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青春那年盛夏
本书标签: 校园 

第十八章:狐狸与星链

青春那年盛夏

1

十一月,北京初雪。

Echo Lab搬进北五环一幢由老仓库改造的Loft,裸露的钢梁上垂下一行霓虹字——

“科技向善,神话向光”。

唐嫣把最后一箱“黑麦芯片”搬上工作台,唐季璐在旁边调试一台比指甲盖还小的卫星通讯模组。

2

新的计划代号“星链狐狸”:

让每一架播种无人机都成为低轨卫星的地面节点,实时回传土壤、湿度、风速数据,再经AI生成“植被生长预演动画”。

动画将铸成动态NFT,买家每购买一枚,对应地块就多一颗真实树苗。

“把碳中和做成一场可收藏的连续剧。”唐嫣在路演PPT里写下副标题。

3

但投资人并不买账。

“农业+NFT?你们疯了吗?”

“卫星流量费谁来付?”

“政策风险考虑过吗?”

会议室里的空气逐渐凝固。

唐季璐把笔一扔,打开笔记本电脑,直接播放一段实时画面:

毛乌素试验田里,绿色边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张,像一滴墨在宣纸上晕染。

4

画面下方,实时滚动着一串数字:

已固碳 3,742 吨、

已播种 47,831 株、

已存活 46,997 株。

“这就是我们的现金流。”唐嫣轻声说。

“不是树,是信心。”

5

沉默三秒后,领投方代表忽然摘下眼镜,用指腹抹了抹眼角:“我父亲是陕北人,三十年前写信回家,说村口的沙埋到了炕沿。”

他抬头:“我投。”

其余人跟着举手。

那天,Echo Lab拿到了A+轮两千万。

6

融资到账的同一天,唐季璐接到SpaceX工程师的回信:

愿意在下一批星链卫星里,为“狐狸计划”预留一条128kbps的免费信道。

条件是——把卫星过境时拍摄的地面照片,做成公益屏保。

唐季璐把邮件转给唐嫣,她回复只有两个字:成交。

7

十二月,第零颗“狐狸卫星”升空。

发射前夜,唐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草坪上,用树枝写下“Echo”六个字母,再让唐季璐拍下一张照片。

照片被铸成一枚纪念NFT,空投给所有早期捐赠者。

编号#0的配文只有一句:

“从沙粒到星辰,只需一次心跳。”

8

卫星第一次过境是在凌晨四点四十六分。

电脑屏幕跳出一张黑白照片:

库布齐的沙丘像沉睡的巨兽,边缘却镶着一条细若游丝的绿线。

唐季璐放大图片,发现绿线旁边有一个极小的白点——

是志愿者留在田里的白色帐篷,像一粒米掉进了宇宙。

9

他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Loft的墙上。

旁边是肯尼亚女孩寄来的新照片:

去年的绿苗已长到人腰高,女孩站在中间,手里举着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中文:

“谢谢狐狸。”

10

跨年那天,北京禁止燃放烟花。

Echo Lab却用三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一只发光的九尾狐,尾巴扫过之处,星链实时回传的绿色边界同步闪烁。

无人机最后拼出一行字:

“2024,让每粒沙都有名字。”

围观人群里,有人用手机录下全程,上传后配文:

“原来神话真的会上天。”

11

零点钟声响起时,唐嫣和唐季璐站在天台上。

雪落在他们肩头,像撒了一层糖霜。

唐季璐从口袋掏出一枚新的徽章——

这次不再是烧焦的芯片,而是一粒被树脂封存的活种子。

徽章背面刻着坐标:

39°58′N,116°20′E——Echo Lab的天台。

12

“等它发芽,我们就结婚吧。”他说。

唐嫣愣了两秒,笑着把徽章别在他衣领,回答却带着鼻音:

“好,等它长成树,我们就把婚礼办在树下。”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天台,也覆盖了未来。

远处,星链卫星闪着微光,像一条银色的尾巴,

悄悄把他们的名字,写进宇宙的草稿纸。

上一章 第十七章:未来在发芽 青春那年盛夏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九章:树的证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