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投影屏幕上,两套方案的数据图表并排显示,红色与蓝色的曲线交织碰撞,像两股互不相让的激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在前方的两人身上——陆燎原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上的星星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林听寒则穿着熨帖的深灰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我再重申一次。"陆燎原的声音沉稳有力,手指点在屏幕上,"采用传统推进系统虽然速度稍慢,但稳定性高出37%,这对载人航天任务至关重要。"
他的指尖下,红色曲线平缓上升,各项参数都在安全阈值内稳稳浮动。
林听寒轻轻推了下眼镜,镜片反射的蓝光遮住了他的眼神:"陆少尉的数据是基于五年前的技术标准。"他调出另一组图表,蓝色曲线陡然攀升,"量子推进系统能缩短40%的航行时间,辐射防护等级提升2个量级——这正是新时代航天需要的突破。"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每个数据的核心。
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升高了几度。陆燎原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盯着那条陡峭的蓝色曲线——那代表着林听寒过去四年在MIT的研究成果,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也代表着……他们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技术先进不等于可靠。"陆燎原咬字很重,"在深空环境中,一个微小的系统故障就可能导致——"
"所以需要更严格的测试。"林听寒打断他,调出一段模拟视频,"我们已经完成了127次地面模拟和3次近地轨道测试,故障率仅为0.003%。"
视频中,银白色的实验舱在太空中灵活转向,推进器喷出幽蓝的离子流。陆燎原注意到舱体侧面刻着一行小字:【For LY】。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太空不是实验室。"陆燎原的声音低了几分,"真正的深空环境会有更多变数——太阳风暴、微陨石、宇宙射线……"
"这正是量子防护罩的优势所在。"林听寒放大一个结构图,"多层叠加的量子态材料可以——"
"可以理论上抵御大多数辐射。"陆燎原再次打断,"但我们的战士不是理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林听寒的手指悬在控制面板上,骨节微微发白。他深吸一口气:"陆少尉,你是在质疑我的专业判断,还是单纯抗拒新技术?"
空气瞬间凝固。
陆燎原的拳头在身侧攥紧,指甲陷入掌心。他看见林听寒白大褂口袋里露出的钢笔——那是他高三时送的生日礼物,笔帽上的划痕还清晰可见。
"我质疑的是未经充分验证的方案。"他一字一句地说,"特种兵退去军衣也是普通人,也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娃娃,特种兵的命,不能押在概率上。"
林听寒的瞳孔收缩了一下。他慢慢摘下眼镜,用衬衫袖口擦拭镜片——这是他在情绪波动时的小动作。
"如果按照传统方案,"他重新戴上眼镜,声音平静得可怕,"我们会错过最佳发射窗口,任务周期延长至少三个月。"
"但更安全。"
"也更落后。"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相撞,像两柄出鞘的剑。
政委王建国清了清嗓子:"两位专家,不如我们折中一下?"
"不行。"
"不可以。"
两人异口同声。
陆燎原愣了一下,余光瞥见林听寒的嘴角微微抽动——他在憋笑。这个发现让陆燎原的心脏漏跳一拍。
"这样吧。"王政委擦了擦额头的汗,"陆少尉负责传统方案的地面测试,林博士负责量子系统的优化。两周后再做决定。"
散会后,人群如退潮般离去。陆燎原整理文件时,一张纸条从文件夹里滑出:【今晚老地方,带你看看真正的测试数据。——H】
纸条边缘有些毛躁,像是被反复展开又折起过。陆燎原将它塞进胸前的口袋,那里贴着心跳的位置。
——
烧烤摊的塑料棚里,林听寒已经点好了菜——十串不辣的羊肉,两瓶常温啤酒,还有一盘陆燎原最爱的烤茄子。
"你知道我会来。"陆燎原拉开椅子坐下。这一句不是反问句,反而像是陈述句。
林听寒正在用消毒湿巾擦拭筷子:"你的好奇心比高中时还重。"他推过一杯茶,"先喝点,你嗓子哑了。"
陆燎原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林听寒的手背,一触即分。茶是菊花枸杞,清热降火——林听寒总是记得他容易上火。
"为什么坚持量子系统?"陆燎原开门见山,"你知道风险。"
林听寒从公文包里取出平板,调出一段视频:"看这个。"
画面中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男孩,约莫七八岁,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胸前连着各种监测设备。
"小航,太空辐射诱发型白血病。"林听寒的声音很轻,"他的骨髓移植需要在零辐射环境下进行,但地球上没有这样的地方。"
视频切换到太空站的模拟画面:"我们的量子防护舱,可以为他创造72小时的纯净治疗环境。"
陆燎原的喉咙发紧:"这是......"
"我回国的主要原因。"林听寒转动着无名指上的尾戒,"MIT不批准这个研究方向,他们认为投入产出比太低。"
烤架上的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林听寒的侧脸。陆燎原突然发现他眼角多了几道细纹,是这四年熬夜研究的证明。
"为什么不早说?"
"你会因为同情而妥协吗?"林听寒反问,"陆少尉不是最讨厌感情用事?"
这句话像根刺扎进心里。陆燎原灌了口啤酒,泡沫在舌尖炸开,苦涩又清爽:"我会更努力找两全的方案。"
林听寒的眼睛亮了一下。他调出另一组数据:"其实有办法兼顾——混合动力系统。"屏幕上出现一条金黄色的曲线,"传统推进器用于起飞和降落,量子系统用于巡航阶段。"
"故障率?"
"降至0.001%。"
陆燎原凑近屏幕,鼻尖几乎碰到林听寒的发梢。那股雪松混着消毒水的气息钻入鼻腔,让他想起高三那年挤在自习室的日子。
"这里。"他指向一个参数,"如果再增加一道机械备份......"
林听寒迅速调出设计图:"像这样?"
"对,但传动轴要加粗3毫米。"
两人的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而相触,时而分开,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老板端来烤串时,忍不住笑道:"两位小哥是工程师吧?聊得这么投入。"
"算是吧。"陆燎原接过烤串,"他是科学家,我是......"
"我的……安全顾问。"林听寒自然地接话,顺手把辣椒面推到陆燎原面前。
夜渐深,塑料棚里的客人越来越少。他们从技术参数聊到MIT的松鼠,再聊到特种部队的魔鬼训练,唯独避开了那四年间的空白。
"周五还看流星雨吗?"陆燎原突然问。
林听寒正在擦眼镜,闻言动作顿了顿:"如果不下雨的话,可以。"
"我带了帐篷。"
"我准备了热可可。"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天文台许愿的夜晚。
回基地的路上,陆燎原故意放慢脚步。林听寒的白大褂被夜风吹起,露出里面那件旧毛衣——是陆燎原高三时送他的生日礼物,领口已经磨得有些起球了,在林听寒这种高冷的人身上却有一种温馨的违和感。
"听寒。"陆燎原在哨岗前停下,"那个孩子......小航,他现在怎么样?"
林听寒的眼镜片上蒙着雾气:"撑不过三个月了。"他的声音很轻,"但如果我们的系统能在两个月内上天......"
他没有说完,但陆燎原懂了。
哨兵检查证件时,两人的手背不经意间相碰。这一次,谁都没有立即移开。
"明天见。"林听寒说。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