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二十三年,冬。
十二岁的朱宁猛地从噩梦中惊醒,额头布满冷汗。梦中,马皇后苍白的面容渐渐被黑暗吞噬,任她如何哭喊也留不住。窗外,寒风呼啸,刮得窗棂咯咯作响。
"公主,不好了!"贴身宫女翠荷慌张地跑进来,"皇后娘娘夜里突发高热,现在太医院的人都去了!"
朱宁的心瞬间沉到谷底。历史上马皇后就是在这年病逝的!她跳下床,顾不得更衣,抓起一件斗篷就往外跑。
坤宁宫内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神色慌张地进进出出。朱宁冲进内室,看到朱元璋铁青着脸站在床边,朱标正扶着一名白发太医低声询问。床上,马皇后双目紧闭,面色潮红,胸口剧烈起伏。
"父皇!母后怎么了?"朱宁扑到床前,握住马皇后滚烫的手。
朱元璋转头,眼中布满血丝:"宁儿,你怎么来了?回去歇着,这里有太医。"
朱宁没有动。她轻轻拨开马皇后的衣领,看到颈间有几处暗红的斑疹。手指搭上腕脉,脉搏快而弱,明显的中毒症状。
"母后昨晚吃了什么?"朱宁急问。
一名宫女跪着回答:"娘娘说没胃口,只用了一碗莲子羹和...和一碟蕈子。"
"什么蕈子?"
"是...是云南进贡的鸡枞菌,陛下前日赏的。"
朱宁脑中"嗡"的一声。鸡枞菌无毒,但若与莲子同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两种食物会产生轻微毒素,对体质弱的人尤其危险!
"父皇,母后是中毒了!"朱宁脱口而出,"莲子与菌类同食会产生毒素,必须立刻解毒!"
满室寂静。太医们面面相觑,朱元璋的眼神变得锐利:"宁儿,你从何处知晓这等偏门知识?"
朱宁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她急中生智:"是...是从母后给的《本草备要》里看到的!书上说'莲与菌同食,久则伤人'!"
为首的刘太医皱眉:"公主,《本草备要》老臣倒背如流,并无此记载啊。"
朱宁心跳如鼓,正欲辩解,马皇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溢出一丝鲜血。朱宁顾不得许多,转身对太医们说:"快准备绿豆甘草汤!再加金银花、蒲公英解毒!同时用湿毛巾为母后降温!"
太医们迟疑地看向朱元璋。皇帝盯着朱宁看了良久,缓缓点头:"照公主说的做。"
接下来的三天,朱宁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榻前。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建议太医调整药方,用物理降温法控制高热,甚至亲自为马皇后按摩穴位促进排毒。
到第四天,马皇后的高热终于退了,但整个人已虚弱不堪。朱元璋大喜过望,重赏太医院,却特意将朱宁叫到跟前:"宁儿,你救了母后一命。告诉父皇,那些医术是从哪学来的?"
朱宁早已准备好说辞:"有的是从医书上看来的,有的是...是平时观察太医们诊病时记住的。"她低下头,"宁儿只是把太医们的本事东拼西凑而已。"
朱元璋沉默良久,大手抚上她的头顶:"朕的宁儿,果然是天赐的福星。"
朱宁暗自松了口气,却听朱元璋又道:"不过,女子涉猎医术终非正途。你年纪渐长,该多学些女红了。"
朱宁心中一沉,却只能乖巧应下。
......
马皇后的病情虽然暂时稳定,但元气大伤,终日卧床。朱宁每日都去陪伴,有时读书给她听,有时只是静静握着她的手。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床前。马皇后突然精神好了许多,让宫女扶她坐起来,还喝了大半碗粥。
"宁儿,去把那个红木匣子拿来。"她指着衣柜上方,"对,就是那个。"
朱宁取下匣子,发现沉甸甸的。马皇后示意她打开——里面是几本手抄的医书,一叠泛黄的纸页,还有一个小锦囊。
"这些给你。"马皇后声音轻柔,"我年轻时也喜欢医术,这些都是收集的偏方验方,还有...一些心得。"
朱宁翻开最上面那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医国如医人,治心先治本"。她惊讶地抬头,马皇后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
"宁儿,你与众不同,娘亲早就知道。"马皇后示意朱宁靠近,声音几不可闻,"但记住,在这深宫里,医术不仅能救人,也能...防身。"
朱宁心头一震。马皇后这是在暗示什么?
"这锦囊里的东西,危急时刻才能打开。"马皇后将锦囊塞入朱宁手中,"娘亲恐怕...时日无多了。"
"不会的!"朱宁哽咽道,"母后已经好转了,一定会长命百岁!"
马皇后只是微笑,轻抚她的脸颊:"宁儿,你天资聪颖,心地善良,但切记——以医道行仁政,以柔克刚,才是长久之道。"
朱宁泪如雨下,伏在马皇后膝上痛哭。她多希望能用现代医学知识彻底治愈母亲,但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她能做到的实在太有限了。
......
马皇后的"回光返照"只持续了两天。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戊戌,她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终年五十一岁。
整个皇宫陷入悲痛。朱元璋辍朝三日,亲自为马皇后守灵。朱宁和朱标披麻戴孝,跪在灵前接待吊唁的文武百官。
第七日,当最后一批大臣离开后,朱元璋突然暴怒。他一把揪住刘太医的衣领:"庸医!朕的妹子本来好好的,是你们这些废物耽误了病情!来人,把太医院的人都拖出去斩了!"
侍卫一拥而上,将十几名太医按倒在地。朱标慌忙劝阻:"父皇!太医们已尽力了!母后是多年积劳成疾..."
"放屁!"朱元璋一脚踢翻香案,"若是尽力,为何宁儿能看出中毒,他们却看不出?分明是玩忽职守!"
朱宁看着眼前疯狂的朱元璋,与历史上记载的因丧妻而残暴的洪武皇帝形象重叠在一起。她知道,若不阻止,今日太医院将血流成河。
"父皇!"朱宁冲到朱元璋面前跪下,"太医们无罪!是儿臣僭越了!"
朱元璋怒目圆睁:"宁儿让开!"
"不!"朱宁抬头直视朱元璋通红的双眼,"母后生前常教导儿臣,医者仁心,治病不治命。生死有命,非人力可全挽。若父皇因悲痛滥杀无辜,母后在九泉之下如何心安?"
"你——"朱元璋举起手,作势要打。
朱宁不闪不避,泪水滚落:"母后走前对儿臣说,她最放不下的就是父皇...怕父皇伤心过度,伤了龙体..."
朱元璋的手僵在半空,剧烈颤抖。良久,他颓然放下手,声音嘶哑:"滚...都滚出去..."
太医们连连磕头退下。朱宁仍跪在原地,看着朱元璋佝偻的背影,心如刀绞。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此刻只是一个失去爱妻的可怜老人。
朱标轻轻扶起朱宁,两人默默退出灵堂。走到无人处,朱标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溅在雪白的孝服上。
"大哥!"朱宁惊恐地扶住他。
朱标勉强笑笑:"没事...只是这些天太累了..."
朱宁不由分说拉过他的手腕把脉,心瞬间沉了下去——脉搏紊乱,心气不足,这分明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历史上朱标就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的!
"大哥必须立刻休息,我去配药..."
朱标握住她的手:"宁儿,母后走了,现在只有我们兄妹相依为命了。"他眼中闪着泪光,"答应我,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要好好的。"
朱宁鼻子一酸,扑进朱标怀中痛哭。她多希望能告诉兄长,她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多希望能改变那即将到来的悲剧。但此刻,她只能紧紧抱住朱标,仿佛这样就能阻止命运的无情。
夜深了,朱宁独自坐在寝宫中,翻看马皇后留给她的医书。其中一页夹着的纸条吸引了她的注意:
"宁儿,若你看到这些字,为娘已不在人世。你天资聪颖,远胜常人,但切记藏巧于拙。陛下虽疼爱你,然天威难测。标儿仁厚,然体弱多病。大明江山,将来或需你暗中扶持..."
朱宁的泪水打湿了纸页。窗外,冬雪悄然而落,覆盖了紫禁城的金瓦红墙。在这寒冷的夜晚,十二岁的朱宁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穿越者的身份不仅赋予她知识,更赋予了她沉重的责任。
马皇后的离世像一记警钟,提醒她历史的大轨迹尚未改变。而下一个需要她全力挽救的,将是朱标的生命。
她擦干眼泪,取出银针,开始在马皇后医书的空白处,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记录下所有关于心脏病治疗的现代医学知识。
雪,下得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