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的冷气顺着窗缝溜进来时,林雪的指尖还留着方才触碰到的温度。赵竹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她,自己挨着过道坐下,膝盖下意识往里收了收,距离她的校服裤管刚好三指宽——这是他笔记本里标注过的“安全间距”,此刻却被车身颠簸撞得摇摇欲坠。
后排传来苏望和同学打闹的动静,赵竹突然伸手按了按她那边的车窗锁。“刚才听见风声。”他低声说,视线落在她露出的半截小臂上,那里还留着水族馆的蓝光印下的浅痕。林雪转头时,看见他书包侧袋里露出半盒草莓味的糖,包装被捏得有些变形,和她上周随手丢在桌洞里的空盒一模一样。
车过天桥时,阳光斜斜切进来,在赵竹的笔记本上投下菱形光斑。他正在画公交线路图,笔尖在“市图书馆”那站顿了顿,添了个小小的星号。林雪记得他昨天查过借阅系统,她想看的那本《海洋生物图鉴》,刚好在那家分馆有馆藏。
“下站换乘。”赵竹突然合上本子,指腹蹭过封面的磨损处——那里是她上次借去看时,不小心磕在桌角留下的凹痕。他起身时,书包带往她这边滑了半寸,刚好能让她看见里面露出的折叠坐垫,标签上写着“抗压值≥80kg”,和她抱怨过的公交座椅硬度参数完美对应。
换乘站的遮阳棚下,苏望正举着手机刷天气预报:“说傍晚有雷阵雨呢,还好某人带了伞。”赵竹的耳尖又红了,抬手把书包往身后藏了藏,伞柄露出的长度却恰好能让林雪看见贴在上面的便签:“撑开直径1.2米,两人同行需偏向右侧30度”。
等车的间隙,林雪弯腰系鞋带,发梢扫过膝盖时,听见赵竹突然咳嗽了一声。她抬头时,正撞见他往旁边挪了半步,刚好挡住了迎面吹来的风。地上的影子被风吹得晃了晃,他的鞋尖悄悄往她这边靠了靠,最终停在距离她鞋跟0.5厘米的地方。
第二辆公交车摇摇晃晃进站时,赵竹先一步上去占座,手指在靠窗的座位上飞快地抹了下——上周她随口说过公交座椅好像总沾着灰尘。林雪坐下时,发现椅面带着点若有若无的凉意,像是他书包里那包没开封的湿纸巾刚擦过的痕迹。
车过老城区时,赵竹突然指着窗外:“那家店的鱼丸很好吃。”他的指尖在玻璃上敲了敲,位置刚好对着招牌上的“手工鱼丸”四个字。林雪想起自己昨天在生物笔记里写的“观察间隙需补充蛋白质”,字迹被他用红笔圈过,旁边标着行小字:“推荐鱼丸,蛋白质含量≥18%”。
到站时,雨点恰好砸在站台棚顶。赵竹撑开伞的瞬间,林雪看见伞骨内侧贴着张新便签:“雨天同行步速调整为每分钟65步,与她距离≤0.3米”。他把伞往她这边倾斜了20度,自己半边肩膀很快洇出深色,像水族馆里那尾总爱往阴影里钻的樱花鱼。
图书馆的旋转门把雨声挡在外面时,赵竹突然停住脚步。“你的鞋带松了。”他弯腰时,伞柄在地面上划出道浅浅的弧线,刚好把两人圈在同一个半圆里。林雪低头时,看见他的发梢滴下的水珠落在她鞋面上,像他笔记本里标注的“意外误差”,却精准地砸在她心跳漏掉的那个节拍上。
借阅台前,管理员笑着递过《海洋生物图鉴》:“刚才那位男生特意嘱咐,帮你把书脊包好了。”林雪摸着封面光滑的书套,想起赵竹书包里那卷透明胶带,标签上的“适用厚度≤3cm”,正好和这本图鉴的尺寸对上。
靠窗的阅览区里,赵竹的笔记本摊在桌面上,页脚新添了行字:“延长线轨迹=当前坐标+未来所有可能值”。林雪的指尖刚触碰到纸面,就被他覆上来的手掌按住。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他掌心的温度透过纸背漫过来,比暖气更烫,比水族馆的蓝光更亮。
暮色漫进窗户时,赵竹合上她的笔记本,在最后一页画了个小小的箭头,刚好指向他自己的本子。两本笔记并排放在一起,边缘的磨损处严丝合缝,像两条终于交汇的轨迹。雨停后的晚霞从云缝里漏出来,在他耳尖的红晕上镀了层金,像她偷偷放在他笔袋里的那颗糖,终于融化在暮色里。
走出图书馆时,赵竹的伞还半开着,刚好能接住檐角滴落的水珠。他的胳膊肘有意无意地蹭过她的小臂,像在测试新的“安全距离”。林雪低头看两人交叠的影子,发现他的鞋底已经越过了那条无形的黄线,稳稳地和她的鞋尖并在一起,中间再没有留出丝毫误差。
远处的路灯次第亮起,把两条影子拉得很长,最终在街角汇成一条线。赵竹突然停下脚步,书包带滑到肘弯处,露出里面的笔记本,最新一页上只画了个双向箭头,起点是他,终点是她。
“轨迹校准完成。”他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落在晚风中,“误差值……以后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