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历史  古人  悲欢离合   

李清照

古代人物自述

我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乃“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章名动京师;母亲王氏,亦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幼时家中藏书万卷,父亲常与文士谈诗论文,我便躲在屏风后偷听,耳濡目染,渐渐懂得何为“文章千古事”。记得七岁时,父亲见我翻阅《文选》,笑问:“吾儿能解其中意否?”我随口答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景虽未亲见,然读之如在目前。”父亲大惊,自此更悉心教我诗书。

少女时光,最是明媚。春日里,我与侍女泛舟溪上,看两岸桃花灼灼,便写下“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秋夜时,独坐小楼,听雨打芭蕉,又吟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父亲见我词句清丽,常叹:“若为男子,必是文坛翘楚。”然我心中并无遗憾,女子又如何?笔墨从不论男女,只论才情。

十八岁那年,我嫁与赵明诚。他是太学生,家世清贵,更难得的是与我志趣相投。新婚燕尔,我们常在书房对坐,他考我金石碑帖,我问他诗赋典故。每得一句妙词,便相视而笑,如获至宝。那时日子如蜜,他在外为官,我独守青州归来堂,将所藏古籍字画一一整理,题跋校勘。闲来赌书泼茶,他指某典故出某书某卷,我便翻检验证,胜者先饮,常笑得茶倾怀中。那段岁月,是我一生最安稳的时光。

然而世事无常。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汴京陷落。我与明诚仓皇南渡,半生收藏尽散于兵火。记得离乡那日,我回望故宅,院中那株海棠正开得凄艳,却再无人赏。南行路上,明诚病重,我日夜守候,他却终究抛下我先去。临终前,他紧握我手,目光灼灼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叹一声:“清照,珍重……”那一刻,天地皆寂,我只觉半生魂魄随他而去。

孀居岁月,孤灯只影。我带着残存的书籍字画漂泊江南,却屡遭偷盗欺骗。世人笑我“才女失节”,只因晚年曾再嫁张汝舟,谁知那厮不过贪我珍藏,动辄拳脚相加。我宁肯对簿公堂,也要挣脱这牢笼。公堂上,那些男子指指点点,笑我“不守妇道”,我却昂首道:“清白在心,何惧人言?”虽依律妻告夫须徒二年,幸得友人相助,九日便出狱。自此,我愈发沉默,只将心事写入词中。

老了,寄居杭州弟弟家中。每至黄昏,独坐窗前看西湖烟波,总想起少年时与明诚共赏的金石拓片。某日偶见邻家少女戏秋千,罗衣轻扬,笑声如铃,忽忆起自己当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模样,不禁泪落。晚景凄凉,唯有笔墨相伴。我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尽人间孤独;又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叹尽家国悲愤。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七十一岁的我病逝于西湖畔。弥留之际,恍惚见明诚携一卷《金石录》含笑而来,一如当年赌书泼茶时。这一生,我见过盛世繁华,历过乱世离丧,爱过恨过,终不枉人间走一遭。若有来世,仍愿做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易安居士,任他世事如棋,我自词笔写心。

上一章 王昭君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辛弃疾