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通过后的第三天,我终于在正常的、人类该醒着的时间给长生发了消息。
"方案通过了!"我附上一张会议室里拍的白板照片,上面还留着池总监龙飞凤舞的批注,"客户说这次的数据呈现很有说服力。"
发完这条,我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谢谢你那天的建议。还有...对不起,这么久没联系你。"
消息显示已读,但长生的回复迟迟没来。我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办公桌上敲打。赵哥从隔间探出头:"小程,池总监找你。"
池总监办公室的玻璃墙映着窗外的阳光,她眉骨上的疤痕在明亮光线下几乎看不出来。她递给我一份新brief:"汽车品牌,下周一比稿,你负责文案部分。"
我接过文件,心跳加速——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比稿项目的文案。走出办公室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我快步回到工位才敢拿出来看。
长生的回复很简单:"恭喜。我就知道你能行。"
我盯着这八个字看了很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赵哥路过时挑了挑眉:"女朋友?"
"不是..."我慌忙锁屏,耳根却莫名其妙地发烫,"就...一个朋友。"
下班回家的地铁上,我再次点开聊天界面。上次凌晨的对话还停留在那里,长生说他上夜班...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凌晨三点还在处理事情?
我斟酌着用词:"你上次说夜班,是做什么工作的?"
地铁穿过隧道,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走出站台时,消息才发出去。长生的回复来得意外地快:
"便利店。还有两份兼职。"
我愣住了。三份工作?难怪他总是深夜在线。我正想追问,他又发来一条:"你呢?今天顺利吗?"
这个明显的转移话题让我识趣地没再追问。我告诉他新接的比稿项目,还有池总监对我的信任。长生回复得很简短,但每个"嗯"和"不错"都让我感到被认真倾听的温暖。
就这样,我们又恢复了断联前的聊天频率。只是现在,我会刻意避开凌晨发消息——不想打扰他难得的休息时间。
周五晚上,比稿文案终于定稿。我瘫在沙发上,给长生发消息:"终于搞定了!下周比稿,池总监说如果拿下这个客户,就给我转正加薪。"
发完才意识到,我居然这么自然地提到了"转正"。我们聊了这么久,长生甚至不知道我只是个试用期员工。
长生的回复带着罕见的活泼:"提前恭喜转正!"
我忍不住笑了:"还没定呢。"犹豫片刻,又打了一行字,"其实...我才入职三个月,还在试用期。"
"我知道。"长生回道,"你之前提过。"
我愣住了。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确实在刚入职时提过一次。我自己都忘了的事,他却记得这么清楚。
一种奇怪的温暖从心底升起。我鬼使神差地问:"长生,你多大了?"
"21。"他回答得很快,"下个月满22。"
我差点从沙发上摔下来。21岁?比我小了整整两岁?那个在我最绝望时给我建议,在我迷茫时给我方向的人,居然比我还要小?
"怎么了?"长生问,似乎察觉到我的震惊。
"没什么..."我慢慢打字,"就是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年轻不好吗?"他反问,语气出奇地认真。
"不是不好..."我斟酌着用词,"就是觉得,你比我成熟多了。"
聊天框上方的"对方正在输入..."闪烁了很久,长生的回复才跳出来:"生活所迫而已。"
这五个字像一块冰,突然坠入我们温暖的对话中。我想问什么叫"生活所迫",想问他为什么21岁就要打三份工,想问他父母在哪里...但这些问题都太越界了。我们虽然聊了这么多,却依然是陌生人。
最终,我只回了一个"嗯"。
长生似乎察觉到我的顾虑,主动换了个话题:"比稿紧张吗?"
"紧张死了。"我顺着他的话题往下说,"第一次独立负责文案,生怕搞砸。"
"不会的。"长生的回复带着我熟悉的笃定,"池总监既然选你,说明她相信你能行。"
我盯着这句话,突然意识到,长生对我的信任,甚至比我对自己的信任还要坚定。这种感觉很奇怪——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却比任何人都了解我的能力边界。
"长生,"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因为你值得。"他的回答简单得近乎敷衍,却又真诚得让我无法质疑。
那晚我们聊到很晚,比稿、工作、甚至公司楼下的流浪猫。但关于长生自己,他依然只字不提。我只知道他21岁,打三份工,独自生活。除此之外,他的世界对我而言依然是一片迷雾。
临睡前,长生突然说:"我该去上班了。"
我看了一眼时间——凌晨十二点半。什么样的便利店需要这个点上班?
"这么晚?"我忍不住问。
"夜班补贴高。"他解释道,然后迅速道了晚安。
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21岁的长生,或许瘦削,或许苍白,在深夜的便利店柜台后,安静地等待黎明。而这样的夜晚,他已经过了多久?
手机突然震动,是长生又发来一条消息:"忘了说,比稿加油。"
我望着这条消息,胸口泛起一阵酸涩的温暖。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人,在奔赴夜班前还不忘鼓励我。即使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如此有限,这种联结却真实得令人心痛。
"谢谢。"我回复道,然后把手机放在胸前,仿佛这样就能离那个深夜工作的少年近一些,"你也是...工作别太累。"
发完又觉得矫情,急忙补了个表情包。长生回了个笑脸,然后头像就暗了下去。
我放下手机,关上台灯。黑暗中,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长生的存在,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网友的意义。他是我在这座冷漠城市里的锚点,是深夜里的微光,是让我相信自己值得被看见的那个人。
即使我们对彼此几乎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