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锦绣国色:芳华如梦
本书标签: 古代 

漓江荷舟:情牵碧波,心护民生

锦绣国色:芳华如梦

岭南的暑气渐消时,蒋长扬终于抽出身,陪牡丹赴漓江之约。他们租了艘乌篷船,船头摆着刚采的荷花,船尾堆着牡丹备好的花露瓷瓶与蒋长扬的民情札记,穿鱼则在岸边雇了个熟悉水道的老渔翁掌舵,自己跟在后面的小船上,远远跟着,不扰两人清净。​

乌篷船缓缓驶入漓江时,晨光正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像撒了满河碎金。牡丹坐在船头,伸手去接拂过水面的风,指尖偶尔触到荷叶上的露珠,凉得她轻轻一颤。蒋长扬坐在她身边,将件薄绸外衣披在她肩头:“江上风大,别着凉。” 他拿起片刚摘的荷叶,笨拙地卷成筒,舀起些江水递到她嘴边,“尝尝,漓江的水甜。”​

牡丹笑着张口,江水带着荷叶的清香,果然比寻常河水温润。她接过荷叶筒,也给蒋长扬舀了些,看着他仰头喝下,水珠顺着他的下颌线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你看那边,” 她忽然指向远处的浅滩,“荷花开得真好,我们去采些吧,回去做荷花酥。”​

老渔翁笑着将船划过去,蒋长扬扶着牡丹下船,两人踩着没过脚踝的江水,在荷丛中穿梭。牡丹弯腰摘荷花时,裙摆被荷叶勾住,蒋长扬替她轻轻解开,指尖无意间触到她的脚踝,温热的触感让他心头一荡。“小心点,” 他从身后扶住她的腰,“脚下有淤泥,别摔了。”​

牡丹回头,正好撞进他眼底的温柔,脸颊微微发烫,转身继续采花,却故意将一朵开得最盛的荷花递到他面前:“给你戴。” 不等蒋长扬反应,就将荷花别在他的发间,看着他俊朗的眉眼被粉色花瓣衬得柔和,忍不住笑出声:“我们长扬郎君,倒比荷花还好看。”​

蒋长扬也不恼,伸手将她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擦过她的脸颊:“再好看,也不及你半分。” 他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荷风拂过,带着两人的笑声,飘得很远。​

采完荷花,老渔翁将船停在一处僻静的水湾,说这里的鱼最肥,中午可以煮鱼汤。牡丹坐在船里整理荷花,将花瓣摘下晾干,准备回去做花露;蒋长扬则坐在她身边,拿出民情札记,问老渔翁漓江周边渔民的生活。​

“唉,日子不好过啊。” 老渔翁叹了口气,“上游的盐商垄断了盐价,我们打上来的鱼,换的钱还不够买盐的,有些人家连渔网破了都没钱补。” 他指着远处的渔村落,“您看那片茅草屋,去年涨水冲塌了大半,官府也没给补贴,渔民们只能自己凑钱修。”​

蒋长扬的眉头渐渐皱起,从袖中掏出纸笔,仔细记录着。牡丹停下手里的活,凑过来看他写的内容,指尖轻轻点在 “盐商垄断” 几个字上:“我们去上游看看吧,或许能帮上忙。” 她想起在扬州对付盐运使的经历,眼底闪过一丝坚定,“盐是民生根本,不能让他们这样坑害百姓。”​

蒋长扬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的掌心:“好,等吃完午饭,我们就去上游的盐铺看看。不过你要答应我,凡事小心,别再像上次那样冒险。”​

牡丹笑着点头,将一朵荷花放在他的札记上:“放心,这次我们一起想办法。”​

中午的鱼汤煮得奶白,老渔翁还拿出自家腌的酸豆角,配着刚烤的饼,吃得两人满心舒畅。饭后,蒋长扬让穿鱼先带着荷花回小院,自己则和牡丹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跟着老渔翁去上游的盐铺。​

盐铺的掌柜是个尖嘴猴腮的男人,见蒋长扬和牡丹衣着普通,态度十分傲慢:“买盐?一斤五十文,少一分都不卖!”​

牡丹装作惊讶的样子:“掌柜的,我们上次来买,还是三十文一斤,怎么涨这么多?”​

“现在盐紧俏,爱买不买!” 掌柜不耐烦地挥手,“别在这耽误我做生意,买不起就滚!”​

蒋长扬脸色一沉,正要亮令牌,却被牡丹拉住。她笑着从袖中掏出块碎银,放在柜台上:“掌柜的,我们买十斤,不过我听说,官府有规定,盐价不能超过三十文,你这样涨价,就不怕被查吗?”​

掌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却依旧嘴硬:“什么规定?我这盐是从外地运来的,运费贵,自然卖得贵!” 他一边称盐,一边偷偷给旁边的伙计使了个眼色,伙计悄悄往后门退去。​

牡丹看在眼里,悄悄将一粒晒干的迷迭香籽弹到伙计脚下,伙计没注意,踩上去滑了一跤,疼得大叫。蒋长扬趁机走到后院,见仓库里堆着满满的盐袋,上面却没有官府的盐引标记,显然是私盐。他拿出纸笔,快速画下盐袋的样子,又记下仓库的位置,才悄悄退出来。​

回到船上,牡丹见蒋长扬脸色凝重,知道他查到了问题,递过一杯花露:“别着急,我们先回小院,和穿鱼商量对策。”​

当晚,小院里的茉莉依旧飘香。蒋长扬坐在灯下,整理白天查到的线索,牡丹则在一旁磨墨,偶尔给炉子里添块炭。穿鱼站在一旁,手里拿着蒋长扬画的盐袋草图:“郎君,这盐铺的掌柜,是上游盐商的小舅子,听说他们私藏了不少官盐,还把私盐掺在官盐里卖,坑害百姓。”​

“明日我就去州府,让他们派人查抄盐铺,追回私盐。” 蒋长扬放下笔,眼神坚定,“同时还要让官府重新制定盐价,保证渔民们能买到平价盐。”​

牡丹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她白天在漓江采的荷花籽:“等解决了盐的问题,我们就把这些荷花籽分给渔民,让他们在江边种荷花,既能观赏,又能卖钱,多一条生计。”​

蒋长扬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欣慰:“还是你想得周到。” 他低头,在她唇上吻了吻,“有你在身边,再难的事,都觉得不难了。”​

第二日,蒋长扬带着州府的官差,顺利查抄了盐铺,缴获了大量私盐,还将盐价重新定回三十文一斤。渔民们得知消息,纷纷来到州府门口,给蒋长扬和牡丹送来了刚打的鱼和新鲜的荷花,感谢他们为百姓做主。​

牡丹将带来的荷花籽分给渔民,教他们如何种植,蒋长扬则在一旁与州府官员商量,要给受损的渔村发放补贴,帮助他们修茸房屋、修补渔网。老渔翁握着蒋长扬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大人,多谢夫人,我们渔民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傍晚,蒋长扬和牡丹再次登上乌篷船,沿着漓江返回。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水面上的荷花被染成金色,美得像幅画。牡丹靠在蒋长扬怀里,手里把玩着他发间的荷花,轻声说:“你看,漓江的夜景真好,以后我们每年都来好不好?”​

蒋长扬低头,吻落在她的发顶:“好,不仅每年来,还要带着我们种的荷花,带着百姓们的希望,把漓江的美,把这里的好日子,一直延续下去。”​

乌篷船缓缓前行,船头的荷花轻轻晃动,船尾的涟漪带着两人的低语,融入漓江的夜色中。月光洒在水面,像铺了层银纱,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缠缠绵绵,再也分不开。​

他们知道,前路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彼此相伴,心怀百姓,就能像这漓江的水,永远清澈,永远向前,带着满船花香,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章 夜漏更深,情关终破 锦绣国色:芳华如梦最新章节 下一章 荷塘双影、西南孤征、花市重逢 —— 岭南岁月里的爱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