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误会
杨博文坐在沙发上刷手机,指尖划过半年前那条朋友圈——面馆的照片配着“少了个人,面都不香了”,点赞列表里,张桂源的头像赫然在列。
左奇函端着切好的水果走过来,看见他盯着屏幕发呆,笑着问:“看什么呢,一脸苦相。”
杨博文把手机递过去,自嘲地笑了笑:“刚听陈奕恒说,张桂源当初回来,是因为这条朋友圈。”
左奇函挑眉:“这不是挺好?”
“好什么呀。”杨博文拿过一块草莓,酸得皱起眉,“他说的‘少了个人’,是陈奕恒。我当时还傻乎乎地以为……以为说的是我。”
他想起自己看到那条朋友圈时的雀跃,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那几天总故意绕去那家面馆,期待能撞见张桂源,甚至偷偷练了好几遍打招呼的开场白。直到看见张桂源和陈奕恒并肩走进面馆,他才像被泼了盆冷水,从头凉到脚。
“那时候总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杨博文的声音有点闷,“觉得他的犹豫里有我,他的朋友圈里藏着我,现在看来,不过是自作多情。”
左奇函把一颗葡萄塞进他嘴里,甜味漫开时,听见他继续说:“就像小时候抢别人的玩具,不是真的喜欢,是不甘心自己没得到。我对张桂源的执念,大概也掺了不少这样的心思。”
他想起自己看到张桂源和陈奕恒默契对视时,心里那阵尖锐的失落,不是因为爱,是因为终于确认——自己从来不是那个“少了的人”。
“其实这样也好。”左奇函揉了揉他的头发,“看清了,就不钻牛角尖了。”
杨博文低头笑了,眼里的自嘲渐渐淡了,多了点释然的轻:“是啊,挺好的。至少现在知道,谁才是会把‘少了的人’安在我身上的人。”
他想起左奇函出差时,总在朋友圈发“外卖不如家里的饭”;想起自己晚归时,玄关永远亮着的灯;想起刚才左奇函切水果时,特意把草莓蒂都去掉——这些细微的在意,才是真的把“他”放在心上。
手机屏幕暗下去,映出杨博文平静的脸。那条朋友圈像面镜子,照出他曾经的自作多情,也照出现在的清醒。
原来有些人,注定是用来错过的。而那些错过,都是为了让你看清,谁才是那个把“少了你”挂在心上的人。
杨博文关掉朋友圈,拿起一块芒果递到左奇函嘴边,笑得眉眼弯弯:“吃水果,别让我一个人胖。”
窗外的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暖融融的。有些误会解开时会疼,但疼过之后,才能更踏实地握住眼前的幸福。
未发出的回复
左奇函嚼着芒果,瞥见杨博文暗下去的手机屏幕上,那条半年前的朋友圈还停留在界面。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摸出自己的手机,划到一个加密相册,点开了一张截图。
截图是张桂源的朋友圈页面,时间正是杨博文发那条动态的三天后。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面还是原来的地方好吃”,配图是那家面馆的门口,角落隐约能看到个熟悉的身影——是杨博文绕路去面馆时,被路过的陈奕恒拍下来发给他的。
左奇函指尖顿了顿,没把截图给杨博文看。
有些误会不必说透,有些人的心思也不必拆穿。毕竟那晚杨博文念叨“张桂源怎么还不回来”时,自己偷偷给陈奕恒发的那句“帮我带句话,博文这几天总去面馆”,本就是藏着私心的小心机。
他抬眼,对上杨博文递来水果的手,顺势握住,把人往身边带了带:“再吃块草莓?去了蒂的。”
月光漫过两人相视而笑的脸,有些话不必说,有些温暖,握在手里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