷汗。四人愣怔片刻,突然笑出声来。
“对不起。”叶知秋先开口,“我不该逞强。” “我太急躁了。”林晚照低头转动腕关节。 “数据不能代替信任。”苏月明轻叹。 沈昭黎突然张开手臂抱住三人:“下次吵架我要写在书里!书名就叫《四个幼稚鬼》!”
重整旗鼓的四人爆发出惊人能量。叶知秋带队研发出革新配方,苏月明构建全新供应链金融,林晚照的系列画作引爆话题,沈昭黎的纪实文学推动品牌重塑。
庆功宴那晚,林晚照打开丝绒盒,四枚玫瑰胸针熠生辉——白金玫瑰、蓝钻玫瑰、红钻玫瑰,新增的紫钻玫瑰代表沈昭黎的浪漫。 “以后吵架要看这个。”她为三人别上胸针,“想起我们是一体的。”
“等等!”沈昭黎突然掏出绒盒,“我也有!”四枚书签玫瑰静静绽放,“纯金锻造,够付首付了!” 苏月明笑着摇头,取出黑卡:“强制休假一周,目的地我买单。” 叶知秋指向窗外星空:“去玫瑰庄园吧。”
异口同声的笑语融进夜色:“好!”
晨光中的玫瑰庄园,沈昭黎在秋千上码字,叶知秋对着笔记本处理公务,林晚照在写生本上速写,苏月明端着咖啡核对数据。 “林老师,能把我画瘦点吗?”沈昭黎探头。 “叶总,防晒霜要补了。”苏月明头也不抬递产品。 林晚照突然起身铺开画布:“别动——今天画《四重奏》。”
画笔沙沙作响,阳光穿过玫瑰丛,落在四个身影上。她们争吵也和好,较劲也互助,是彼此最锋利的矛,也是最柔软的盾。
苏月明悄悄拍下这一幕:叶知秋笑着补妆,林晚照裙摆沾着颜料,沈昭黎歪头打瞌睡。照片发进群聊,背景是四人依偎的影子。
群名在晨光中闪烁——“玫瑰四重奏”。 永不落幕。
“玫瑰四重奏”的强制休假最终变成了一场长达数月的环球漫游。对她们而言,时间不再是需要精准管理的资源,而是可以肆意挥霍、共同分享的礼物。
第一站,便是沈昭黎念叨了许久的年度最大动漫展。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四巨头,此刻却为了一套限量版手办在人群里挤得形象全无。林晚照对某个冷门漫画的作画风格产生了浓厚兴趣,拉着cos成主角的演员探讨了半天光影构图;叶知秋则职业病发作,对着一个个精致妆容的coser分析产品持妆度,最后甚至被展商邀请去即兴分享美妆技巧;苏月明看似对二次元无感,却精准地帮沈昭黎抢到了她最想要的签名版小说套装,用的居然是金融市场的抢单技巧;沈昭黎自己则完全沉浸在天堂里,笔记本上记满了新书灵感,怀里抱着的战利品多到快要拿不下。
“没想到苏总抢限量的手速比抢涨停板还快!”沈昭黎抱着战利品,笑得见牙不见眼。 “分析客流和摊位分布就能预判最佳路线和时间点,基本操作。”苏月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嘴角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倒是林老师,你刚才跟那个coser讨论的时候,人家看你的眼神都快发光了,怕不是想挖你去当角色原案?”叶知秋调侃道。 林晚照撩了下头发,哼笑:“艺术是共通的。不过,还是我的画布更自在。”
这场漫像像一个欢快的序幕,开启了她们“逛遍国内”的旅程。她们去了西北苍茫的戈壁,在星空下支起帐篷,叶知秋贡献出全套高端护肤线给大家对抗风沙,苏月明则用严谨的逻辑规划着最合理的徒步路线,林晚照的画板上多了大漠孤烟的壮阔,沈昭黎则抱着电脑在篝火边写下带着沙砾感的冒险故事。
她们也去了江南水乡,穿着林晚照设计的改良旗袍,坐在乌篷船上听雨。沈昭黎叽叽喳喳地讲着才子佳人的话本,苏月明安静地计算着古镇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模型,叶知秋则研究着如何将东方古典美学融入新产品线,林晚照的速写本上满是小桥流水的温婉线条。
她们登过雪山,掠过草原,潜入海岛,穿梭于繁华都市的霓虹与古老街巷的烟火之间。争吵依旧会有,为了一顿饭去哪家,为了第二天几点起床,为了苏月明过于严苛的行程表,为了沈昭黎时不时冒出的、打乱计划的“灵感之旅”。但她们学会了在争吵里妥协,在分歧里找到乐趣,或者说,她们早已明白,这些小小的拌嘴,也是彼此陪伴的一部分。
国内再也装不下她们的脚步,于是便走向世界。在佛罗伦萨的夕阳下,林晚照对着大师真迹热泪盈眶;在冰岛的极光里,叶知秋感叹自然才是最美的调色盘;在华尔街的铜牛前,苏月明面无表情地分析着全球经济走势,被另外三人笑着拖走;在有“光之城”之称的巴黎塔下,沈昭黎穿着法式复古裙,假装自己是一部唯美小说的女主角……
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成熟的韵味,却未曾带走那份独属于她们之间的鲜活与热烈。外界偶尔会有关于她们感情归宿的猜测,甚至不乏一些恶意的流言。但她们从不回应。
一次在私人小岛的海滩边,夕阳把海水染成金红色。沈昭黎突然问:“话说,我们都没结婚,你们后悔过吗?”
叶知秋摇晃着杯中的果汁,笑得洒脱:“我的帝国就是我的孩子。而且,有你们在,我觉得比任何一段婚姻都更安稳。” “数据表明,高质量的友谊对幸福感和寿命的正面影响远超一段糟糕的婚姻。”苏月明冷静地引用研究报告,“而我们友谊的质量,显然是最高等级。” 林晚照用脚划着温凉的海水,语气慵懒:“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我的爱给了我的画,和你们。足够了。” 沈昭黎笑嘻嘻地扑过去抱住她们:“就是!我们有玫瑰四重奏!比男人可靠多了!我的书里,我们就是永远的主角!”
她们相视而笑,无需更多言语。她们的爱情给了事业,给了梦想,给了彼此。这种羁绊,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定义,成为了生命中最稳固的基石。
小彩蛋分享:
切片一:深夜,四人群聊视频功能同时打开。 叶知秋:“快!帮我选一下下季主推口红色号!A组偏橘还是B组偏粉?”
苏月明(背景是书房):“从市场大数据分析,B组受众更广。但A组更具突破性。”
林晚照(画室背景):“B组。A组那个色调和我新画冲突了,视觉疲劳。”
沈昭黎(窝在沙发里):“选C!小说里女王涂的就是冷调红色,气场全开!” 叶知秋:“……没有C组。” 沈昭黎:“那你现在调!”
叶知秋吐槽沈昭黎不靠谱,苏月明开始分析色彩心理学,林晚照默默拿起画笔开始记录沈昭黎描述的“女王色”……
切片二:生日“惊喜” 又到沈昭黎生日。三人默契地订了她最近念叨的绝版漫画全集。 礼物送到时,沈昭黎欢呼着拆开,却发现里面是苏月明写的《宏观经济理论精要》。 沈昭黎:“???” 接着第二个包裹,是叶知秋送的《化妆品化学成分解析》。 沈昭黎:“!!!” 第三个包裹,是林晚照送的《人体结构解剖图册》。 沈昭黎快要哭了:“你们不爱我了!” 这时门铃响,真正的礼物和蛋糕一起送到。看着沈昭黎从地狱到天堂的表情,三人笑得东倒西歪。这个“传统”恶作剧,每年都会以不同形式上演一次。
切片三:(养老计划 )某次相聚,苏月明突然拿出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这是什么?”叶知秋问。 “我们的养老计划。”苏月明一脸严肃,“基于当前资产增长率、通胀预期、医疗成本上涨模型计算,我筛选了全球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地点,并制定了相应的资产配置方案……” 林晚照失笑:“苏总,你是不是规划得太早了?” “未雨绸缪。确保我们老了以后,还能维持现在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随时聚在一起。”苏月明点着计划书里的某处,“比如这个庄园,有足够大的画室、实验室、书房和阳光花房。” 沈昭黎感动地抱住苏月明:“月明你最好了!连养老都要把我们绑在一起!” 叶知秋拿起计划书翻看,轻笑:“听起来不错。那就这么说定了。”
她们的故事没有传统的结局。没有嫁作人妻,没有儿孙满堂。但她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每一次相聚的笑闹里,在每一次隔空的支持里,在每一次看似争吵实则关心的拌嘴里,在那份早已融入生命、名为“玫瑰四重奏”的羁绊里。
海城的商界依旧风云变幻,但“四巨头”的名号已成为传奇。她们依旧忙碌,依旧在自己的王国里挥斥方遒,只是无论多忙,玫瑰庄园的定期聚会雷打不动。花园里的玫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如她们之间长存的友谊,年年岁岁,永绽芳华。
她们是彼此青春的见证,是中流的砥柱,亦是垂暮时计划里唯一的同行者。
玫瑰四重奏,永不落幕。
[大结局:玫瑰凋零,曲终人散]
其实那场所谓的“强制休假”最终并未成行。那场危机虽然度过,却在彼此心中刻下了远比想象更深的裂痕。商业上的分歧、理念的差异、以及常年累月积压的疲惫,在一次次或大或小的摩擦中悄然放大。
最先离开的是苏月明。一家位于华尔街的顶级投行向她抛出了无法拒绝的橄榄枝,职位、薪酬、视野都远非海城所能及。她离开得悄无声息,只在一封措辞严谨专业的邮件里告知了另外三人。没有告别宴,甚至没有一通告别电话。她的理性告诉她,这是最优选择,情感上的些许波动,被迅速归类为“非必要损耗”。
接着是林晚照。她的艺术才华被欧洲一个久负盛名的画廊发现,邀请她前往巴黎担任签约艺术家并提供独立工作室。那是她梦寐以求的舞台。她尝试过在群里分享喜悦,但叶知秋正为新一轮产品竞争焦头烂额,只回了一句“恭喜”,沈昭黎的插科打诨也显得格格不入。最终,她在一个清晨拖着巨大的画材箱离开了公寓,只在客厅桌上留下一幅未完成的、色彩有些灰暗的四人肖像画。
叶知秋是最后一个走的。她的美妆帝国成功上市,但资本的力量推着她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总部迁至新加坡的战略决策,意味着她大部分时间必须常驻海外。她变得比以前更忙,忙到没有时间伤感,忙到几乎忘记了玫瑰庄园的约定。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报表、市场份额和下一个需要征服的目标。
海城,最终只剩下沈昭黎一个人。
她依旧写着畅销小说,故事里的友谊地久天长,英雄永不独行。她依旧住在那个能望见城市星河的公寓里,只是再也没有深夜突如其来的造访。
又是一个深夜。沈昭黎坐在冰冷的电脑前,文档一片空白。巨大的孤独感像潮水般将她吞没。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四人的聊天群组,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半年前,是她发的一个搞笑表情包,无人回应。
她蜷缩在沙发上,紧紧抱着一个靠垫,仿佛这样能汲取一点温暖。她想起之前的庆功宴,想起那枚温暖的紫钻玫瑰胸针——它此刻正冰冷地躺在首饰盒的最底层,像一句被封存的谎言。
她累了,闭上眼睛。
脑海中,画面开始自顾自地播放: 她“看到”叶知秋签完最后一份文件,推开休息室的门,苏月明和林晚照就在里面等着她,一如往常。 她“听到”林晚照笑着说:“来抓某个工作狂回家睡觉。” 她“听到”苏月明用冷静的语调说着关心的话。 她“看到”四人一起在露台上和解,在庆功宴上相视而笑,一起戴上玫瑰胸针。 她“看到”她们去了漫展,逛遍了全国,出了国,在极光下欢笑,在庄园里打闹……所有未曾实现的约定,所有渴望而未能再得的温暖,在她的幻想中被编织得栩栩如生,完美无缺。甚至连那场激烈的争吵和最终的和解,都因为这份“失而复得”而显得无比珍贵。
这幻想如此真实,如此温暖,让她冰冷的四肢都仿佛回暖了。 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微笑。
直到——
手机突然响起,是一条国际新闻的推送提示音,清脆地砸碎了寂静,也砸碎了她精心构筑的幻梦。
沈昭黎猛地惊醒过来。 眼前只有空荡荡的、寂静得可怕的房间。 窗外,海城的夜景依旧璀璨,但那片璀璨的星河之下,早已没有了她们四个人的身影。
没有重逢,没有和解,没有永不落幕的四重奏。 有的,只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在无尽孤独中的,一场盛大而绝望的幻想。
玫瑰早已凋零,只是有人不肯相信。
曲早已终,人早已散。
完
作者有话说:作者初中的时候真的有三个很要好的闺蜜,三个闺蜜在里面的职业和在现实中的兴趣爱好是相同的,两年多的感情最后因我(沈昭黎)休学和毕业的到来闹得分崩离析,每人都要走向不同的结局,前面的是我幻想出的he的结局,可是后来我还是败给了现实,急匆匆把be的结局写了出来,希望我的前三任闺蜜的前程顺顺利利,祝她们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