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朕的江山有点潮
本书标签: 古代  穿越重生 

第十二章 :跪谏溃败

朕的江山有点潮

午门,这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巨大门楼前,此刻的气氛却凝重得如同冰封。寒风卷过空旷的广场,吹拂着绯红、青绿、深蓝的各色官袍。以首辅温体仁为首,六部堂官、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以及众多闻讯赶来附议的中低级官员,黑压压跪倒了一大片。他们低着头,身体在寒风中微微颤抖,但脊背却挺得笔直,如同无声的礁石,对抗着皇权的惊涛骇浪。

那份联名奏疏,如同千斤重担,已经递进了宫门。此刻,他们跪在这里,用身体和沉默,表达着最强烈的抗议和最决绝的诉求——收回“按揭买地”的乱命,罢黜蛊惑圣心的奸商李万财,正本清源,还朝廷以清正!

“陛下!商贾乱政,祸国殃民!钱庄一开,国将不国啊!”

“祖宗成法,岂容如此践踏!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陛下!请诛李万财,以儆效尤!收回成命,以安天下士民之心!”

人群中,不时有年轻气盛的御史,不顾同僚的拉扯,悲愤地仰头高呼,声音嘶哑,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更添几分悲壮和肃杀。

宫墙上,值守的侍卫和太监们噤若寒蝉,眼神复杂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这阵仗,多少年没见过了?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跪谏,似乎还是嘉靖朝大礼议的时候…陛下这次,怕是捅了马蜂窝了。

乾清宫暖阁。

朱小明看着那份厚厚的、几乎集合了整个朝廷清流和实权派力量的联名奏疏,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奏疏里引经据典,痛陈利害,将“按揭买地钱庄”批得体无完肤,斥为“千古未闻之弊政”、“聚敛之尤”、“动摇社稷之祸源”,字字诛心!要求他立刻下罪己诏,收回成命,严惩李万财。

压力!如同实质的泰山压顶般的压力!这不再是户部门口的折辱,而是整个文官集团,这个支撑着庞大帝国运转的基石,对他这个皇帝发起的集体逼宫!

朱小明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刺骨的寒意和孤立无援。他知道这些人说的未必全错,钱庄的风险和后患确实巨大。但…陕西几十万灾民等得起吗?历史的绞索会因为这帮人的“清议”而松开吗?

“万岁爷…” 王承恩的声音带着哭腔,看着皇帝铁青的脸,“外面…外面风大…温阁老年事已高…还有几位老大人…怕是…怕是撑不住啊…” 他想劝皇帝退一步,至少先把人叫进来,别真闹出人命。

“撑不住?”朱小明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那是被逼到绝境的社畜最后的反击,“他们不是喜欢跪吗?不是喜欢用‘清议’‘体统’来压朕吗?好啊!朕让他们跪个够!也让他们尝尝…什么叫真正的‘民意’!”

他不再看那份令人窒息的奏疏,而是大步走到御案前,一把抓起朱砂笔,在一张空白的巨大宣纸上,力透纸背地写下三个大字:

—— 请命书!

然后,他对着吓傻了的王承恩吼道:“传旨!把这张纸!给朕贴到午门外!挨着那些跪着的老爷们贴!再给朕准备几十个条案!几百支笔!告诉外面所有围观的百姓!告诉他们!陕西几十万灾民正在饿死!等着救命钱粮!谁要是真心觉得朕这‘钱庄’是祸国殃民!谁觉得李万财该死!谁觉得那些认购的商人都是趁火打劫的奸佞!就在这‘请命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签得越多!朕就立刻下旨!停了钱庄!砍了李万财!把那些商人的家产都抄了充公!朕倒要看看!这满京城的‘民意’,到底是向着几十万快饿死的灾民!还是向着这些跪在这里满口仁义道德、却拿不出一个铜板救命的老爷们!”

王承恩目瞪口呆,看着那张只有三个大字的“请命书”,脑子嗡嗡作响。这…这是什么招数?!

但皇命难违。很快,一张巨大的、只写着“请命书”三个朱砂大字的宣纸,被几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抬到了午门外,就贴在跪谏官员们旁边不远处的宫墙上,异常醒目。同时,几十张条案被迅速摆开,上面放满了笔墨纸砚。

负责传旨的太监尖着嗓子,将皇帝那番充满煽动性和威胁性的话,原原本本地吼了出来,声音传遍了整个广场,也传入了周围越聚越多的围观百姓耳中。

死寂!

刚刚还回荡着御史悲愤呼声的广场,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所有跪着的官员都愕然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张巨大的“请命书”和那一排排的笔墨。皇帝…皇帝竟然用这种手段?!

围观的百姓们也懵了,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哗然!

“签…签名?签了名陛下就停钱庄?抄商人的家?”

“那…那陕西的灾民怎么办?钱粮不就没了?”

“那些老爷们跪着不让搞钱庄…可他们自己又拿不出钱粮…这…”

“签个屁!谁签谁是傻子!那不是害死灾民吗?”

“就是!李半城他们虽然图利,可人家真金白银拿出来救急了!这些老爷们除了跪着骂人,还会干什么?”

“对!不能签!谁签谁就是害死灾民的帮凶!”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风向在瞬间发生了惊天逆转!百姓的同情心天然地倾向于正在受苦的灾民。皇帝这一手,极其粗暴地将“支持清流跪谏”和“断送灾民活路”画上了等号!巨大的道德压力,瞬间从皇帝身上,转移到了跪着的官员和潜在的签名者头上!

跪在人群最前列的温体仁,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眼前阵阵发黑!他千算万算,算到了皇帝的暴怒、妥协甚至强硬镇压,却万万没算到…皇帝会用如此市井无赖、却又如此精准狠辣的方式,将了他们一军!这已经不是朝堂争斗,这简直是…泼妇骂街!偏偏…偏偏还打在了七寸上!

一个年轻的御史热血上涌,挣扎着想起身去签名,却被旁边年长的同僚死死按住,低声怒斥:“蠢货!你想遗臭万年吗?!签了那个,你就是几十万灾民饿死的罪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寒风依旧凛冽。

跪着的官员们,从最初的悲愤、决绝,渐渐变得僵硬、麻木,甚至…有些摇摇欲坠。膝盖早已失去知觉,刺骨的寒冷侵蚀着身体。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煎熬——背后是无数道百姓质疑、鄙夷、甚至带着愤怒的目光!那空荡荡的“请命书”条案,像一张无声的嘲讽巨口,吞噬着他们引以为傲的“清誉”和“风骨”。

没有一个人敢走向那些条案。

一个也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跪在边缘、身体本就虚弱的老翰林,终于支撑不住,“噗通”一声软倒在地,昏厥过去。这像是一个信号,紧接着,又有两三个官员体力不支,瘫倒在地。

“太医!快传太医!” 终于有官员忍不住喊了出来,声音带着哭腔和绝望。

这场轰轰烈烈的集体跪谏,在皇帝一张“请命书”和百姓无声的审判下,在寒风和体力的双重煎熬中,以一种近乎溃败的狼狈姿态,草草收场。官员们互相搀扶着,在侍卫和太监复杂的目光中,在百姓无声的注视下,灰溜溜地、沉默地退出了午门广场。那巨大的“请命书”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依旧空空如也,仿佛一个巨大的讽刺。

暖阁里,朱小明听着王承恩汇报着午门外那场“无声溃败”的结局,紧绷的身体才缓缓放松下来,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赢了,用一种他自己都觉得荒诞无赖的方式,暂时击退了文官集团的逼宫。

但看着那份依旧堆在案头、字字如刀的联名奏疏,再想想钱庄门口那狂热却无序的抢购,以及陕西依旧悬而未决的危局,他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更深的疲惫和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预感。

这“按揭买地”的钱粮是有了,可如何真正送到灾民手中?如何防止层层盘剥?如何应对未来必然出现的土地纠纷?还有那些被他狠狠得罪、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文官清流…

风暴,只是暂时退去。更大的漩涡,正在看不见的地方酝酿。而他这个“社畜皇帝”,只是在这惊涛骇浪中,侥幸抓住了一块浮木。

上一章 第十一章:抢购风潮 朕的江山有点潮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三章:粮车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