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这大学,我上定了
本书标签: 穿越  重生 

深夜密谈与隐藏的黑手

重生:这大学,我上定了

\[正文内容\]\

凌晨四点,软卧车厢里一片死寂。只有铁轨和车轮碰撞发出的单调声响,像永不停歇的心跳,敲打着每个人的耳膜。窗帘拉得不严实,一缕惨白的月光从缝隙里钻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斑,正好照亮林秀兰紧抿的嘴唇和紧绷的侧脸轮廓。

小桌中央放着个掉漆的保温杯,里面的浓茶早凉透了,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棕黄色油膜。苦涩的气味混着车厢里特有的陈旧皮革味,还有远处飘来的劣质烟草味,在这密闭的空间里缓慢地流动。林秀兰把双手交握放在膝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带着手臂上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

对面铺位的张启明还没睡。男生戴着眼镜,正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翻看那个从蓝布衬衫里拆出来的硬壳笔记本。镜片反射着一点微光,偶尔随着他低头的动作晃一下。车厢连接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人踢到了铁门,张启明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随即迅速关掉了手电。

黑暗瞬间吞噬了一切。

林秀兰的眼睛慢慢适应着黑暗,能隐约看到男生摸索着把笔记本放回布袋里的动作。"还没睡?"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刚出口就被铁轨的噪音吞没了大半。

"嗯。"张启明的声音从对面传来,带着点干涩,"你也没睡。"

"睡不着。"林秀兰往窗外瞥了一眼,玻璃映出自己模糊的影子。月光不知什么时候被云挡住了,外面是浓得化不开的黑,"那个本子,你看出什么了吗?"

黑暗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应该是张启明在调整坐姿。"信息量很大。"男生的声音近了些,似乎凑到了桌子这边,"那个'李主任'肯定有问题。王管理员记了他收陈志强一块上海牌手表,还收了白婉柔的钱和粮票,专门改了你的分数。"

林秀兰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冰凉的外壳:"我看见那个黑衣男人手上戴个大金戒指,手指上还有个疤,在无名指第二节。"

"金戒指?"张启明的声音带着点惊讶,"什么款式?"

"就是那种方方正正的,上面好像有花纹,但天太黑看不清。"林秀兰努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他还别着支金钢笔,看着就不便宜。"

对面突然没了动静。林秀兰能感觉到张启明的呼吸变得格外轻,像是在集中精神思考。过了好一会儿,男生才重新开口,声音比刚才还要低,几乎是贴着桌子传过来的:"你说的这些细节...让我想起一个人。"

林秀兰的心猛地提了起来:"谁?"

"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的李副部长。"张启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我去年在《人民日报》上见过他的照片,报道高校招生改革的会议。当时就觉得他手上的戒指特别显眼,方形的,黄金的。"

林秀兰的呼吸瞬间停滞了。她下意识地握紧了保温杯,冰凉的茶水溅出来几滴,落在手背上,激起一阵寒颤。"教育部副部长?"她觉得嗓子发紧,"那白婉柔和陈志强怎么可能认识这种级别的人物?"

"不一定是直接认识。"张启明的声音透着分析的冷静,"可能是通过中间人。王管理员的本子里不是写了'经办人:李'吗?也许就是李副部长身边的人,比如秘书或者下属。"

车厢连接处突然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两人立刻闭了嘴,黑暗中只能听到彼此急促的呼吸声。脚步声停在他们包厢门外,有人影在窗帘缝隙那里晃了一下。林秀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悄悄摸向放在腿边的帆布包,指节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

几秒钟的死寂后,脚步声又响了起来,慢慢远去。

林秀兰长出一口气,才发现自己一直憋着呼吸,胸口都有些发疼。张启明重新打开手电,昏暗的光圈在桌子上跳动。"现在怎么办?"男生推了推眼镜,镜片上的反光让林秀兰看不清他的眼神。

"把笔记本交给乘警?"林秀兰试探着说,"我们有公安局开的证明,还有这个账本,应该能证明清白吧?"

张启明沉默着摇头:"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个李主任真的和副部长有关系,乘警靠得住吗?万一他们在火车上就有安排..."他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林秀兰靠回冰冷的车厢壁上,闭上眼睛。前世的记忆不受控制地涌上来——工厂里年轻大学生对她投来的鄙夷眼神,家长会上班主任那句"林建军妈妈,你这学历可能辅导不了孩子",还有丈夫临终前那句"要不是当年顶替了你的大学名额..."

心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猛地睁开眼,眼神里多了几分决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张启明惊讶地看着她。

"王管理员为了这个本子差点没命,"林秀兰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我不能让他白忙活一场。再说,这次我要是退缩了,可能永远都没机会上大学了。"

手电的光圈在张启明脸上跳动,林秀兰看到他咬了咬嘴唇:"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们直接去北大招生办,"男生的眼睛在黑暗里亮晶晶的,"我堂哥在《光明日报》当记者,专门跑教育口。我们可以把证据交给他,同时拿着公安局的证明去学校说明情况。双管齐下,就算他们有关系,也不能公然颠倒黑白。"

林秀兰犹豫了:"这样会不会太冒险?直接把事情闹大..."

"现在不是怕不怕的问题。"张启明打断她,"你以为退缩了他们就会放过你?白婉柔被带走的时候那眼神,像是笃定你到不了北京似的。他们肯定还有后手。"

火车突然剧烈颠簸了一下,桌上的保温杯晃了晃,差点掉下去。林秀兰眼疾手快地扶住杯子,却听见对面传来"啪嗒"一声——那个硬壳笔记本从张启明腿上滑到了地板上,封面摔开了。

"小心!"林秀兰低声惊呼。

两人同时弯腰去捡。林秀兰的手指先碰到了笔记本,刚要拿起来,却感觉摸到了什么硬东西。她把笔记本翻过来,发现封底和内页之间夹着个东西,边角从裂开的书脊里露了出来。

"这是什么?"林秀兰疑惑地用指甲抠了抠,居然从笔记本封底的夹层里抽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张启明立刻把手电照了过来。光圈里,两个年轻男人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出来。左边那个穿着蓝色工装,笑容爽朗,眉眼间依稀能看出是年轻时的王管理员。而右边那个男人...

林秀兰的呼吸一下子停了。

那个男人穿着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嘴角噙着淡淡的笑,站得笔直。即使是几十年前的黑白照片,也能看出他身上那股不同于常人的气质。林秀兰肯定自己在哪见过这张脸——就在昨天张启明看的那张《人民日报》上。

"是他..."张启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是李副部长年轻时的样子!"

照片里,王管理员和年轻的李副部长并肩站在清华大学标志性的二校门前,背后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石刻。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王管理员的另一只手还搭在对方肩膀上,看起来亲密无间。照片的边角磨损得很厉害,握手的地方有明显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

林秀兰突然想起前世王管理员晚年的样子。那个时候老人已经退休多年,总是一个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嘴里念念有词。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那些模糊的话语似乎是:"是我瞎了眼...引狼入室...对不住老同学..."

"王管理员认识李副部长?"林秀兰喃喃自语,心头的疑团越来越大,"他们还是老同学?"

张启明突然"啊"了一声,像是想起了什么:"我想起来了!去年北京破获的那起高考顶替案!"

"什么案子?"林秀兰追问。

"跟你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张启明激动地压低声音,"也是优等生的成绩被改,档案被换,顶替者用她的名字上了大学。后来是那个真正的考生不甘心,跑到北京来闹,才把事情捅出来的。"

林秀兰的心沉了下去:"最后怎么样了?"

"最后就抓了个教育局的办事员顶罪,判了三年。"张启明皱着眉,"当时报纸上报道得很简单,我以为就是个小案子。现在想想...会不会也是因为牵扯到了什么大人物?"

林秀兰把照片翻过来,发现背面似乎有字。她用袖口擦去上面的灰尘,两个模糊的铅笔字慢慢显露出来——"内鬼"。字迹歪歪扭扭的,和笔记本里王管理员的字迹一模一样。

"内鬼..."林秀兰倒吸一口凉气,"王管理员是说,他们中间有内鬼?"

张启明突然站起身,在狭小的包厢里来回踱步:"我明白了!王管理员肯定是发现了李副部长参与高考舞弊,可能还有更多案子。他不敢直接揭发,只能偷偷收集证据。那个笔记本根本不是普通的流水账,是他用来记录罪证的!"

林秀兰的心脏狂跳起来,她突然想起白婉柔在站台上那个诡异的笑容。当时她就觉得不对劲,现在终于明白了——那个女人根本不是绝望,而是笃定自己不会有事。因为她们背后站着的,是连公安局证明都不怕的大人物。

"他们不仅偷了我的大学名额..."林秀兰猛地站直身体,双手紧紧抓住小桌的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他们肯定还害了王管理员!"

"秀兰,冷静点!"张启明连忙扶住她的胳膊,"你现在激动也没用。我们得好好计划一下。"

林秀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看着张启明年轻却异常坚定的脸,突然觉得没那么害怕了。至少,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到北京后,我们分头行动。"张启明迅速整理思路,"我直接去找我堂哥,把证据给他看。你拿着公安局的证明和这个笔记本,直接去北大招生办。记住,一定要见到招生办主任本人,别把东西交给不相干的人。"

林秀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塞回笔记本的夹层里,又用王管理员给的那件蓝布衬衫仔细包好,放进帆布包最内侧的口袋。衬衫上还残留着老人身上淡淡的肥皂味,让她心里莫名安定了些。

她抬起头,正好看见窗外的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远处村庄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屋顶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像是一幅水墨画。黎明就要来了。

"还有多久到站?"林秀兰问。

张启明看了看手表:"差不多两个小时。我们得抓紧时间准备一下。"他走到车窗边,仔细检查了一下插销,又把窗帘拉开一条小缝,警惕地往外看了看。

林秀兰跟着走到窗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出去。铁轨像两条银色的带子,笔直地延伸向远方,消失在地平线尽头。阳光已经越过云层,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田野里的庄稼在晨风中轻轻摇摆。

她放在身侧的手悄悄握紧,指甲掐进掌心,带来一阵轻微的刺痛。疼痛让她保持清醒,也让她更加坚定。

这一次,她绝不会再让任何人抢走属于自己的人生。

火车继续向前飞驰,带着林秀兰和她的希望,奔向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而远方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起,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本章完\]

上一章 火车上的意外 重生:这大学,我上定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北京站的致命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