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疏影问月照卿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红妆十里

疏影问月照卿心

景和十一年深秋,京城终于褪去了夏日的喧嚣,迎来了周柳两家期盼已久的大喜之日。自赵珩案尘埃落定,皇帝感念周昭祈平乱之功,又怜柳妙涵深明大义,亲自下旨赐婚,定以国礼相待。

清晨寅时,丞相府便已灯火通明。柳妙涵端坐在镜前,任由喜娘们为她梳妆。鎏金铜镜里映出一张略施粉黛的脸,眉如远黛,眼含秋水,鬓边斜插着那支周昭祈母亲留下的凤头金簪,红宝石在烛火下流转着温润的光。

“小姐今日真美,像画上走下来的仙子。”春桃红着眼圈为她系上珍珠璎珞,声音哽咽,“以后到了将军府,可要常回来看我们啊。”

柳妙涵握住她的手,指尖微凉:“傻丫头,将军府离这里不过两条街,我会常回来的。”话虽如此,心中却泛起一丝怅然——从今日起,她便不再是那个能在丞相府肆意玩闹的柳家嫡女,而是肩负着将军府主母责任的周夫人了。

卯时三刻,外面传来震天的鼓乐声。周昭祈一身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立在丞相府门前。他昨夜几乎未眠,此刻却精神奕奕,眼底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当喜娘将柳妙涵扶上花轿时,他隔着轿帘轻声道:“妙涵,我来接你了。”

花轿晃晃悠悠地前行,柳妙涵掀起轿帘一角,透过红绸缝隙望向外面。十里长街被红毡铺就,两侧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人都在称赞这对璧人的天作之合。她想起十年前那个暮春,襁褓中的自己第一次见到周昭祈,那时的他还是个青涩的少年;又想起北境雪夜,他在山神庙中紧紧抱着她,说“等攒够一百束勿忘我,就换你做我的新嫁娘”……往事如走马灯般闪过,眼眶渐渐湿润。

吉时已到,花轿停在将军府门前。周昭祈弯腰将柳妙涵抱下花轿,穿过重重喜幛,来到正厅。周老将军与柳丞相夫妇端坐主位,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随着赞礼官一声“拜堂——”,两人并肩而立,在满堂宾客的祝福声中,缓缓跪下。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当周昭祈掀起她的红盖头时,柳妙涵撞进他盛满笑意的眼眸里。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英锐,只有化不开的柔情。他执起她的手,将一枚温润的玉指环套在她无名指上,那是用北境带回的暖玉雕琢而成,上面刻着细密的并蒂莲纹。

“这是我亲自雕的,”他附在她耳边低语,气息温热,“以后,你便是我的妻了。”

喜宴一直持续到黄昏,宾客散去后,周昭祈才微带酒意地回到洞房。柳妙涵正坐在床边,看着桌上成双的红烛发呆。听见脚步声,她慌忙抬头,却被他眼中灼热的目光看得脸颊发烫。

“累了吗?”他走过来,替她卸下沉重的头饰,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

“还好。”柳妙涵低下头,看着自己身上繁复的嫁衣,“就是这衣服……有点沉。”

周昭祈失笑,伸手将她揽进怀里:“再沉也值得。”他下巴抵着她的发顶,深深吸了口气,“妙涵,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

柳妙涵靠在他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忽然觉得无比安心。她想起筹备婚礼时,他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小到喜帕的绣样,大到宾客的名单;想起他在朝堂上力排众议,只为给她一个风光的婚礼;想起他每次练剑归来,都会偷偷绕到丞相府墙外,只为看一眼她窗前的灯火……

“周哥哥,”她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谢谢你。”

周昭祈低头,轻轻吻去她的泪水,动作温柔而虔诚。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与桌上的红烛交相辉映,将两人的身影映照在喜帐上。红妆十里,终成同心,所有的等待与波折,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甜美的圆满。

然而,就在两人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时,将军府的暗卫悄然递上一封密信。周昭祈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凝重——北境匈奴趁赵珩案刚平,再次蠢蠢欲动,边关急报已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柳妙涵见他神色不对,轻声问:“怎么了?”

周昭祈将密信递给她,声音低沉:“匈奴异动,恐怕……我又要出征了。”

烛光跳跃,映着柳妙涵微微发白的脸。她知道,作为将军,保家卫国是他的责任;作为妻子,她理应支持他。可新婚燕尔便要分离,心中的失落难以言喻。

她深吸一口气,强笑道:“去吧,家里有我呢。”她伸手替他整理好衣襟,“这次去,一定要平安回来,我在府里等你。”

周昭祈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等我凯旋,定陪你看遍京城四季花。”

窗外的夜风吹动喜帐,带来一丝凉意。柳妙涵望着周昭祈眼中的坚毅,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不会停留在新婚的甜蜜里。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更严峻的挑战,等着他们去共同面对。

而她,作为威远将军的夫人,也将褪去嫁衣的柔美,披上属于自己的坚韧,在他身后撑起整个家,让他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驰骋沙场。

红烛燃尽,晨光微露。周昭祈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吻,转身离去。柳妙涵站在窗前,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晨曦中。

上一章 婚事成劫 疏影问月照卿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寒衣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