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疏影问月照卿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凯旋归来

疏影问月照卿心

景和十二年暮春,京城的榆叶梅开得正盛,将军府门前的石狮子被擦拭得锃亮,柳妙涵站在朱漆大门内,指尖反复摩挲着腰间的并蒂莲玉佩。三日前快马传来军报,周昭祈已大败匈奴主力,正率部班师回朝,算算时日,今日该到城外十里坡了。

“夫人,您都在这儿站半个时辰了。”春桃捧着件披风跟出来,“虽说天暖了,可这穿堂风厉害,仔细冻着。”

柳妙涵接过披风却未披上,目光依旧紧锁着巷口:“不妨事,我……就是想早些见到他。”自去年深秋新婚别离,如今已过去半载,这半载间她筹寒衣、斗后宫、理家事,将将军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每当夜深人静,心底那份牵挂便如藤蔓般疯长。

忽然,远处传来隐约的锣鼓声,紧接着是百姓的欢呼声。柳妙涵的心猛地一跳,提起裙摆便往府外跑。巷口处,浩浩荡荡的凯旋队伍正穿过人群,周昭祈一身银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胸前的将星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是面容比出征前清瘦了些,下颌线却更显坚毅。

四目相对的瞬间,时间仿佛静止。周昭祈翻身下马,不顾身后将士与围观百姓,大步走向她,声音里带着沙场磨砺的沙哑,却又藏着化不开的柔情:“妙涵,我回来了。”

柳妙涵看着他甲胄上未完全洗净的血渍,看着他眼底深藏的疲惫,鼻尖一酸,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终只化作一句:“回来就好。”

周昭祈伸手将她揽入怀中,隔着厚重的铠甲,她仍能感受到他胸膛里炽热的心跳。周围的欢呼与锣鼓声渐渐模糊,她只听见他在耳边低语:“让你担心了。”

回府的路上,周昭祈牵着她的手,走在凯旋队伍的最前方。柳妙涵看着他与百姓们含笑致意,看着他不时侧头问她“近来可好”,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既是威镇北境的威远将军,也是那个会在石榴树下给她捉蝉蜕的周哥哥。

当晚的庆功宴上,皇帝亲自为周昭祈斟酒,赞其“扬我国威,功在社稷”。柳妙涵作为将军夫人侍立一旁,听着朝臣们的称颂,目光却始终追随着那个在主位上从容应对的身影。当淑妃借口敬酒,再次暗示要为周昭祈“添置姬妾”时,周昭祈端着酒杯的手微不可察地一顿,尚未开口,柳妙涵已上前一步,笑道:“淑妃娘娘美意臣妾心领了,只是将军曾说,此生有臣妾一人足矣,不敢再劳烦娘娘挂心。”

她语气温婉,却字字清晰,引得满堂目光纷纷投向他们。周昭祈抬眸看她,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举杯向淑妃:“夫人所言极是,末将此生,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淑妃脸色微变,讪讪地退了回去。柳妙涵回到座位,周昭祈忽然握住她放在桌下的手,指尖在她掌心轻轻划了个“好”字。

宴会散去已是深夜,周昭祈卸去官服,换上家常的月白锦袍,坐在窗边看柳妙涵为他处理手臂上的旧伤。那道疤痕比出征前更长了些,蜿蜒着穿过古铜色的肌肤,像条沉默的龙。

“还疼吗?”柳妙涵的指尖轻颤,不敢用力触碰。

周昭祈反手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轻吻了一下:“早不疼了。”他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倒是你,瘦了。”

柳妙涵避开他的目光,低头收拾药箱:“府里事多,难免的。”她没说那些为他担忧的夜晚,没说那些与后宫周旋的艰辛,更没说当收到他“中伏受伤”的密信时,自己是如何强作镇定地安排一切。

周昭祈却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将她拉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妙涵,辛苦你了。”这半年来,他在边关浴血,却总能收到她字迹清秀的家书,字里行间虽报喜不报忧,却总能让他在寒夜里感到一丝暖意。他知道,她不仅守好了将军府,更在无形中为他挡住了许多朝堂暗箭。

“不辛苦。”柳妙涵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雪松香,忽然觉得这半年的所有委屈与疲惫都烟消云散,“你看,我把昭琳教得可好了,她现在都会背《女诫》了。”

周昭祈失笑:“她那般顽皮,你也能降得住?”

“那是自然,”柳妙涵扬起下巴,眼里闪着得意的光,“我还把后园的西厢房改成了书房,你看了定会喜欢……”

两人絮絮叨叨地说着别后的琐事,从府里的新厨子说到周昭琳的调皮事,仿佛要把这半年的空白都填满。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地上,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

周昭祈看着怀中巧笑嫣然的妻子,忽然想起出征前她在信中写的“盼君携‘勿忘我’归,共赏京城春景”。他从袖中取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束风干的紫色小花,正是北境戈壁的“勿忘我”。

“答应你的,”他将花插在她发间,“现在,我们去后园看榆叶梅好不好?”

柳妙涵看着发间的小花,又看看他眼中的温柔,笑着点头。

后园的榆叶梅开得如云似霞,在月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周昭祈牵着她的手,漫步在花树下,听她讲着每一株花的来历,讲着自己如何在他出征时悉心照料这些花草。

“你看这株,”柳妙涵指着一株开得最盛的梅树,“是你去年送我的生辰礼,我想着等你回来,它就该开花了。”

周昭祈看着她眼中的光,忽然觉得,比起北境的战功,眼前的这片繁花,怀中的这个女子,才是他此生最珍贵的战利品。

上一章 寒衣寄北 疏影问月照卿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兰因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